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的经济建设上,是固守闭关锁国,还是倡导对外开放;是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合理地引进、利用外资,还是照搬西方、盲目引进等等,—直是长期争论的重大问题。在这些问题的争论中,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并于辛亥革命后力图在中国实行开放主义,积极引进、利用外资发展实业,进行现代化的经济建设。但是,由于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其开放主义的积极引进、利用外资进行经济建设的想法未能实现,可他在中国现代化的经济建设上,系统地提出这样的思想主张,在当时和以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均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铁路建设的积极倡导者。他提出的“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为交通之母”的著名论断,第一次从宏观上科学地阐述了铁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这一著名论断,不仅对20世纪20-30年代中国铁路建设高潮的兴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铁路的建设和发展仍具有促进作用。孙科作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的首任铁道部部长,他继承父志,努力发展中国铁路事业。  相似文献   

3.
自1911年张作霖进入奉天后,为图自保,巩固其统治,他采取了稳定经济、政治,兴办教育,发展实业,修建铁路等措施,同时他通过不断搜刮东北人民的血汗,进而成为当时中国最富有的军阀。客观而论,在其主政东北期间,东北地方建设确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为东北的进一步发展创设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与中国早期铁路建设何一民关键词:孙中山铁路建设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不仅毕生致力于革命,而且还对中国发展现代化经济倾注了巨大的精力。他十分重视发展现代化交通,特别是对铁路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观点和措施,对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铁路建设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孙中山铁路建设思想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萌发、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 孙中山铁路建设思想的荫发,最早表现在1894年他要求改革社会的《上李鸿章书》中。当时的中国,自1840年闭关自守的大门被打破后,逐渐沦为列强控制下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列强在中国的经济侵略和政治压迫,通常是通过争夺和瓜分势力范围来实现的,而其活  相似文献   

6.
出于发展经济和巩固国防之目的,南京国民政府在1927-1937年期间着手进行了铁路规划和建设,其时铁路建设取得的成果值得肯定。通过史料,把这一时期的铁路建设和铁路规划结合起来考察,分析认为:由于当时国内外的双重因素,铁路建设滞后于铁路规划。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与近代中国铁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铁路是近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近代兴修铁路之议始于 1 9世纪 60年代而迄于80年代 ,反对派官员囿于风水神灵之说 ,赞成者亦仅仅着眼于运兵运械之利。真正能从开发利源以振兴经济的高度认识铁路的近代化价值的 ,张之洞是第一人 ,铁路成为他一生最后 2 0年的生命主题。他关于铁路建设必须立足于“销土货、开利源、塞漏”以发展民族经济 ,关于干线国有、枝线民营 ,关于铁路借款必须坚持“主权第一”等一系列认识与实践 ,是当时国情条件下最有可取的思想与行为。作为中国“钢铁之父”的张之洞 ,对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同样作出了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8.
铁路运输经济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中国铁路铁路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很多成就,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铁路企业经营效益不容乐观。资产负债率逐年攀升,货运量大幅递减,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在铁路建设加快发展的同时,铁路运输经济出现了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主要问题包括铁路投资经营问题、铁路运输市场问题、铁路运价管理问题、铁路收入清算问题、铁路人才队伍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城际铁路建设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建设和运营所需的资金是关键,需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分析当前城际铁路建设资金筹集现状,提出了保障建设及持续运营所需资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机构股东积极主义发展中存在的主要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机构股东积极主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而其发展不仅成为理论研究和公司治理实践的热点问题 ,而且也引起了非常广泛的争论。这些争论主要体现在机构投资者是否应该参与公司治理、机构积极主义行为是否能改善公司治理、应以什么方式参与公司治理三个方面。本文根据机构股东积极主义的发展 ,对这些争论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并对我国实践的启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苏俄及共产国际对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俄和共产国际从其东方战略出发 ,积极在中国寻求盟友 ,最后决定面向孙中山。孙中山则由于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和寻求列强支持的失败 ,转而寻求苏俄的支持。这样 ,苏俄、共产国际与孙中山从各自不同的利益出发 ,相互接近。苏俄、共产国际对孙中山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促使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并且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同时调整了革命方略 ,即是从注重军事工作转而注重政治工作 ,特别是宣传工作。不过 ,苏俄及共产国际对孙中山的影响还是有限的。国民党改组后孙中山的言论表明 ,孙中山的革命理念并未发生根本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顾颉刚1927年4月至1929年2月在中山大学任教授,历任史学系主任、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主任、图书馆中文部主任等职,并担任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研究工作.他对中山大学的学科建设、图书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优良学风的形成等方面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今天的中山大学已有很大的发展,顾先生当年开创的事业,后继有人,他所提倡的优良学风得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扩大了统一战线,赢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束了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在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共帮助下,孙中山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发展了三民主义,指导了两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实现,取得了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在借鉴、吸取中西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创造了他独具特色的直接民权思想,并且于1921年在广东护法政府率先付之实践。然而由于民智未开、经济落后、以及直接民权思想本身的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下,这种实践以失败告终,但是它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还是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以海外为基地的,而日本在其中所占的地位尤为显著。在日本,孙中山一方面广泛结交朝野人士,以争取他们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进行了大量的革命活动,对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所有这一切都表现了孙中山的日本情结。这种日本情结虽然有局限和不足,但表明了孙中山的宽广胸怀。孙中山与日本人士的交往扩大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而使中国民主革命带有一定的国际性。孙中山的日本情结表明他既是一位民族主义者,又是一位国际主义者。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虽已进入起步阶段,但还未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框架,本文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创业教育实践为基础,借鉴中山大学基于全球商业竞争的创业教育模式(SELM),阐述创业教育开展的具体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指标,探索了分阶段、多层次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二次革命”失败后 ,陈其美在孙中山的领导下继续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 ,积极策划反袁活动。 1915年 12月 5日 ,陈其美终于领导了肇和舰起义。他领导的这次起义是反对袁世凯复辟之第一声 ,云南护国起义之先导 ,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任同芹 《南都学坛》2003,23(2):38-40
孙中山先生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军人优抚给予极大关注,并形成了一系列颇有建树的优抚思想。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深刻洞悉了历代以官赏功的流弊,主张“官惟其才,赏惟其功”,将任官与赏功之界限,厘然分析。他在晚年为安置裁汰士兵而实行兵工计划。同时,孙中山把他体恤士卒、重视优抚的思想付诸于实践。  相似文献   

19.
甲午战争后,“民族主义”日益为国人所提倡,并且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于20世纪初形成广泛的社会思潮。孙中山所倡导的民族主义是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时刻对如何救国做出的回应,是随着革命的发展、理论认识的深入而日益成熟的,也是在汉民族与整体中华民族、单一民族国家与统一多民族国家之间不断进行调适而做出的选择。它的形成、发展、完善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虽然其学理依据尚存缺陷,但却在清末民初不同的历史情境下产生广泛的社会动员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民族一体化进程,具有一定的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20.
会党元素在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武装革命中地位举足轻重,学界对它却多有否定。其实,借助会党是自然的现实选择,并非脱离群众的军事冒险;孙中山及革命派对会党进行了改造,尽管也存在一些不足;1908年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新军身上,不过会党在这一阶段仍然是革命中坚,该阶段应该视为新军+会党阶段;所谓"输入式"革命的观点,乃是对孙中山武装革命中的会党元素的漫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