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因此,要把解决“三农”问题纳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盘子”统筹考虑。本文从人口学的视角对“三农”问题进行分析。一、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尽管这三个问题分析的侧重点不同,但它们是紧密联系、互相影响的,必须将三者联系起来考虑。同时,“三农”问题的这三个方面又不能等量齐观。在“三农”问题中,核心是占中国人口2/3左右的“农民”人口问题,因为农村是农民居住…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战略问题。“只有减少农民 ,才能富裕农民” ,必须拓宽渠道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市化紧密相关 ,建设小城镇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人口因素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不可忽视。与人口数量相比 ,人口素质目前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 农村人口转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转”,即由农业部门转向非农业部门,发生职业转变;二是“化”,即职业变化与地域迁移同步,实现农民“非农民”化、农村人口城镇化。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促进了分工、分业的深入,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农村劳动力的从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呈下降趋势;从事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劳动力则呈上升趋势,逐年递增。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带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性质的根本转变与社会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乾 《人口研究》2007,31(4):70-76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就业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并且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仅关系到经济能否持续高增长,关系到工业化和城市化能否顺利实现,而且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目前政府与学术界都深刻地认识到了解决“三农”问题对于中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及人口城市化过程是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由苏志霞等撰写的《走向一元化———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情况调查与对策》一书以发展经济学理论作为出发点 ,以农村劳动力资源大省河北省 5 0 5 6样本户调查及典型调查为基础 ,对现阶段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 ,并在政策层面提出了许多可操作性的建议 ,是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看待…  相似文献   

6.
敬莉 《西北人口》2006,(2):45-48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使三农问题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三农”问题是一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体制、制度的因素,而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庞大的农村人口。要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关注农村人口的问题,需要体制创新、需要结构调整、需要政府支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模式─—龙港模式,在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中有着多方面积极作用,可以加快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对外来人口进入小城镇应持积极欢迎的态度。温州龙港“农民城”在短时间内发育为小城镇,即是生动的例证。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模式选择与我国“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收入严重偏低、城乡收入差别过大是我国“三农”问题的突出表现。实现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彻底解决“三农”问题。通过对我国“三农”问题的本质解析,指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大量减少农民数量,实施城市化战略。农村城市化不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必然过程和选择。  相似文献   

9.
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了解农民、服务农民,解决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解决计划生育工作重点和难点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关键所在。为此,本刊特约武汉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刘传江教授撰写系列文章,全面解读当代中国农民发展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自本期起连续刊发,供广大读者阅读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是流动人口大省,省委、省政府对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高度重视,把解决流动人口问题同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相结合,放到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中去审视、去部署。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每年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包括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列入省委、省政府专项督查内容进行督查。  相似文献   

11.
信贷约束下的农村人力资本积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农民收入偏低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本水平偏低,因此,要提高农民收入,就必须提升农民的人力资本水平。然而,农民的收入水平使其难以向人力资本投资,农村信贷市场的约束又使低收入的农民常常举贷无门,因此,农民常常会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由于信贷市场的约束并无破解良策,要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必须在教育、农村医疗保障、劳动力迁徙等方面重塑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2.
研究的学术逻辑在于突破“城市融入”的惯常认识,从“农村退出”视角,探讨农地制度与半城镇化的关系,并试图破解劳动力意义上的“人地分离”与保障意义上的“人地依附”这一矛盾。中国的城镇化过程可以分解为农业退出、城市进入、农村退出三个阶段。本文重新修正了托达罗模型,并构建了人口农村退出模型。基于调查数据,本文通过构建logit、截面门槛、双Probit模型,证实农地制度引致农村人口对土地具有依附效应,土地禀赋对农村人口的退出决策具有显著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3.
戎建 《西北人口》2008,29(3):73-76,81
本文从微观主体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现象。提出应该将迁移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单独进行考察。通过讨论迁移的预期成本和收益,发现与教育投资相比,迁移能得到较高的回报率,迁移回报率是吸引农村劳动力选择迁移流动到城市的重要因素。由此得出结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迁移是一种理性选择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要改变中国二十年来农村劳动力以低教育水平、低收入水平为特征的循环流动。必须尽快改善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环境。特别是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非自愿性移民自愿迁移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自愿性的人口迁移模型应用于农村非自愿性移民的研究,分析了中国农村非自愿性移民实现自愿迁移的机理.其关键在于一个合理的补偿价格。而要实现农村非自愿性移民自愿迁移,必须考虑农村非自愿性移民遭受的损失.包括实物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的损失。最后得出了在农业安置和非农业安置两种方式下,使得农村非自愿性移民自愿迁移的无差异点。只有当补偿标准达到该点时,才可以实现农村非自愿性移民向自愿性移民转变。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颖 《人口学刊》2006,46(6):52-56
农民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而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虽然丰富却存在质量低下、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分析其现状之成因,探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转变观念是前提,发展教育是主要途径,制度支持是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6.
While there is considerable research activity within th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regar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indicators, the current data base is not adequate to construct a reasonably complete system of indicators for rural development of other rural policy concerns. It is argued that rural development indicators must be able to sense not only the outputs of social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expressed as programs or policies, but also the impacts of these outputs on human needs. This requires that measures of outcomes or the impact of institutions on individuals, such as those found in studies of subjective estimates of life quality,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rural data base. It is suggested, that some of the expertise and budget allocated to the collection of enumerative data be shifted to the collection of subjective estimates of life quality data tailored to the specific needs of r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and policy issues.  相似文献   

17.
利用江苏地区农户调研资料,归纳总结新生代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行为及主要特征,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剖析资本类型对非农就业行为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以职业规划能力和受教育程度为主的个体资本正向影响新生代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行为,但作用程度低于其它资本。其它资本中以社会资源衡量的社会资本对非农就业行为影响尤其显著。资本类型对非农就业区域的影响远高于非农就业行业。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文章最后提出提升群体受教育水平和职业规划能力、构建多维度非农就业权益保障机制与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与发挥城市集聚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使用CFPS 2010和CFPS 2014家庭面板数据,以开通公路和公交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农户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基于PSM-DID方法的结果表明:通过增收效应和文化冲击等途径,交通基础设施能够显著改善农户的教育观;进而促进农户提高物质和非物质人力资本投资;这有利于端正农村青少年的学习态度,并最终有利于提高农村青少年学业成绩。所以应继续加强城乡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激发农户和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内生追求动力,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积累。这不仅有利于推动教育公平,也有利于为“三农”注入内生发展动力,具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开发人力资本 提高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经济学中,完整的“资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物质资本,另一种形式是人力资本。在现代经济的众多场合,人力资本甚至发挥着比物质资本更为重要的作用。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存在着量多质低的现状,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以提高农村人力资源质量为目标,探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杨肃昌  马亚萍 《西北人口》2010,31(5):120-124
本文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对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影响以及农村劳动力资源培育的现实情况,认为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这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下,必须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需求,以保持劳动力转移和新农村建设协调、稳步和持续的发展。为此,本文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探讨和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