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互动论观点看,人的行动不是由外界力量决定的。相反,人的行动是由行动者赋予其目标。事件和种种活动的意义所决定的。用西尔弗曼(Davy silverman)的话来说,“行动来源于给社会现实下定义的各种意义”。例如对于某  相似文献   

2.
以往大多数军事题材影片往往较注重描写外在事件、外部行动的矛盾与冲突,对“英雄壮举”常常大书特书,而对“儿女之情’却不敢越雷池一步。《高山下的花环》(以下简称《花环》)不落窠臼,大胆创新,它摒弃了原小说中较多的巧合,而是将外在事件、外部行动的矛盾与冲突同内在动作、内心世界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历史     
历史一词在使用中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第一,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第二,指对此种往事的记实及其研究模式。前者是实际发生的事情,后者是对发生的事件进行研究和描叙。(摘自《大英百科全书》1980年版)  相似文献   

4.
9.11事件之后英国外交表现出与美高度一致且行动频繁的特点,显得极为“抢眼”。这一现象,是英国利用现时期已经具备的内在(一定的实力准备)、外在(美国对合作者的主观需要,及英美特殊关系的客观存在)、历史条件(昔日帝国的“余辉”犹存),抓住突至的机遇(9.11事件发生),凭借英美特殊关系,以实现其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大国梦”的外交战略目标的必然表现。“抢眼”的外交活动虽令布莱尔受到世界瞩目,却难以真正帮助英国成为世界领导者,相反有导致英国国际声望下降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变化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情境和互惠文化背景,其特有的社会情境通过影响群体情绪存量推动着群体行动的发生和变化。基于湖南某县三起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表明,在情绪存量递增的过程中,个体情绪不断被激化,逐步实现群体行动的情绪动员。在情绪被充分动员的基础上,乡村社会固有的互惠文化通过解决群体性事件中的组织者积极性、防止群体成员"搭便车"以及动员内外部资源参与群体行动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从而有效地调动和整合了资源,促使群体行动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过程中M社区行动过程的分析,探讨社区行动的发生机制,研究发现,社区成员个人利益与社区整体利益之间的联系是促使社区行动生成的根本动力,并且通过社区问题、社区行动的组织者以及社区传统表现出来。根据M社区防疫行动的发生机制,提出社区建设的三点建议,即培育社区管理人员的能力、培育社会志愿者人群以及培育社区文化。  相似文献   

7.
<正>互联网的显著进步以及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的日益联通,在全球范围内为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效益。此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正在通过网络空间发展行动能力和实现其目标的能力。不幸的是,一些行为体正在利用其能力来进行在其他国家领土内造成影响的恶意网络活动。重大的网络事件(包括许多据说是国家支持的事件)频繁出现在头条新闻中。鉴于此,我们有理由发问:我们是否会在某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我国产业行动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较为成熟的国家,劳资双方均有较规范的行动形式如罢工、闭厂等,我国的产业行动更多的是以群体性事件的形式出现的。转型时期罢工等产业行动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因此,我们应借鉴西方国家的产业行动立法,完善相关立法。同时,为避免其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必须从斗争主体、目的、程序和方式等方面对其进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9.
脚本的兼容性认知特征及语言哲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脚本是情节的原型组织,这种组织虽然可作为一种独立的知识构型,但它与框架和图式却有着一定程度的迭交关系,这种迭交关系就是脚本的兼容性认知特征。另一方面,脚本是事件和行动序列的心理表征,这是脚本的区别性认知特征。在语用学意义上,事件和行动是有其哲学理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0.
历史这个名词可以按照两个截然不同的意义来使用:它可能是指(一)那些构成人类过去时代的事件和行动;或者是指(二)有关过去时代的记载,以及据以作出这种记载的调查研究的方式。在按第一个意义使用时,历史一词是指实际上发生  相似文献   

11.
设Ω(M )表示在M的每个端上至少一边有界的调和函数空间 ,当M完备非紧且其截曲率在一紧致集外非负时 ,维数为M的大端和小端的个数之和 ;当M的Ricci曲率处处非负时 ,维数的上界为 3,若此时M含有三个抛物端 ,则Ω(M )的维数等于 3  相似文献   

12.
美国广告学专家 E·S·鲁易斯提出了对成功广告的四项基本要求,简称“AIDA”原则(1)Attention 引起注意(2)Interest 发生兴趣(3)Desire 产生欲望(4)Action 促使行动“AIDA”原则其最终目的是吸引广告受众的注意,促使其行动。如何达到这一目  相似文献   

13.
政治认同和政府信任是影响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因素。作为流动人口聚集城市的北京市,外来流动人口规模大,结构复杂,聚集程度高,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较强的平等意识和维权意识以及行动取向。以流向北京市的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政府信任对其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的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认同感越高,其参与群体性事件的风险越小;政府信任在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认同与群体性事件参与风险中具有中介效应。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越高,其政府信任程度越高,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越低。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自白》纯朴,单纯性N247(simplicity M,N/Einfachheit M//M) 刚强,坚强~*N695(strength~*M,N/Kraft~*M//M) 柔弱,弱点~*N112(weakness M,N/Schwache M,N//M,N) 逢迎(servility/Kriecherei//) 斗争(to fight//) 目标始终如一(singleness of purpose/Zielstrebigkeit//) 屈服,服从N553(submission M,N//M,N) 轻信J543,N112(gullibility M,credulity N//credulite J/ M,  相似文献   

15.
“否定性行动”的存在性在行动哲学中一直备受质疑。以克拉克为代表的否定派宣称它不可能是行动,而以摩塞尔为代表的肯定派则认可它的存在性。梳理和分析两派的观点与论证,可以发现争论的焦点在于“否定性行动”能否指称外在事件。通过反驳否定派的两种典型论证,对“否定性行动”的可能性问题作出如下结论: 如果坚持行动的事件因果论进路,那么“否定性行动”只能退化为一种指称肯定性行动的否定性描述; 若允许基于意图因果的心理行动,则“否定性行动”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行动类型而存在。  相似文献   

16.
1937年7月7日,中国华北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这次事变无论是其发动者,还是其发动模式都与此前由日华北驻屯军与在华特务机关策动的未遂“六二九事件”相吻合。“卢沟桥事变”实际上是继“六&#183;二九事件”失败后又一次“合谋行动”。  相似文献   

17.
建立(S,T)-双系M上的Green's关系理论.利用其基本性质讨论M的稳定性.将M的稳定性应用到半群上使得半群理论中的平行经典结果成为其特例,而有些却成为半群理论中的新结果.  相似文献   

18.
(按栏目及拼音字母顺序排列)热点话题对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行动的几点法学思考#######################胡晓翔(2,93)患者知情同意权代理行使的规制——“丈夫拒签字致妻儿死亡事件”法律视角的审视#######祝彬,姜柏生(4,276)机会丧失原则探析###################################李丹,王启辉(3,190)建议设立“医务人员受贿罪”###################################范宇飞(1,10)临床伦理与法律案例专家研讨会纪要#################################(4,269)难产孕妇不救而亡谁之过——兼谈知情同意权的制度缺陷####################…  相似文献   

19.
近代学者用"法难"一词概括中国史上重要排佛事件。唐代初年,在佛教与政治出现紧张关系的背景之下,道宣(596-667)多次提出"法难"观。武德时期,有全国范围的限制寺院行动,道宣师徒居住的日严寺也被合并,他产生政治上的压抑感;高宗时期,随着道宣成为长安僧团领袖,历次排佛事件成为道宣争取朝臣同情以及整顿僧团秩序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20.
社会过程是居于社会场所内各个行动主体互动的结果,群体性事件是互动过程中行动主体所采取的激进式表达诉求方式的表现.群体性事件中参与者以身份的名义行事,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自觉划分“我们—他们”的身份认同;当身份认同形成身份边界时,一旦遭遇突发事件刺激,参与者便倾向于采取激进行动,导致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的身份认同及身份边界是因国家政策所导致的不平等而起,解铃还需系铃人,解决这一问题,可从制度政策和文化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