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印度,是中国除俄罗斯外的第二大邻国,也是亚洲仅次于中国的第二个大国。多年来,由于历史、民族、宗教的原因,印度的对外开放与民族主义进行着拉锯式的斗争。然而。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商品、资本、信息通过现代化手段无情地打破国界的当代,印度不管哪个党派执政,都不得不举起对外开放的旗帜,为引进外资大开绿灯。 拉奥政府上台以后,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外国投资的措施。甚至国家领导人和重要高级官员在外事活动中也都亲自动员外国企业向印投资。拉奥在任期间,遍访西方大国。他1992年访日时,邀请三菱重工、松下电器、铃木、丰田等向印投资;1994年5月访美,带去了三年内基础设施投资300亿美元的项目,随行的20名大企业家同美国26位大企业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这期间,在野的人民党则主张“经济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排斥“外国经济文化入侵”;其他一些党派也高喊反对“外国恶魔”的口号。1995年几家外资发电项目  相似文献   

2.
海外印度人的普遍成功不仅使海外印度人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而且也对印度的崛起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在政治和外交上,海外印度人能促进印度与其所在国的关系;在经济上,海外印度人能拉动印度经济的发展;在文化上,海外印度人是印度文化的有力宣传者和传播者;在形象塑造上,海外印度人吃苦耐劳和勤奋拼搏的精神有助于树立印度良好的国际形象。由于海外印度人对印度的崛起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印度政府逐渐改变了以往对海外印度人的冷淡态度,转而对其采取了一种比较友好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试论印度的穆斯林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民族主义思潮传播到印度次大陆,并与其他思想融合,呈现出比较复杂的形态,印度穆斯林民族主义是其中非常突出的一种,最终在实践上以民族分离的独特方式实现了国家独立,本文主要探讨印度穆斯要民族主义的产生,发展,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印度作为一个与中国一样正在崛起的新兴发展中大国,又是与中国为邻的南亚强国,在其"有声有色"的大国外交及周边外交中,均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对中国因素的关注和有效运用。中国因素对印度外交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断升温的印美关系、印俄关系和印度以"东向"政策为主导的亚太外交等方面。印度对外关系中利用中国因素并影响其外交决策是由地缘政治、历史、现实、中巴友好以及印度自身等多种因素促成的。虽然印度外交中有利用中国因素制衡中国的一面,但在今后发展中印关系时应理性对待印度对外关系中存在的中国因素,尽量减少印度利用中国因素对中国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使中印关系朝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印度主要从全球背景、地区层面和自身利益三个层次审视"一带一路"倡议,对是否加入存在争议,对倡议存有质疑。印度的认知和反应与其对当前世界格局的认知、对自身国际地位的判断与预期、对华外交思维模式以及对中国大国追求的复杂心理等有密切关系。这是由其国家理想、外交传统和中美印三国的绝对地位和相对地位决定的,难以通过中国的外交行为改变。因此更宜深刻理解印度的外交思维与模式,切实有效改善中印关系。  相似文献   

6.
论印度的战略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关于当代印度战略的思考都无法回避对于印度战略文化的考察。本文集中研究了印度战略文化的来源、思想基础以及传统战略特征。文章的第一部分从地缘因素、历史渊源以及广义的文化背景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印度战略文化的来源。第二部分则集中分析了印度战略文化的两大思想基础:考底利亚的政治现实主义和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文章的最后一部分结合前面两大部分的分析,总结归纳了印度战略文化中的五大战略传统。  相似文献   

7.
“宗教民族主义’是宗教与民族主义连接、融合的产物,是潜在的宗教认同和民族/国家认同的资源在特定情境中动员起来的产物。印度人民党是印度教民族主义性质的政党,以“印度教特性”为思想基础,具有强烈的教派主义色彩。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人民党通过教派主义形态下的政治复兴,逐步实现了在印度政治中的主流化。印度人民党在印度政治中的复兴及其执政后推行的民族主义政策,对印度的国内政治、周边关系及国际战略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试析印度的能源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宏远 《国际论坛》2011,(1):65-72,81
由于油气资源严重短缺,印度的能源安全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为了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确保能源安全,印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设法增加油气产量、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大力发展其他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石油产品折冲计划、积极进行能源外交等。然而,由于受油气储量严重不足这一本源性问题的制约,印度在国内进行的能源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能源问题,而无法彻底解决。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印度的能源仍不得不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其能源安全能否得到保障主要看其能源外交效果如何,能否稳定地从海外获取油气供应。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印度抓住机会,提出了多极化战略构想。在保证既得利益和未来利益的前提下,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对华政策一向是印度外交的难点,在这次外交政策调整中,印度选择了务实的对华外交,中国也予以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印度占星术的实践和话语,特别是围绕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解释为切入点,探讨印度民族主义的两大基石——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及其如何在印度社会中调和;从一个他者的角度认识中国和印度两个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呈现的差别;印度自身的历史和文化形塑了科学与宗教共处的现代化模式,现今的公民社会使多样的观点和现实共存于一个政治体制之中。  相似文献   

11.
印度民族是宗教思想和宗教意识极其强烈的民族,其文化心态和文学追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宗教性的,印度教尊奉的《吠陀》、《奥义书》和《薄迦梵歌》、《摩奴法典》等圣典,其本身即是印度民族文学体系中的精华所在;印度教信仰的三大主神为印度文学提供了恒定的主题;印度教的“三界”观念与印度文学创作中的空间模式密契吻合,印度教作为印度文化体系的思想核心,对印度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2.
藏传佛教发展史上占有显著地位的桑耶寺不仅在弘扬藏族文化、培养早期藏地的宗教人才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而且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亦占有一席之地。而吐蕃道是沟通中国内地与印度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本文从桑耶寺的佛经翻译、汉地僧人在桑耶寺的驻足活动、汉文史料中所见汉僧沿吐蕃道往返于中印之间的情况等方面 ,论述了桑耶寺、吐蕃道在促进中印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步伐,世界正朝着文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国际文化交往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水平,文化外交日益走向各国外交舞台的重要位置。文化外交即是以文化传播、交流与沟通为内容所展开的外交,是主权国家利用文化手段达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的一种外交活动。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高度的“和平性”,或称之为柔性。文化外交具有从“人为物而外交”到“物为人而外交”、从低层次走向高层次的三个层次。文化外交是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总体外交指导并制约着文化外交。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中,公共外交已经成为塑造、传播国家形象,提升国家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危机反应、"战略沟通"项目和文化外交为主要内容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公共外交模式。相比较而言,公共外交的危机反应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应急策略,灾难外交是其主要形式;中国的"战略沟通"项目主要体现在"文化年(国家年)"项目的运作上,把关于中国的信息与中国文化有效的结合起来,有利于中国形象的展示;孔子学院是目前中国推行文化外交的主要方式,因其双向互动的特点更容易为他国的公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中国着力构建的公共外交模式。  相似文献   

15.
自“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以来,一批具有民族自豪感的作家与诗人把写作当作政治解放的武器,在其诗歌创作中强调对同化的抵制,表达出认同祖先文化传统的愿望。作为当代印第安英语诗歌的代表人物,乔伊·哈娇(JoyHarjo)、西蒙·欧提斯(Simon Ortiz)以及琳达·荷根(Linda Hogan)将诗歌创造建立在印第安口述文化传统之上,强调土地是印第安的记忆和文化之根,并透过灵性传统彰显异于主流文学的叙述模式、神话体系和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新疆民族文化认同与宗教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生活并不等于民族的全部生活,它只是民族生活的一个有限的组成部分,宗教文化也不能涵盖民族的全部文化,它只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方面。从本质上看,民族的发展从根本上源于文化领域中对优秀时代文化的整合,真正的民族进步是一种文化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体育外交,是国家公共外交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塑造、传播本国国家形象的重要任务。体育以其"世界通用语言"的特色,发挥着公共外交"草根战略"的作用。体育交流,尤其是大的体育赛事往往成为国家关系改善和国家形象建构的契机,体育运动员也以其"艺术感染力"扮演着公共外交形象大使的角色。本文将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探讨体育外交在塑造和传播我国国家形象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梁启超与梁漱溟以儒生的忧世情怀和担道意识,衍生出对民族前途和文化走向的深情关怀。随着国内外形势和自身认识的变化,他们的民族主义也相应地改变,从政治上的诉求到文化上的救赎,文化民族主义成为他们拯救苦难中国的最终归宿。对他们的文化民族主义进行初步的比较,可以更好厘清那一代知识分子对危机四伏的中国的忧患之思。  相似文献   

19.
文化外交是一国为达到某种特定目的或实现某种特定战略意图,以自身文化为载体,通过政府或民间渠道而开展的外交活动,它是从属于并服务于以维护和发展国家安全利益为核心的整体外交战略的。在文化外交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新时期,中国政府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以此来指导国际关系与外交活动的方方面面。浅析了文化外交的概念,梳理了中国文化外交的历程,总结了新世纪中国文化外交所取得的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构建和谐世界目标下的中国文化外交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