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是亚洲的一部分吗?我们愿意成为亚洲的一部分吗?”布罗困诺夫斯基(A.Broino-wski)在其《黄种女人,澳大利亚人对亚洲的看法》一书中,试图阐明为什么这两个问题常常萦绕在澳大利亚人的头脑中:是愿意成为亚洲或是欧洲(首先是英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华盛顿季刊》杂志向世界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提了一个简单但却具有全球政策含义的问题:中国会被拖入亚洲金融危机吗?专家们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和伽达默尔都对力、力的内在和外在认识方式做了探讨,都对一种内在的认识方式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做了不同的思考和解答,并引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如果对置(Stellen)的外在认识方式不能把握事情本身,那么一种完全主观的内在经验方式,能否从私人性中跳出来,并且要求一种合法性?或者说把握事情本身是否超出了哲学权能的界限?结合海德格尔对这个问题所给出的激进回答,将会揭示出传统认识论、解释学的理解、思想的应合三种不同的面对世界的可能性方式,以及各自的规定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一)在先秦思想家中,荀子最早提出了人性恶的问题。《荀子》书性恶篇第一句话就讲:“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据此,说荀子是性恶论者,笔者没有异议。问题是,性恶论者就一定是人性本恶论者吗?或者说:“人之性恶”就是“人性本恶”吗?我以为不然。可是,学术界在讲到荀子的人性观时,实际上解释为人性本恶了。下面略引几例: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在一九八○年十二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党的十二大报告把两个文明的建设提到社会主义特征的高度。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阐述。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见,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贡献,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伟大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是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她每前进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会有许多问题在实践中提出来,需要我们给予有说服力的回答。比如,对于两个文明的建设就提出了三个问题:其一、两个文明建设等于哲学中的物质和精神(意识)吗?其二,在不发达的物质基础上提出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符合唯物主义吗?其三、两个文明互为目的不是混淆了手段和目的吗?现就三个问题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6.
小船与船浆     
思考:看过划船吗?亲自动手划过船吗?知道船在水上为什么会向前移动吗?材料:剪刀1把、纸板1块、橡皮筋1条、脸盆及水1盆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者与日本学者就"亚洲传播研究的蓬勃发展及未来"这一问题进行对话,其中的问题包括:亚洲传播研究蓬勃发展的情况如何?为什么亚洲传播研究者尚未终止欧洲中心传播范式的统治?亚洲传播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何在?哪些亚洲本土文化概念可以为亚洲传播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如何评价亚洲传播研究?  相似文献   

8.
狡猾的妈妈     
“妈妈,小孩子是怎样来的?”(她又一次提出了这个可能每个小孩子都提过的问题。)“怎么,你们的生理卫生课没讲到这个吗?”(先推给学校再说。)“我知道是精子遇到了卵子,可我不知道它们是怎样遇到、在哪里遇到的?”“哦,这个嘛,是在一个容器里遇到的。”(大约……也算是如此吧……)  相似文献   

9.
正如何充分履行职能,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保障,我们经过调查思考觉得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必须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一)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美国《外交》杂志总编辑F·札克雷亚的《文化即命运(与李光耀一席谈)》发表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强烈反映。韩国著名政治活动家金大中就发表了《文化就是命运吗?——亚洲反民主价值观的神话(答李光耀)》一文,提出了民主即命运的论点。本刊曾在1994年第12期上译载了札克雷亚的文章。现再译载金大中的文章,以便国内学术界能及时地掌握国外的理论动态,并供研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爱足球     
刘建华  胡文光 《新少年》2023,(Z2):84-85
<正>甲:哟!这不是老同学吗?我转学后咱们可有两年没见了。乙:可不是嘛!你最近怎么样啊?甲:我现在变化可大了!你知道同学们都叫我什么吗?乙:都叫你什么呀?甲:(用手指着自己的脚)你猜猜!乙:(盯着甲的脚,左看看右看看,突然一拍脑门)叫你“臭脚丫子”?  相似文献   

12.
最近在工作中时常有计算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到上海市普陀区职业介绍所咨询,提出的问题是:在他们毕业后几个月的时间里,始终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因此对自己的专业缺乏了信心。在积极给他们做职业指导的同时,我也在思考,目前IT行业的职场现状到底怎样呢?在IT行业找份工作真的那么难吗?如何才能在IT行业中立足呢?对于这些疑问,几位比较典型的IT行业从业者给出了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拔河比赛吗? 生:(齐答)见过。 师:那么,我们班也来一场 怎么样? 生:(齐答)好!  相似文献   

14.
师:瞧,谁来了? 生:苏娜! 师:(课件)我有20块糖,平均分给5个好朋友,你们愿意帮我分一分吗?今天我们就来帮苏娜分糖果(出示课题:分糖果)大家可以用小圆片来代表20块糖,动手分一分。(生动手) 师:一边分,一边想你是怎么分的?再想想,你分了几次?最后每人都分到了几块?  相似文献   

15.
婚姻是什么?爱情是什么?我们是否拥有过?它们是人生的必需品吗?看了这一期的《新华航空》,我又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知性如介末,但也无可避免地经历了一次婚殇;幽默如石康,但示人的一面永远  相似文献   

16.
亚里斯多德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因为诗道出了“有普遍性的事”。还有别的途径探讨艺术(即广义的)的哲学意味吗?康德说过的一句活值得深思:“世界上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形而上学;不仅如此,每个人,尤其是每个善于思考的人,都要有形而上学。”艺术家是不是也在思考形而上学?如果这个结论可以成立(本文旨在讨论这一结论),那么,我们不无理由地推出另外两个结论: 第一,艺术是人类探求形而上学的途径之一,这种探索使艺术具有一种深刻的形而上意味; 第二,由于艺术具有形而上的意味,因此,艺术也是具有某种哲学特性。进一步,艺术  相似文献   

17.
统编中学语文课本第五册《什么是知识》一课的“思考和练习二”,在指出全文的结论(课文最后一段)之后,向学生提问:“本文是怎样围绕‘什么是知识’这个中心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述,最后得出上述结论的?” 统编中学语文课本第六册《立论和驳论》中,对上述“思考和练习二”提出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18.
郝少洪 《新少年》2013,(Z2):66-67
甲:(上场抱拳)大家好,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专门为大家……乙:(上台打断甲的话头)这不是小雄吗?你好!你好!(与甲热情握手)甲:哦!是小强啊,好久没见你出来玩儿了,都忙什么呢呀?乙:忙什么?你说能忙什么,你是外星人哪,你没参加辅导班吗?甲:没有哇。乙:什么,你竟然没有参加辅导班?(先是一脸  相似文献   

19.
生日的话题     
作为一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我曾向孩子们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吗?话音刚落,孩子们齐刷刷地举起手臂,争抢着回答,我让他们放下手,接着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请说出爸爸或妈妈  相似文献   

20.
云的形成     
思考:你知道天空中的云是怎么形成的吗?材料:冷水1杯、剪刀或锥子1把、火柴1盒、吸管1支、橡皮泥1块、玻璃瓶(带可旋转盖)操作:1在瓶子盖上戳个洞,在洞中插入吸管,并用橡皮泥将吸管周围密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