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围绕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爱德华·P·汤普森的工人阶级形成学说,西方学界出现了一场长期对话.通过这场对话,汤普森的这一学说不断地被抽象出来,具备一般读者可以清楚地把握并进行评价的理论形态.这一学说包含工人阶级形成的过程论和原理论两个部分,是汤普森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研究工人阶级形成史的理论结晶,是他对马克思恩格斯从"自在的阶级"向"自为的阶级"发展学说的具体化、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30年代中后期,一些英共知识分子党员不自觉地突破苏联马克思主义的桎梏,形成了一批有刨见的理论成果,开创了一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英国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优良风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些英国左派知识分子沿着战前开辟的道路,继续致力于英国本土问题的研究,逐步创造出了一种具有鲜明英国特色的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1956年以后,霍加特、威廉斯、汤普森这三位新左派思想家陆续出版了一批影响巨大的著作,最终将文化马克思主义呈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3.
《东岳论丛》2020,(1):22-28
E.P.汤普森的《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作为英国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之一,激发了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对于工人阶级的政治与历史的严肃兴趣。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试图以"历史-人类学"的范式解读汤普森的阶级理论,认为其阶级理论实质上是对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质疑与批判,亦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当代发展,即建立一种植根于自己国家历史经验的政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程祥钰 《东岳论丛》2019,40(5):92-97
文化问题是二战之后英国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爱德华·汤普森和雷蒙·威廉斯等第一代英国新左派思想家所建构的文化理论更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重视的是,第一代新左派在文化观念上存在着内部差异,并由此引发了相互间的论争;而这些论争对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此后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本文以汤普森的《漫长的革命》一文为切入点,分析了汤普森对威廉斯的文化观念的批评和威廉斯的回应,以及这次论争对二者此后文化理论的发展所起到的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戴维·哈维是当今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旗手.他的学术历程体现了英国工人阶级出身的学者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的特点.他以晚期马克思的著作为依托,将地理学的空间维度整合到历史唯物主义之中,创立了“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新马克思主义传统及其核心范畴“时空压缩”,以创新性的理论来解释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与文化表征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6.
英国文化唯物主义莎评以乔纳森·多利莫尔和艾伦·辛菲尔德为代表,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莎士比亚研究中的重要阵营。文化唯物主义莎评家们反对以新批评和历史主义批评为代表的传统文学批评,他们以英国文化研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注重分析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如何经过一系列的权力运作来加强自己的权威地位,同时也分析被统治者对权威意识形态的颠覆和"异议"。概言之,文化唯物主义莎评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为20世纪后期的莎士比亚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张和龙 《江西社会科学》2022,(11):74-81+206-207
在文学研究界,“阶级”作为一个批评概念虽然失去了它原有的荣光,但纵观英国工人阶级斗争史与工人阶级文学史,阶级概念与阶级分析永远没有过时。英国宪章派诗歌是英国工人阶级生活实践与斗争实践的产物。宪章派诗人通过描写工人阶级共同的疾苦与生存处境,诉诸劳工阶层共有的阶级情感,用工人阶级意识形态将工人们的个体情感询唤为工人阶级的情感共同体。宪章派诗人经常采用二元对立叙事模式,构建工人阶级的集体身份意识,用团结理念形塑工人阶级的社群主义身份认同。宪章派诗人还主张跨越民族国家疆界的阶级联合,用国际主义精神形塑跨国工人阶级共同体,直接影响了早期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的建构。宪章派诗歌凭借其独树一帜的工人阶级意识与共同体精神卓立于19世纪英国文坛,其社群主义价值观与国际主义精神拓宽了英国诗歌的主题边界与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在1957年的《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致非利士人书》中,汤普森对斯大林主义的教条主义进行集中清算,并提出了自己超越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试图为英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找寻可行的路径,该思想对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的形成、英国新左派运动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霍布斯鲍姆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英国的马克思主义学派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史学流派之一。他们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研究英国历史,在英国革命、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工人阶级史等一系列理论、历史课题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引起各国史学界的瞩目,霍布斯鲍姆就是这一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被誉为“当代头号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他的著作被称为“马克思主义与历史结合的典范”。霍布斯鲍姆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他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指导具体的史学实践,写出许多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著作,赢得了举世公认的声望。  相似文献   

10.
在诸多论述战后英国左派运动的著述中,丹尼斯·德沃金的《战后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历史、新左派和文化研究的起源》,无疑是较为全面论述左派文化政治的一部力作。这部著作详尽地论述了从四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末期的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传统,语言清晰简练,可读性很强,资料翔实,  相似文献   

11.
以1965年前后为界,汤普森的阶级冲突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此前,阶级斗争与革命始终是汤普森阶级冲突观念的一个主题;此后,革命思想已经逐步淡化,不同阶级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牵制已经越来越成为汤普森思考的对象。写作《莫里斯传》时,他是一个充满热情而又虔诚的马克思主义者;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时,他是一个冷静而理性的马克思主义者;写作后来收入《共有的习惯》一书中的系列文章时,他则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政治取向逐渐被学术取向所代替,这是汤普森阶级冲突观念发生变化的根源。这种变化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冲突观念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西方城市化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工作场所和居住区域的空间分离,并由此带来社会阶级成员的分化以及新工人阶级的形成。卡茨尼尔森主张一种城市空间想象以及向民族国家、政治文化保持开放的理论姿态,以有助于解释工人阶级主体偶然和易变的形成过程,以及工人阶级为何一直未能履行社会革命代理人的历史任务等马克思主义理论难题。以卡茨尼尔森为代表的都市马克思主义提醒工人阶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对城市做出新的解读,重新理解城市在封建主义灭亡和资本主义形成中的作用和机理;重新图绘城市空间构型变迁对工人阶级意识与阶级形成的结构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英国新左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载体之一。新左派思想家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在理论上具有"文化和物质相结合"、"历史和哲学相结合"、"社会结构和阶级主体相结合"、"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等相互激荡又相互关联的理论特质;在实践上,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追求社会主义民主道路,支持并致力于核裁军运动。新左派思想家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维度上,从不同角度和研究范式方面,拓展了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理论空间,为我们开辟了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一道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初以后,第二代英国新左派引进、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其他欧陆当代思想资源,逐渐偏离英国本土化的文化马克思主义立场,形成影响巨大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面对"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兴起,第一代英国新左派以不同方式进行了回应。  相似文献   

15.
在英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以贝尔纳、霍尔丹和李约瑟为主导的英国左派科学家,对马克思主义与科学之间做出的卓越贡献完全可以与英国新左派思想家:汤普森、威廉斯和霍布斯鲍姆等人相媲美。他们在20世纪30—40年代所进行的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活动不仅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在英国推向高潮,而且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引入科学领域,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时至今日,追寻他们在那个时代的脚步,对理解马克思主义在自然科学领域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对构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政论家爱德华@汤普森的社会史著作<共有的习惯>(中文版)已于200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继<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这部"公认的世界名著"[1]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该书通过对18世纪英国民众的行为进行解码,使平民文化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7.
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思想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洪进 《江淮论坛》2001,(5):75-79
雷蒙德·威廉斯 (RaymondWilliams,192 1- 1988)是英国著名的文化理论家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在其一生中 ,威廉斯广泛研究了文学艺术、政治、大众传媒、哲学、历史等诸多领域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特别是对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了独具匠心的研究并提出了著名的“文化唯物主义”的理论 ,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和文化研究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一篇纪念文章中 ,《新左派评论》主编布莱克本 (RobinBlackburn)曾指出 :“威廉斯是英语世界中最具权威性、一贯性和原创性的社会主义思想家。”①  相似文献   

18.
<正>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问题,开始被人们重视了。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以前有没有唯物史观,以及唯物史观理论来源指的是哪些思想遗产的问题。现在,有关这方面的一些著作通常是把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的观点、以及黑格尔的历史观等等,作为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有的还把英国古典经济学,以及马克思对世界历史,法国革命史的研究也包括进去。  相似文献   

19.
"阶级"和"民族"问题一直是当代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英国文艺理论家伊格尔顿的爱尔兰殖民地背景使他选择了处于英国文化边缘的爱尔兰文化研究.在<希思克利夫与大饥荒:爱尔兰文化研究>等著作中,伊格尔顿从创作和细读文学文本入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爱尔兰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一种非常强烈的民族主义立场对英国文化中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霸权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围绕当代工人阶级展开的争论对于今天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依然具有理论启示。以霍布斯鲍姆发表的"工党的急行军已然停滞不前?"为起点,拉克劳和墨菲、斯图亚特·霍尔和密里本德—伍德围绕工人阶级理论与现实展开思考和争论。这场关于工人阶级的论争启示我们:第一,必须坚持工人阶级政党对工人阶级的领导;第二,必须掌握意识形态斗争的领导权;第三,必须正确处理工人阶级与其他新社会阶层的关系;第四,应当恢复和加强对当代西方阶级问题和阶级理论的追踪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