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49年到1979年间(除特殊年份外),中国的出生率从36‰下降到17.82‰;死亡率从20‰下降到6.21‰。特别是在70年代以后,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下降幅度更大。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们走完了绝大多数西方国家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人口转变路程。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的人口转变在不同地区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研究中  相似文献   

2.
从五十年代起,拉美地区出现急剧的人口增长。那时死亡率迅速下降,而生育率却保持高水平增长。从1950年到1975年的四分之一世纪里,拉美人口从1.65亿增加到3.22亿。 自七十年代中叶开始,拉美许多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出现下降趋势,其中包括墨西哥和哥伦比亚。整个地区出生率从1960年的41‰下降到1975年的34‰,预计到2000年将会降到25‰左右。根据预测,到2025年,拉美地区的人口出生率还会进一步降低,其下降幅度大致与1975—2000年期间的下降幅度相等。  相似文献   

3.
<正> 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广大计划生育干部的共同努力,江西省新余市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其人口状况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据市计生委提供的数据,五十年代人口出生率高达63‰,六十年代人口出生率为43‰,七十年代人口出生率为33‰,八十年代1983年人口出生率为23.0‰,九十年代,1989年人口出生率为19.43‰,每10年平均以10‰的速度下降,八十年代下降速度增快,名列全省榜首。(二)在出生婴儿中,一孩率上升,多孩率下降。七十年代的1979年一孩率只占  相似文献   

4.
<正> 战后日本人口出生率下降十分迅速,并且很快相对稳定下来。这对当时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为什么日本人口出生率能够迅速下降,并且长期保持着稳定下降的趋势?这是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及其总趋势战前日本是个人口出生率很高的国家。它当时每年人口的出生率一般都保持在30‰左右的高水平上。战后初期,由于日本当时曾出过一现个“生育高峰”,人口出生率连续几年都超过33‰,比战前的平均人口出生率还高。例如1947年,日本人口出生率为34‰,已接近战前出生率最高点(1920年为36.3‰)的水平,甚至超过某些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5.
<正> 战后日本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幅度,如同它的经济增长速度一样,均在资本主义世界名列前茅。据日本官方统计数字,在1947~1986年的40年内,日本人口出生率从34.3‰猛降到11.4‰,妇女终生生育率由4.54人锐减为1.60人。目前,日本巳象许多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疾步迈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吊钟型”人口结构的高龄化社会。然而,日本人口发展史告诉我们,日本也曾是一个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的多产系民族。在1870~1950年的80年间,年均出生率高达34.4‰。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政府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的方针下,大力推行奖励生育政策,严禁堕胎、溺婴。后来,随着军国主义的极度膨胀,为了生产更多的战争炮灰,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口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为了使人口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从七十年代初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工作。十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口控制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我国人口的增长已由盲目状态逐惭转变为有计划的状态。人口出生率由1973年的27.93‰,下降到1985年的17.80‰。同一时期,死亡率由7.04‰下降到8.57‰,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89‰下降到11.23‰。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明显延长,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按1970年生育水平计算,在最近十六年中,全国累计少生约两亿人口。人口增长过快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已  相似文献   

7.
70年代初起在我国城乡推行的计划生育,使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从1970年的33‰迅速下降到1990年的不足21‰.计划生育取得的巨大成绩为举世所公认.与此同时,人们也普遍注意这样一个事实:我国城市人口出生率目前虽已接近欧美一些国家的水平(这里且不论其完全不同的背景和原因),农村人口出生率却总在20%上下俳徊.据1989年统计我国县人口的出生率水平为22.28‰,较之1986年又增高了0.34个千分点.  相似文献   

8.
香港是世界经济发达地区之一,而人口出生率又是世界较低的地区。从七十年代以来,香港的人口再生产,已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类型。以八十年代初与六十年代初比较,可看到这一历史性的转变。1961年,香港的人口出生率为35‰,死亡率6.1‰,自然增长率28.9‰,总和生育率5.17。很明显,这仍然属于高出生  相似文献   

9.
自70年代初实现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人口控制工作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这突出地反映在中国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上.例如,1969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34.11‰,而1992年人口出生率下降到18.24‰,23年间出生率下降了近16个千分点;同样,1970年,全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为5.8,而1991年,妇女总和生育率为2.3,21年间下降了3.5.  相似文献   

10.
法国人口目前居世界第十五位,它是历史上出生率下降最早的国家。十八世纪时法国还是欧洲第一人口大国,但从十九世纪起出生率开始下降,1801年法国人口年出生率为32‰,1851年26‰,1901年更降至22‰。再加上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使法国人口增长进一步下降,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现在法国人口为5358万(1980年1月1日),已退居西欧第四位。  相似文献   

11.
1980年,永靖县从实际出发,大力推广了本县刘家峡公社签订合同控制生育的经验,使全县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与1979年相比:人口出生率由14.8‰下降到11.38‰;人口自增率由9.5‰下降到5.97‰;一孩率由6.2%提高到46.4%。全县有9个公社、53个大队,人口自增率已下降到5‰以下。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实行计划生育合同制的办法,是控制人口盲目增长的有效措施。它以宣传教育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和经济措施,让群众自觉地遵守合同来约束自  相似文献   

12.
新疆人口从第三次人口普查到第四次人口普查八年间已有较大的变化,人口数量从1982年普查13081633人增加到1990年普查的15155778人,比1982年增长了15.86%,其中新疆少数民族人口由7795101人增加到9460152人,比1982个增长了21.36%,新疆汉族人口由5286532人增加到5695626人,比1982年增长了7.74%。然而总体上看,新疆人口的增长势头在下降。1982年人口普查出生率为29.0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86%,到1990年普查出生率为24.67‰,人口自然增率为18.28‰,出生率下降了4.42个千分点。新疆人口增长势头的减缓是各种控制因素和人口学自身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正确估价各种因素对出生率下降所起的作用,本文采用标准化分析方法对新疆人口以及新疆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的出生率下降成因作一定量分析,并且间接评价新疆人口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我镇是一个具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也是全县解放前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解放后成为我省广湛交通的要道。1980年开始加强了计划生育工作,特别是加强了宣传教育工作,坚决贯彻了思想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工作为主的“三为主”方针,使全镇计划生育工作起了一些变化,党的计划生育政策基本上做到家喻户晓。群众计划生育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人口出生率从1979年25.4‰,逐年下降到1984年的10.42‰,  相似文献   

14.
<正> 一、人口出生水平的现状和历史发展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汇总结果,吉林省梨树县33个乡镇和梨树农场,1989年共出生人口17,194人,出生率为21.32‰。这个水平比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期的1954年49.00‰降低了56.50%,比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1964年45.11‰降低52.74%。降低的幅度之大、速度之快是少有的,它鲜明地反映着梨树县人口出生水平随经济发展和实行计划生育而逐步降低的过程。40多年来的人口发展,经过了“两高、两低”的过程。五十年代前期,由于从长期战争转入和平环境,经济恢复并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出生率升高到40.00‰左右,并持续5—6年之久。五十年代后期,国家开始提倡计划生育,出生率逐渐下降。1959—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台湾人口的出生率由1951年的49.97‰下降至1990年的16.55‰,降幅之大,引人注目,由于40年来台湾人口的国际迁移人数微乎其微,因而人口的出生率决定着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出生率的大幅下降缓解了台湾岛上人口的沉重  相似文献   

16.
“两种生产一起抓”,即发展经济、控制人口是我国当前的两大工作重点。整个80年代,这两项工作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经济面貌和人口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改革开放的这10年里,我省的经济发展更是突飞猛进,1981—1989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12.5%,位居全国榜首,与此同时,虽然人口控制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人口出生率由1980年的22.82‰降至1989年的20.2‰,自然增长率由17.34‰降至1989年的14.54‰,但同其他省、市相比,我省的人口生育仍处于较高水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高速度发展,而人口生育难以降低的现象呢?这里,笔者试图从我省的经济发展现状中找出影响人口生育的一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从人口的自然变动角度来看,香港曾经是一个高出生率的地区。直到1971年,每位育龄妇女平均生育3.4人。从1971年11月19日麦理浩到港接任战后第五任港督开始这十多年,香港的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益频繁,香港的人口再生产也向现代化类型转变。人口的“三率”,即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已分别从1972年的19.2‰、5.1‰和14,1‰下降到1984年的14.4‰、4.8‰和9.9‰。在这  相似文献   

18.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国经过1947—1949年的人口激增时期,开始了由高出生率向低出生率的人口转变。1947年日本人口的出生率高达34‰;1950年则下降为28‰;至1957年时进而下降到17‰;死亡率则从1950年的10.9‰的低水平进而降低到1957年的8‰。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日本人口便由高出生、高死亡进入了低出生、低死亡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从  相似文献   

19.
烟台地区共辖16个县市,843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781万,占92.65%),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10人。 1949—1964年期间人口增长处于无计划状态,出生率年平均为32‰。1965—1970年虽然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但人口增长速度仍然较快,出生率年平均为28.9‰。1971年以来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年平均为17.2‰;自然增长率由1970年的22.39‰下降到1977年的6.31‰(见表一)。近  相似文献   

20.
<正>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已经走过了70年的历程。同70年前相比,苏联人口在数量,质量和构成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大部分人口分布在农村。1913年俄国人口数量为15,920万,其中城市人口2,850万,占18%。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是其人口再生产的特点。1913年出生人口为720万,出生率为45.5‰;死亡人口460万,死亡率为29.1‰。人口平均寿命为32岁,低于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15—18岁。儿童死亡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国民的教育水平很低,4/5的学龄儿童不能入学。9—49岁的人口中,3/4是文盲。学校的地区配置极不平衡,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地区竟没有一所高等或中等专业学校。卫生保健设施奇缺,整个俄国只有9个妇幼保健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