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目标的实现,以对人的困境的克服或超越为根据。关注人的困境的克服或超越,应当关注导致人的困境的基本因由的探寻。在世界属人的现实性上,人的困境是人自己构成的。立足"人就是人的中介"的视域,人的困境向人的归结,归结向人的中介,社会向度的人的困境归结向社会向度的人的中介。社会向度的人的困境的人的中介归因,展示在"阶级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活动固定化"的二重层面。一方面,"统治"或"压抑"人的"阶级的社会结构",因"分工"而生成。"分工"规定于人的中介的占有。人的中介的占有怎么样,社会的阶级结构层面的人的困境就怎么样。另一方面,"统治"或"压抑"人的"固定化的社会活动",因由于人对人的中介占有的固定化。人的社会活动固定化层面的人的困境,是人对人的中介固定化占有的一种社会表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观点体系。中国共产党的人的全面发展观的逻辑蕴涵在于:思想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前提;提升人的综合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统一,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路径;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论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书峰 《南都学坛》2008,28(3):110-114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包含着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和自由性,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包括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人的自由发展就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发展,就是人的自觉、自愿和自主性。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随着社会形态的更替,人的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即人对人的相互依赖阶段,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和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为特征的阶段。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趋势。要使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论人的自由发展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的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的科学发展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人的能够完全自由的、积极主动的、自觉的发展,是人的自由权在人的发展上的体现和实现。人的自由发展既是必然的,又是必要的。它的实现既依赖于社会所提供的基础和条件,也依赖于人自身自由发展的能力;既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的本质是代表体人民的利益,人的利益的根本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人的个性的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生产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人的人全面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的满足和自身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共产主义的价值取向是实现人的解放和发展;人的发展的第三大形态"自由个性"的形成,离不开发达生产力、丰富的文化精神生活和大量闲暇时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三个代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人的肯定是人的生命过程的目的和核心,人的本质是人的肯定中的根本内容。但是,在人的本质肯定的问题上却存在着诸多难以克服的矛盾。表现在:第一,人的肯定与人的食色之性的矛盾,带来自然环境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恶化;第二,人的肯定与人的身份差别的矛盾,人在肯定自身的同时,带来各种社会异己力量,反而走向了对自身的否定;第三,人的肯定与人的实践本质之间的矛盾,实践是人的类本质的体现,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人的肯定的评价标准和机制超过一定的度,最后走向人的肯定的反面。  相似文献   

7.
莫兰认为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作为"破碎的政治"是肤浅的人本政治,真正的人本政治应该不仅关注人生老病死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而且关注人的生活的意义,因此是实践操作的多样性和指导思想的统一性的辩证结合。关于人本政治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莫兰提出作为人本政治的首倡者的马克思只是立足于人的社会生产关系说明了人的社会性,还需要补充以弗洛伊德对人的本性的说明,再加上实现人本政治的手段——爱情、科学,共构成人本政治学的四个根基。在人本政治实施的时间上,要注意当前的、中期的、长远的政治的三个时段的区别和连接,把解决好社会当前面临的基本问题、引导社会发展达到一定时期内的进步目标和实现根本改造人类社会的革命任务联接起来。  相似文献   

8.
民法性质民法实践之间对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民法性质与民法实践之间有着多方面的相互反映关系,民法的性质在民法的实践中势必得到全面的展示,而民法的实践带有深刻的民法性质的烙印。民法的生活性与民法的开放实践、民法的自治性与民法的灵活实践、民法的自然性与民法的自主实践、民法的原始性与民法的情感实践、民法的整体性与民法的综合实践之间都有着多方面、多层次的相互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作家亨利·米勒是以西方文明的异端姿态出现的.他的绝不合作的强硬态度,使得他成为反传统的时代先驱,文化斗士.然而我们应该看到米勒的洞见和反叛,都是西方现代性的主体性视野中展开的.他与西方文明特别是美国清教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是西方文明之树上的一枚另类果实,他的作品的形式层面与他要表达的主体性的张扬的精神内核是相互呼应的.然而主体性的膨胀的极致不可避免导致他的虚无主义.因此他的反叛身后留下的是一地瓦砾和碎片,人的总体性重建的希望只是虚无主义者的模糊的幻影.  相似文献   

10.
人的需要理论不仅体现于马克思早期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逻辑跃迁中,而且展开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不仅探讨了历史地自行产生的需要和社会需要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探讨了人的需要从极少的需要转化到多方面的需要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从而显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趋势,而且提出了现阶段培育"社会的个人需要"的指导性建议,即要把自然科学发展到它的最高点,要发现、创造和满足由社会本身产生的新的需要,要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从而对人的需要的发展也即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出了热切的期待.  相似文献   

11.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与客观事物的规律的关系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思维领域本身的规律,而不是由对客观事物的规律的反映所形成的规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客观基础是思维的主体(人)的大脑的相对稳定性。这些观点并不违背列宁的教导,并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相似文献   

12.
人是哲学永恒的主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要创造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对象性活动是人的感觉的生存论根基,人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私有财产的扬弃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的历史道路;自由时间是人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感觉和潜能充分发挥的真实空间;创造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人的感觉是未来社会的恒久的现实.  相似文献   

13.
荒诞的美学意义——在阐释中理解当代审美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美学范畴,荒诞的出现,意味着一种全新的美学评价态度的觉醒,它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满足当代人类的生命需要。从审美活动的类型的角度,荒诞是通过对“文明”的反抗的方式;从美的类型的角度,荒诞是通过平面化的方式;从美感的类型的角度,荒诞是通过零散化的方式来满足人类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荒诞亟待否定的是人类的虚假的希望,人类的自以为是的乐观主义,从而直接地面对人类的失败,人类的希望的无望,人类的悲剧性命运。在这当中,透露出当代美学从“我们”(大写的我)向“我”(小写的我)、从强者的美学向弱者的美学的历史转型  相似文献   

14.
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员对党的理论、路线的探索、实践才能实现;要靠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形象的重新树立、党的宗旨的实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党的执政使命的完成才能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人的本质不再从单纯的理性思辩去思考。文章通过对人的本质、技术的本质的剖析,阐述了二者的密切联系:技术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表现形式。技术的发展于人的本质的发展无异于一把双刃剑。惟有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趋利避害,人的本质的发展方能被推至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论人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就是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人的存在是人的价值的基本内容,人的发展是人的价值中的精华;人的存在是人的发展的条件、基础,人的发展是人的存在的高级形式;人的价值必须坚持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同一.  相似文献   

17.
发生学的方法在二十世纪人类认识的方法序列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发生的观点、演化的观点,已经切入了现代人类的思维方式。天体的演化、化学元素的演化、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起源、语言的产生、心理的发生等等内容,已构成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同样,对人的思维和认识进行发生学的考察,也已成为现代认识论研究不可缺少的一个视角。就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理论的发展来看,考察认识的发生过程,对于深入理解认识的本质、认识的结构及其基本属性的形成,全面把握人类认识的辩证本性,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恩格斯说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上·俞吾金<从思维与存在的同质性到思维与存在的异质性>也是谈论这一问题的.他的文章的观点是建立在对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同质性和异质性等概念的不断偷换概念的基础上的;同时也是建立在他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混乱理饵的基础上的;他的观点的实质是将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归类为康德式的不可知论哲学,而这是没有文本根据的;因而他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启示",马克思与恩格斯存在"差异"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9.
在新现象学家施密茨看来人的解放就是知觉主体的脱离显现,即从融合的原初当下的5个维度中展开凸现出来,呈现出主客体差异。施密茨人的解放就是以身体为轴心的空间性展开的过程。马克思从实践出发寻求人的宏观的、社会的、自由的、全面的解放。两者互为补充,马克思的宏观的人的解放为施密茨的个人主体的解放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而施密茨个体的、自身的解放对马克思的人的解放提供了一个微观上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典型和美的规律的理论,照亮了蔡仪先生的美学之路。典型的规律和美的规律的统一构成蔡仪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石。在艺术美与文学美的创造中,特别是在叙事文学与造型艺术美的创造中,典型的规律与美的规律的统一是具有真理性的。由于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典型事物是多种多样的,美的规律又是发展的,多层次的,具有时间、地域和性质的区别,因此在客观现实中,美的事物的典型是美的,但丑的、恶的、假的事物的典型,则不能说是美的,典型的规律与美的规律又有其不同一的一面。蔡仪先生美学思想的批判精神和从客观现实出发的方法论原则,自有其现实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