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埃吕尔认为,我们目前的社会已变为技术社会.技术主要不是物质手段,而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控制事物和人的理性方法,现代技术最根本的特性是它的自主性.他希望创立一种非力量伦理学,以便对技术实践划出明确的范围.但是,由于埃吕尔错误地夸大了技术的力量,把技术看做一种完全独立自主的东西,所以他不可能真正找到一条摆脱技术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人的自由问题是哲学人学的前提性问题。西方传统哲学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主要有机械决定论、非决定论和自由意志论等几种基本观点 ,而当代西方哲学中又出现了调和论、取消论等 ,但所有这些理论都在不同程度上陷入偏颇和困惑。国内学术界以往对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自由观的研究也存在着诸多误区 ,通过全面考察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的有关论述 ,可以得出结论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自由观实质上是一种立足于现实性、实践性和辩证开放性基础之上的辩证自由论  相似文献   

3.
“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互斥还是互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设 《探求》2006,18(6):63-68
一般认为,“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是观点冲突、意见对立和互不相容的两种主张。本文在对两种理论的基本观点进行概括归纳基础上,通过对两种理论的论题、独立性、历史关系等几方面加以分析,认为“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分别揭示了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不同方面,具有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4.
李三虎 《探求》2003,25(1):37-45
本文主要讨论技术决定论、社会决定论、技术社会互动论和社会技术整体论四种技术社会理论的主要观点,从中注意到一种强调社会技术整体进化的马克思主义技术社会理论正日趋成熟,认为这一理论对我们完整地把握技术与社会的整体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辩证法中,对于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向来存在着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的分野。本文从媒介发展的角度选取了一些案例,来具体辨析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它们是整体互动的,同时也论证了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的自身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角度,探讨了新闻实践中的价值取向,分析了新闻本质真实论和新闻价值决定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本质真实上的价值决定”这一观点,较准确地反映了新闻的实质,解释了日常的新闻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当代哲学的生存论转向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存论转向是整个当代哲学转型中哲学存在论从超验的、实体性的抽象本体论向奠基于现实生活世界之上的感性的、历史性的生存论本体论的转换。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变革及其蕴含的生存观的历史性变革 ,构成了当代哲学生存论转向的观念前提。相对于生存主义哲学的非理性主义倾向以及后现代强势的相对主义而言 ,马克思哲学所蕴含的实践生存论思想其实才是当代哲学生存论转向的真正目标 ,因而将深刻影响和主导当代哲学生存论转向的历史性的人类方向。生存论转向并不是课题性的 ,而是始终摆在人类面前的难题。马克思实践生存论思想中蕴含的人及其生存的历史的未完成性恰当地体现了当代哲学生存论转向的未竟性 ,并由此提供了一种克服当代人类生存困境的信念支撑。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哲学尚未获得完备的理论形态。"人本论"、"生存论"、"认识论"、"政治论"、"智慧论"和"资本论"等对立统一的理论的出现,预示和表征了高等教育哲学的"内在紧张"。本文从比较的视角揭示了中外高等教育哲学研究的概况和核心关注。  相似文献   

9.
布伦纳在资本主义起源的研究中,发现与马克思文本中先后两种不同的过渡理论相关联的两种历史唯物主义模式,并发展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新的解读方式或路径.布伦纳的解读在反对任何形式的先验历史观或者历史决定论方面贡献卓著,但其缺失在于仅强调历史主体的能动性观念,而未能揭示马克思自《德意志意识形态》以来所发展的基于精确科学的决定论逻辑,即未能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逻辑互动关联的视角理解马克思.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人类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年代,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向可持续发展型转化。与过往单纯追求物质量的生产和经济发展速度的能源消费型发展模式相比,更倾向于清洁的、低能耗的、可循环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追求国家系统与地球巨系统之间的完美协调。知识和信息等无形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在这样的变革中对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势必会起到重要作用。知识创新就是经过智力劳动的知识再生产过程,一旦这种知识再生产的成果被国家系统所确认,就意味着这种知识再生产的成果将成为某项知识产权权项的客体。确定知识产权的系统属性和资源属性,是知识产权能够成为具有智力劳动能力的社会子系统的核心竞争要素和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竞争优势的关键性理论问题。这个理论问题的解决对于促进知识产权的转化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富 《社科纵横》2014,(12):133-135
运用共有系统论来重新审视中华文化圈内部各种文化之间的翻译史,目的是为了重写翻译史。中华文化圈中的汉文化,以礼义为标志的华夷之辨文化传统,以文化为纽带、以利益为根本的宗藩关系,都是一种对各个文化、各个民族都有益的共有系统。中华文化圈中各个文化、各个民族之所以在翻译汉文化方面能够合理合作,原因就在于各方都认同这一共有系统,从而利用这一共有系统服务自我。一旦把共有系统看作可加以利用的工具,就展示出了一个没有霸权的世界秩序,从而回击后殖民译论。  相似文献   

12.
信息哲学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哲学的计算转向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哲学界面对信息革命的巨大挑战,做出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计算转向”。一般认为,“计算转向”是1992年由伯克荷尔德(Leslie Burkholder)提出的。在美国哲学会(APA)的计算与哲学(CAP)专业委员会的就职辞中,卡瓦利尔(RobertCavalier)提到,“在上个世纪的最后25年中,哲学不论是在教学上还是研究上都开始了‘计算转向’。我认为,是伯克荷尔德在与哲学的语言转向的丰富程度进行比较时,最先使用了这个短语。这一转向意义深远而它的影响无疑在下个世纪的头十年会继续扩大。”1998年,《数字凤凰》(T…  相似文献   

13.
秦文 《社科纵横》2012,(9):108-111
何炳松是中国近代史上著明的历史学理论家。他的历史哲学包括历史发展动力和历史发展模式两个方面,前者论述了地理影响历史与物质、文化、风俗等影响历史以及需要、动机决定社会演化;后者阐述了他的社会演化史观和因果论。他为新史学的传播与构建做出了相当的贡献,理应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占一突出席位。  相似文献   

14.
江怡 《浙江学刊》2023,(5):65-72
20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从技术哲学走向工程哲学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当代哲学对新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种恰当回应。伴随着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科学哲学从技术哲学走向工程哲学也具有了某种必然性。基于无处不在的技术,哲学家们对技术的不同思考展现了人类对技术性质理解的不断演化,尤其是在当今人工智能技术得到迅猛发展的历史关头,人工智能对人类智力的挑战已经关涉如何理解人工智能与人类智力之间的关系问题。生成式预训练转换模型(GPT)的工程性质,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已经从单一的技术手段转变为更多样复杂的工程设计。然而,从哲学上分析这种转变,我们看到的不单是哲学研究领域的更迭,更是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即工程哲学为当代以及未来的哲学研究带来了更多关于后人类时代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雷蒙·阿隆的历史哲学批判是一种历史本体论和认识论双层面的构建,他试图通过一种历史学的方法论的重构——说明和理解之间的循环,借由一种或然决定论来重新确立历史客观性的界限;同时,为避免落入相对主义的窠臼,其批判最终保留了康德意义上的“真理”的概念作为调节历史客观性建立的基础.他的历史哲学批判,一方面旨在限定历史知识有效性的边界,可被视为一种试图调和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批判的历史哲学的初步尝试;另一方面,亦可作为其政治理论——一种“合理性的”政治观的引论,因此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在和平与发展的概念上又注入了代际公平涵义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更为广泛和普遍的认同。各国学者从不同学科角度对可持续发展议题的研究已取得相当多的成果,其中从经济学角度对该议题的研究已成为主流研究方向之一。但是由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正式提出距今只有30多年的时间,无论是在基础理论还是在研究方法上,对可持续发展议题的经济学研究还远未形成成熟的体系。在这里仅就目前该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中的度量指标体系,主要的专题研究方向以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当前技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理论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鹏颖  陈凡 《求是学刊》2002,29(4):20-26
当前哲学界多数学者以为 ,技术哲学主要研究自然技术———工程技术或物的技术 ,而不涉及社会技术。社会技术恐难论证 ,又与阴谋诡计不好区分。文章认为 ,社会技术是技术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 ,是调整和改善人 (组织 )际关系 ,规范社会行为 ,解决社会矛盾 ,实现社会目的的实践程序和方法。社会技术同自然技术一样 ,也是技术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任何的哲学境界,都代表哲人类认识水平的一定高度,它都会拓展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未知的意识空间。叔本华的悲观哲学所着重表达的是他对人生的一种境界或对或错都在把人导引到一定境界的层面上来,而他的境界也只能是他或他所影响的“那群人”的境界。我们还需用另一种哲学境界去提纯或升华人类的意识,以求我们的意识达到一种真正高度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9.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等著作中,论述了道德的重要意义及其可能性,强调作为目的的人自由是其自身所固有的,自由意志是道德律令产生的根基和前提,它使人能够自觉地、能动地决定和选择,能够在道德领域自己为自己立法,从而使人既是立法者又是执法者.道德律令在善良意志中体现出来,使人能够为义务而行事,能够产生善行,从而无限提升人作为理性存在者的价值.尽管康德的自由意志思想承诺了先验的善良意志的可能性而导致了难以回避的困难,但其独特价值却不但深刻影响和启迪了其同时代的思想家,而且20世纪的决定论者和相容论者也还在思考康德的论题.不过与康德相比,决定论者无法否定康德为自由意志问题设定的目的,而相容论者无法回避康德所设定的自由意志问题的论证思路,从而分别显示了其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侧重于对文本字斟句酌的研读,这其实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应跳出既有的窠臼,从其意境入手,才能抓住其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人文精神、实践和生存论三种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