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11,(7):40-41
1985年,苏联安全部门接到情报,中非某部落拥有一块具备神奇魔力的球状石。科学家怀疑它是一种蕴藏巨大能量的反物质。后来美方截获相关情报,扮成专家的苏联特工和美国特种兵先后潜入非洲丛林抢夺宝物,双方展开激烈枪战。苏联特工抢先得手,将"魔法石"秘密运回国内。  相似文献   

2.
《新天地》2006,(2)
近几日,东亚同时出现几条情报领域的重大消息,东亚高空情报战激烈,进一步升级。美国合众社媒体称,其设在东亚地区的U-2高空侦察机将在2011年退役。取而代之的,是更尖端的侦察设备。如绰号“太阳神”的“同温层  相似文献   

3.
在执行空中侦察行动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紧张的充满冲突的情况、空中事件、厮杀和侦察机被击落。并不是每一次空中厮杀都以苏联的胜利而告终。1950年9月4日,在日本海中立水域北朝鲜岸边,1架苏联轰炸机被美国海军的歼击机击落。机组的2名成员当场死亡,第3名飞行员根纳季·米申中尉被美国人碰上后带走,但是因为受伤而死亡。他的遗体于1956年被移交给了苏联。  相似文献   

4.
苏联干涉"布拉格之春"的重要原因有:东欧领导人的支持增强了苏联政治局中"军事干涉支持者联盟"的力量;克格勃夸大、歪曲、捏造情报的行为对苏联决策层产生了误导;美国的不干预态度打消了苏联入侵的顾虑.  相似文献   

5.
战后初期美国在中国东北的情报活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战后初期,美国为实现其远东战略,将中国东北作为其情报战的重要场所,派出大量情报人员,在东北和华北等地建立起间谍网络。美国在东北的情报活动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专业情报组织派遣专业情报人员进行活动;其二是由美国外交人员进行情报的搜集与报告。这一时期美国获取情报的主要目标是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活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美国制定对苏政策、对华政策提供依据,服务于冷战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于1945年7月16日,即波茨坦会议开幕的那一天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上试爆成功。斯大林是在7月20日或者21日,也就是美国总统杜鲁门在7月24日通告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之前3天获悉这一情报。但是,斯大林没有想到两周之后原子弹就已经派上了用场。在1945年2月盟国于雅尔塔举行的会议上,美国和英国坚持要求苏联在德国投降大约3个月之后参加对日本的作战。苏联同意了这一要求并签署了秘密议定书。1945年8月初,150万苏联军队完成了在中国边界的集结行动。  相似文献   

7.
潜艇千里眼     
杨志 《可乐》2008,(12):78-78
反潜飞机飞得高望得远,侦察能力极强,潜艇若要获得空中情报,就必须浮上水面或使用潜望镜,极易暴露踪迹,遭到致命打击。目前,美国正在加紧研制潜射无人机以提高潜艇收集信息的能力。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正在研制一种名叫"鸬鹚"的  相似文献   

8.
击落U-2飞机     
1962年,我所在的空军雷达连参加了击落美国U-2飞机的战斗。 当年,台湾当局依仗美国支援的U-2高空侦察机,肆无忌惮地对大陆进行侦察,梦想反攻大陆。  相似文献   

9.
设置情报委员会是日本军国主义实现言论统制“一元化”的重要手段,该委员会成立于全面抗战前一年,并在卢沟桥事变中进行了大规模的舆论调查与情报收集活动,其调查内容与日本对外宣传方针的形成密切相关。伴随着侵略战争的步步扩张,经由“时局同志会”而“内阁情报委员会”,“内阁情报部”而“内阁情报局”之变迁,其最终发展成一个集情报收集、媒体管控、舆论引导为一体的战时言论统制机构。  相似文献   

10.
略论高校体育教师的情报意识宋廷山,赵国春,孟宪菊情报属于知识、信息范畴.通过收集、加工、传递、分析、综合、研究、利用等手段而被激活了的知识和信息就是情报。情报意识可以理解为:时时、事事、处处都能敏感地将与本人研究课题有关的信息、知识、情报集中起来,加...  相似文献   

11.
美国承认“51区”的存在2013年8月15日,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家安全档案馆公布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份解密资料。这份资料显示,充满神秘色彩的“51区”的确存在,只不过它不是外界想象的那是外星人的降落地点,而是美国秘密武器的实验场,还曾是冷战时期U-2侦察机的试验基地。  相似文献   

12.
试论情报学研究取向的主体性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90年代以来,国外情报科学的研究兴趣已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即从把情报作为静态的客观知识来加以纯技术性的分析和处理,转向关注情报流动过程中情报客体与情报消费主体的交融。把握这一变化的脉络,对于我国情报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都将产生启发性的积极影响。1968年,H.borko搏士对情报科学下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情报科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研究情报的特性与行为,控制情报流动的力量,为最优的可存取性和易用性而处理情况的方法。它关注着与情报的产生、组织收集、存储、检索、解释、传递、转化和利用等有关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3.
苏联的政治和军事领导对其远东边境的安全问题始终给予极大的关注,乃至在1939年夏季同德国举行秘密会谈的过程中,苏联方面也表达出了使苏日关系正常化的意愿。1941年4月苏日中立地位条约的签订对于苏联在伟大卫国战争前夕巩固远东的对外政策立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而,还在1941年4月就得以把3个军团从远东调向西线。与此同时,莫斯科也知道,希特勒分子正在向日本施加一定的压力,以使日本尽快地加入由德国发动的反对苏联的“闪电战”。所以,作为中国军队最高统帅蒋介石的武官和首席军事顾问的崔科夫从中国总参谋部侦察局长那儿得到的“所有关于关东军已经作好进攻准备的传言均属无稽之谈”的情报,都是非常及时的。这个情报使得克里姆林宫能够在莫斯科保卫战的最关键的时候从远东又抽调了部分军队。  相似文献   

14.
竞争情报的收集对于企业的发展,其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当今,互联网是现代信息交流与收集的最佳平台,从互联网上获取的竞争情报以其种类繁多,而且灵活、快速、方便、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而成为企业的主要信息源。但企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网上情报时,务必注意信息的可靠性、全面性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情报是什么?     
有关情报的哲学分析的著作,苏联曾陆续出版了不少,但是,近四、五年来,出版数量却明显降低。对此,我感到十分惊奇。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我国及欧美各国虽然都在细致进行,但争论气氛之活跃以及争论人数的众多,迄今为止,应首推苏联。仅就本人所见,苏联出版的这方面著作,每年不下于四、五种,这对关心  相似文献   

16.
美国或许对哪国的情报都感兴趣,但在窃取中国情报上,可谓煞费苦心,下了血本。长期以来,美国情报机关对我国形成了以间谍卫星、侦察飞机、测控电子船以及星罗棋布的监听站为核心的“360度无死角”网状侦测系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探讨了抗战胜利前后苏联因素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形响,认为在这一时期苏联因素一直是美国对华决策的基础和主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全面控制西欧,同苏联进行对抗,建立世界霸权地位,以北大西洋区域国家加强“合作”为名,在西欧积极推行了北大西洋战略。这一战略赖以存在的前提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对于美国来讲,北约组织不仅是它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主要工具,而且也是它控制、拉拢西欧,维护在西欧“领导地位”的主要纽带。因此,战后美国北大西洋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都是紧紧围绕着使西欧和美国结为一体,在服从美国利益的前提下同苏联进行争夺而全面展开。战后以来,尽管美国的战略态势、战略处境和战略地位不同时期有所差异,但是美国控制西欧,同苏联争霸的对外战略始终是没有改变的,只不过在手段、方法上有所转换而已。  相似文献   

19.
反恐情报体系建设是我国政府情报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评价不同地区反恐情报体系建设成效是一类重要的评价问题。本文在系统总结现有反恐情报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考虑行为因素,设计了基于前景理论的多属性评价方法,并收集了20个省市的样本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前的最后几个月里,德国飞机无耻地闯进苏联领空,记录了我们的机场、军队和军事装备的分布情况。关于德军往我们的边境线集结、积极地准备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越来越多地从各种渠道汇集到莫斯科。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和总参谋长朱可夫于1941年6月13日和14日建议让我们西部的几个军区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