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行立法与司法解释对保证期间的规定存在矛盾,保证期间既非除斥期间、也非诉讼时效,也非所谓的失权期间。保证期间的性质为附期限法律行为所附的解除期限。  相似文献   

2.
最高额保证可以不规定保证合同的持续期间,担保法27条中的“保证期间”实际应当是指最高额保证合同的持续期间,担保法在立法技术上有检讨必要。按揭合同中的阶段性保证指出卖人在贷款合同签订之日起到买受人取得房产权属证明与银行办妥抵押登记并将有关凭证交给银行收执之日止,对买受人所欠银行债务承担保证责任。此规定违反担保法规定也有背社会公平。担保法从实然和应然角度分析,票据保证都不会适用保证期间。  相似文献   

3.
非金钱债务继续履行的限制适用要件——“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请求履行”,因“合理期限”的这一立法技术下的模糊表达,导致司法适用出现困难,有必要对“合理期限”的适用予以解释并作类型化分析。“合理期限”不同于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其是本质上属于失权期间,与合同解除合理期限以及检验期间同质。继续履行超期后的责任承担形式主要为损害赔偿。继续履行请求下的合理期限主要分为当事人约定期限类、许可资质与特定业务经营期限类、时令性标的物类、标的物价格波动类。在检验期间下,最长合理期限一般应为2年,除此之外,最长合理期限应以诉讼时效期间为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三审稿将劳动合同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三种,但草案没有对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具体适用条件和限制做出相应规定,难于有效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市场经济国家实践证明能够稳定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一种合同期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广泛适用已成为世界劳动立法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劳动合同立法也应该采纳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最高额保证的特点、最高额保证的担保责任范围、最高额保证期间和最高额保证的保证人单方终止权等四个方面,对《担保法》规定的最高额保证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本文的核心在于对最高额保证与普通保证的区别、最高额保证的责任范围、最高额保证合同期间与保证期间的区别和保证人单方终止最高保证合同的要件等在民商法学界有争议的问题和理论进行整理和批判,以期完善最高额保证的理论研究,并对《担保法》关于最高额保证方面的立法完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保证期间的存在是为了防范保证人的风险,从而在债权人和保证人之间寻求某种利益上的平衡,其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权利行使期间或者责任免除期间。保证期间的确定、始期的界定以当事人自由约定为原则、法律补充规定为例外。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期间,都是要求债权人行使权利的期间。两者分别处于不同的阶段,相互衔接,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平衡抵押各方当事人利益,应建立抵押权期限制度。完善我国抵押期限制度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允许当事人自行约定抵押期限,但期限长短必须受一定限制,同时须规定约定期限经过登记后才能对抗第三人;二是在当事人未约定期限或约定期限无效时,应当适用法定期限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台湾现行民法及大陆相关司法解释中关于房屋回赎期限规定的分析,对出典房屋回赎期限界定中的若干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正确界定回赎期限既是解决出典房屋回赎纠纷的基础,又是保证房屋典契顺利履行的关键;作者同时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包括回赎期限的适用条件、理解与计算,以及对有争议的"回赎期限"和"回赎时效"的取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保证期间的分类为依据,论述了保证期间始期和终期的确定,重点探讨了连带保证责任与一般保证责任的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关系,以及连带保证责任与一般保证责任的保证期间起算问题,并就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一般保证责任的保证期间起算问题及如何保护一般保证责任中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北京一位读者来信咨询:2006年8月,借款人黄某与出借人于某签订了一份借款协议,我以保证人的身份在借款主协议上签了字。黄某与于某的借款协议约定,于某向黄某出借款40万元人民币,期限10个月,但合同没有约定我的保证责任期限  相似文献   

11.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法》对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期限采取的是一种放任主义的态度,因而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劳动者的职业安全与稳定,限制了劳动者的合理流动,也使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期限立法与世界通行立法相左。要克服这一现象,我国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立法应与国际接轨,对期限与续签次数进行严格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2.
谭庆德 《东方论坛》2002,(6):114-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将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相混淆.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将保证期间当作除斥期间,但又缺乏民法基本理论支撑,使保证期间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极为不便.本文依据民法的基本理论,基于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视角,对保证期间的法律性质及其司法适用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保证期间     
我国司法解释及实践中,将保证期间确定为除斥期间,在学说上存在较大争议,法律适用上也出现了逻辑矛盾、价值判断混乱等诸多问题.而将保证期间定性为诉讼时效,则既有理论支撑,更能实现债权人、债务人和保证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因此应根据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则对保证期间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民事诉讼中证据的举证期限的规定比较原则,存在一定缺陷与不足,实践中适用也不统一。主要表现为:实践中常见的简易程序的举证期限、简易程序转化为普通程序的举证期限、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案件的举证期限、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是否重新确定举证期限等问题上存在一些不尽合理的规定,应根据司法实践经验加以合理修改,以实现程序公平,最终达到实体公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功能定位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强制用人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承载着保护劳动者、维护劳动关系稳定的功能。由于实践中用人单位采取各种措施规避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致使其立法初衷不能实现。在劳动合同立法中,应当确立以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为原则,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为例外,同时放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解除条件,辅之以完善失业保险等制度,以实现劳动荚系的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6.
股市周期转换与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基于MS—VAR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3—2008期间的国债数据为样本,采用Nelson-Siegel模型对反映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三个模型参数:水平因子、斜率因子和曲率因子进行了估计。在此基础上,假设三个参数序列构成的时间序列向量的演变过程受某潜在变量的支配,且该潜在变量服从二区制马尔科夫链转换过程。本文构建了反映潜在变量影响利率期限结构变化的MS—VAR模型,并用此模型实证检验了该潜在变量转换对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潜在变量是股市周期,我国股市周期的转换对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变化存在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担保法》自公布以来,其在保障债权实现,促进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发展市场经济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适用过程中,《担保法》中存在的问题也在逐渐显现。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于2000年通过了《担保法解释》。该司法解释在弥补法律漏洞,解决法律条文的冲突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但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保证方式以连带责任保证为通常方式,还是以一般保证为通常方式;保证期间到底能否中断,是保证制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直接决定着保证人的权益,但我国《担保法》及其解释对此问题并没有解决。该局面不利于保证制度的发展,立法机关应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上市公司资本使用效率低下的现状,以2001-2005年期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一个新的视角--将公司综合治理水平和债务期限结构相结合来考察上市公司的资本使用效率问题.结果发现:公司治理水平、债务期限结构对资本使用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资本使用效率随着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而增强,而随着债务期限的增长而降低;公司治理与短期债务的使用之间存在替代效应,随着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债务期限结构对资本使用效率的负效应减弱甚至逆转,并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保证期间是保证合同中一个重要而又很复杂的问题,但有关保证期间能否中断、中止或是延长的问题,约定保证期间效力如何认定的问题以及保证期间过后保证人再承担保证责任当事人之间利益关系问题,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界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正确处理保证期间中的这些问题,往往直接牵涉到债权人、债务人以及保证人三方当事人的利益,因而在实践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探讨了我国现行的担保法以及担保法解释对保证期间的界定。  相似文献   

20.
我国《担保法》的实施效果表明该法需要进一步完善:建立保证人监督和保证人个人财产登记制度;借鉴“对价”概念,完善保证合同制度;采用一般保证为当然、连带责任保证为例外的原则;抵押权登记应采用登记对抗主义,未办理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最后文章指出了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期间在依据、起算时间、法律后果等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