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对形体转换关系的认知是其形体认知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儿童是否真正掌握三维空间概念的指标之一。本研究试图寻求该认知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儿童在形体转换认知中错误形成的原因和错误类型,从而为深化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积累资料,并为促进形体教学作一理论性铺垫。方法(一)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华南师大附幼和附小6—9岁儿童共120名作研究对象,分4个年龄组,每组30名儿童,其中男女被试的分布为:6岁男15人,女15人;7岁男19人,  相似文献   

2.
在短短的十多年中,车臣共爆发3次内战。战争夺走了许多俄罗斯士兵的生命,他给那些活下来的退伍老兵留下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他们患了“车臣战争综合症” 夏雅布·诺夫哥罗德是位于伏尔加河畔的城市,在该市的一座俄罗斯退役士兵的康复中心,6个月以来一直有500名男子在接受类似综合症的治疗:心烦意  相似文献   

3.
博噶台儿达赖台什是谁1 6 0 6年 9月 ,卫拉特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首次向额尔齐斯河畔俄罗斯人的塔拉城派遣了使者。翌年 1月 ,俄罗斯使节从塔拉城出发 ,访问了杜尔伯特部的驻地。半年后 ,俄罗斯使者带着卡尔梅克首领们的代表去往莫斯科。俄罗斯及苏联的学者说这一年卡尔梅克成为了莫斯科政府的臣民 ,“卡尔梅克人以保护其免遭蒙古人及乞儿乞思、哈萨克人的攻击为条件 ,与他们的全体部下一起宣誓加入了俄罗斯国籍”。这一俄罗斯方面的主张是歪曲事实的 ,在卡尔梅克方面 ,认为不过是和塔拉城及莫斯科结为军事同盟。①1 6 1 6年被派往卡尔…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心理学领域中兴起的历史主义研究潮流,是基于现代西方历史哲学和20世纪俄罗斯精神哲学而建构起来的一种面向社会生活、尊重人性、提倡自由、张扬个性的心理学流派.持这一观点的俄罗斯心理学家对人心理的论述各有灼见,甚至观点截然对立,但是他们的主导思想却不乏上述特征.这种思想是俄罗斯科学精神和民众意识的体现,反映了俄罗斯哲学主导思想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5.
张应松 《华人时刊》2011,(10):72-73
2011年5月的一天,在俄罗斯萨玛拉市一幢普通的民宅前,一位风尘仆仆来自中国78岁的耄耋老人。与一位满头银丝的72岁俄罗斯老妈妈,像久违的恋人一样目光定格凝视良久。中国老人老泪纵横,疾步上前抓住老妈妈的双手,深情吟唱起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热播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主题歌《千万次地问》……唱着唱着,懂得中文的俄罗斯老妈妈早已泪眼婆娑。这个中国老人  相似文献   

6.
中央财经大学外语学院讲师宋晓伶在《谈与俄罗斯人交往的礼仪文化》一文中指出,随着今年中国“俄罗斯年”的顺利落幕,明年在俄罗斯的“中国年”即将拉开序幕。作为中国人,在与俄罗斯人交往中,要注意和尊重以下风俗习惯:1.尊重其用鲜花表达情感的习惯:俄罗斯人酷爱鲜花,鲜花是最好的礼物。但要注意:在生日、节日或者平常做客赠送鲜花时,少则一枝,多则几枝,但是必须是单数。三八妇女节时,给女友送相思花;给男人一般送高茎、颜色艳丽的大花;对方有人去世时,要送双数的鲜花,可以送康乃馨或郁金香。2.尊重其用接吻和拥抱表达礼数的方式:俄罗斯人…  相似文献   

7.
<正> 奥尔特加·伊·加塞特说:“人根本没有本性,他所有的是……历史”。作家的心理经验积累就是作家的形成史。所谓“心理经验积累”就是指个体的自然素质与种类发生、具体情境、实践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作为“作家的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历史和“作为人的作家”的个性化的历史。本篇主要论述时代与民族的影响在作家心理经验积累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一)、“常规历史级的影响”苏联心理学家伊·谢·科恩将个人形成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自然个体——社会个体——个人。自然个体的行为取决于自然素质与生命活动条件的偶然结合。社会个体的行为除此而外还取决于社会环境以及个体与共同体其他成员的关系。至于  相似文献   

8.
对于俄罗斯这个国家,给国内大多数人最初的印象是:冬季漫长、高科技领域世界领先、车臣恐怖事件时有发生等等。讲到赴俄罗斯留学,恐怕绝大多数人了解更少,除了通过电视、报刊和互联网上知道一点外,知之甚少。那么。真实的俄罗斯留学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俄罗斯大学老师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辈、一位友善的朋友。我的老师“嘎琳  相似文献   

9.
黑海之滨结良缘 1999年春天,濒临黑海之滨的俄罗斯克里姆斯克市,来了一位中国小伙子——孙猛。 26岁的孙猛是牡丹江市人。1992年他留学海参崴,专修俄语。继而,参与中俄边贸,从事翻译工作。俄罗斯横跨欧亚两洲,在它的100多个民族中,有着相同、相近甚至大相径庭的文化习俗,俄罗斯人具有粗犷顽强的气质和豪爽豁达的性格。然而,更让孙猛着迷的,是俄罗斯人的天赋和超群的创造力。在它近千年的文明史上,产生过彼得大帝、叶卡杰琳  相似文献   

10.
失眠者往往存在以下6种心理误区:害怕心理许多失眠患者都有"失眠期特性焦虑",晚上一上床就担心睡不着,或是尽力去让自己快入睡,结果适得其反。自责心理有些人因为一次过失后,感到内疚自责。到夜晚会被自责、懊悔纠缠着,久久难眠。  相似文献   

11.
之十九:三十岁左右和六十岁左右 五十年代去莫斯科,听到一种说法:一个研究学问的人,可以有两个“高潮”,一个是三十岁左右,一个是六十岁左右。三十岁左右,精力充沛,老框框少,有可能在某个专门的领域上有所突破。六十岁左右,知识宽广了,研究成果积累得多了,经验也丰富了,可以在总结性,系统性的工作方面取得高水平的成就。对这个说法,在科学史上可以找到不少根据。手边没有材料,但是凭记忆也可以说出不少例子来。  相似文献   

12.
数字     
《社区》2005,(10):5-5
160万上海至少有160万市民迫切需要心理咨询服务,这是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分中心的一项上海市民心理卫生监测数据。该调查抽测了近4万市民的精神卫生状况,其中近1/5的市民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需要进行心理干预或用药控制。在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中,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15岁以下儿童中,每10人就有1人显示心理阳性,65岁以上老人中,每5人中就有1人患老年痴呆症,产妇每20人中有1人患有产后抑郁症。而实际数据可能更高。25%据近日举行的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成果通报会上的统计数字显示,全国185个城市的253个主要地下水开采…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应当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对于心理学来说,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似乎更有必要。下面仅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 首先要明确普通心理学本身包括些什么知识 概括说来,普通心理学包括三类知识。 (一)心理事实的知识:这种知识是心理学知识结构中的基础部分。心理事实是极其丰富的,人们在现实生活实践中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它的素材。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一些心理的感性经验——对他人的心理观察所得到的经验和自己的心理生活经验。在心理学的学习中,应该大量积累这种素材。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末苏联意识形态文化的认同面临严重危机,随之俄罗斯社会政治生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文化因素对俄罗斯人对现代社会和政治的认同及新的价值观的形成及其相应机制的建立已经产生、而且仍将产生重要作用,要观察和研究今天俄罗斯社会的种种现象及其内外政策,必须考虑其特有的历史、传统、宗教和民众心理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俄罗斯新年假期(1月1日——10日),各地中小学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冬令营。俄罗斯排名第三的历史文化名城:喀山的一处冬令营的主要项目是学习外语:英语是全体必选,汉语和西班牙语是自选。这后两门语言都已被纳入俄罗斯高考的必考外语科目,从学校到家庭都很重视。现在,中文在俄罗斯的地位越来越高,一方面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他们希  相似文献   

16.
人的生理逐渐衰老,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是人的心理上的衰老并不是和生理上的衰老成正比的。有人三十多岁,已是暮气沉沉,心理上相当衰老了;有人却“人老心不老”,“越活越年轻”,心理上并不衰老。有位心理学家设计了一张心理老化自我测定表,提出30个问题,由被测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是”、“否”和“吃不准”。这30个问题是: 一、下决心后立即去做。 二、往往凭老经验去办事 三、对事情有探索精神。 四、说话慢而罗唆。  相似文献   

17.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一个社会的历史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行为习惯等作为“非正式制度约束”而影响着经济制度的选择与变迁过程。用这样的观点分析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可以发现,俄罗斯社会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如臣民意识、依赖心理、平均主义思想,以及俄罗斯人脱离实际、容易空想的性格特点都在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制度变迁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俄罗斯非正式约束的理论分析有助于说明其急进市场化困难重重的原因,而对俄罗斯实例的研究,也有助于检验新制度经济学的非正式约束理论本身。  相似文献   

18.
民族的文化精神、心理素质及其表现形态是民族集体无意识定型的积累,它深铸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层并象汹涌的地火奔突放射,从而必然给文学留下投影,因此勃兰兑斯在《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中认为: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忠义上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类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这一文化的渗透和积淀是漫长又稳固健壮的,就其人而言,我们从6O年到80年代两个历史层面的散文创作整体文化意向上,探讨民族文化传统对当代散文创作的影响及深层的制约性。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末苏联意识形态文化的认同面临严重危机,随之俄罗斯社会政治生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文化因素对俄罗斯人对现代社会和政治的认同及新的价值观的形成及其相应机制的建立已经产生、而且仍将产生重要作用,要观察和研究今天俄罗斯社会的种种现象及其内外政策,必须考虑其特有的历史、传统、宗教和民众心理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11年5月的一天,在俄罗斯萨玛拉市一幢普通的民宅前,一位风尘仆仆、来自中国的78岁老人,和一位满头银丝的72岁俄罗斯老妈妈,彼此凝视良久。中国老人老泪纵横地牵住老妈妈的双手,千言万语,难以表达他们之间半个世纪的牵挂和思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