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中的阶级结构的变化和对策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工作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使二者相互促进,以提高编辑人员的学术素质和刊物质量是本刊的业务建设措施之一。本刊编辑人员以作者身份在本刊发表的文章,同其他作者一样,都只代表其本人意见,不代表编辑部的意见和倾向,本刊编辑部也同对待其他作者的稿件一样处理。 这篇文章的作者王颉同志是本刊编者之一,他在这篇文章里鲜明地就我国当前的社会阶级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研究改革中的阶级结构变化及其对策的理论根据和实践指南;反过来,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中的阶级结构的变化,处理好阶级、阶层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关系又是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改革顺利进行下去的根本保证。我国现实的阶级、阶层研究是“七·五”期间国家社会学重点研究课题。我们期望通过不同意见的讨论将这个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2.
《社会学研究》1987年第二期刊登的《改革中的阶级结构的变化和对策之我见》(以下简称《我见》)一文,提出了一些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需要认真进行研究。本文仅就我国农村的发展道路、我国社会的阶级估量和国家的性质、作用这样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发表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本刊自创刊以来一直坚持的原则之一。自1993年第6期《社会学研究》发表了刘崇顺的《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机遇及其他——张琢同志“九死一生”理论初探》及张琢的《答刘崇顺同志》两篇文章以来,关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起点以及与此相关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作者所持观点与已发表过的几篇文章之见解均相异,认为,中国前现代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组织以及人口、城市、儒家文化体系构成了一个具有强大顽固性和坚韧性的巨大壁垒,在这一壁垒中,任何根本性的变革都不可能发生。社会学与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有助于学科的发展,但是在这种相互渗透的过程中一定要尽力廓清学科间的界限,这是本刊的研究领域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社会学探索》1989年第4期所载吴晓晶、许祥文《军事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与现实课题》一文,论及军事社会学及其研究领域。作者指出,军事社会学是以广义的“军事”为研究对象的,包括战争、军队、军人,以及与军事有关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群体,并把军事本身看作一种社会过程,运用社会学的基本观点加以分析,其主要领域是: (一)关于对战争的社会学分析。战争是国家、民族、阶级、政治集团内部或外部的一  相似文献   

5.
张琢同志的新著《九死一生——中国现代化的坎坷历程和中长期预测》(以下简称《九死一生》)出版面世以来,在学术界特别是社会学界产生了引入注目的影响。作为关注这部学术专著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张琢同志的老朋友,出于对一项新的研究成果、一种新的学术观点的特殊兴趣,笔者不惴浅陋,发表了一点管窥之见,这便是刊于1993年第6期《社会学研究》上的《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机遇及其他——张琢同志“九死一生”理论初探》(以下简称《初探》)一文。该文的出发点不仅在于就《九死一生》中的一些具体观点“就教于张琢同志和学术界的朋友”,而且期待着就与《九死一生》一书有关的学术研究中的一些带有方法论意义的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读了《社会学研究》1986年第一期刊出的沈冰于同志的《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价值观的变化》(以下简称《变化》)一文以后,很受启发。但我觉得作为一篇社会学的调查报告,它所使用的调查方法不够严密。在此提出以下意见,与《变化》一文作者讨论。 问卷调查是社会学常用的定量调查方法之一。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人们对问卷调查总  相似文献   

7.
本刊编辑部收到中共中央办公厅信访局转来艾怡同志上书中央领导同志的对本刊的批评信一件。信中说: 伟大祖国“有五千年历史、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面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社会学研究》杂志却称“有七千多年文化、约一千万平方公里土地”。(见该刊今年第一期第一页)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丁元竹、江汛清同志在《社会学和人类学对“社区”的界定》一文中阐述的一些观点,提出自己对“社区”概念的不同评价。认为我国社会学界关于“社区”的界定不仅是清楚的,而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概念同其它概念一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社区”概念的变化反映了社会自身的变化和人们对“社区”认识的深化。“社区”概念的变化并不妨碍传统的社区研究方法的使用及其意义和价值的存在。恰恰相反,把“社区”理解为空间结构中的一个环节的观点反倒带来了许多理论上的混乱。作者最后提出了认识“社区”概念的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社会是由不同的社会集团构成的。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划分、归类,研究不同层次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利益分配、社会流动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是社会学、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僵化的脱离实际的阶级分析理论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些错误理论在实践中又不断得到强化。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和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另一方面,对阶级的划分和研究一直被视为“禁区”,对客观存在的阶级和阶级  相似文献   

10.
想想这样一个观点: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中97%都是西欧白人男性创造的,如果你知道1994年把美国闹得沸沸扬扬的“钟形曲线”事件,可能就会猜到观点的主人是谁了——查尔斯·默里。先说1994年的事件,默里与另一位哈佛大学教授赫恩斯坦在《钟形曲线——美国生活中的智力与阶级结构》(薛涌先生针对该书写了一篇文章《从“钟曲线”看中国大学智力的下降》,该文刊登在《社会学家茶座》总第29辑上)中宣布,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剧烈变动。自1987以来,我国社会学界一批中青年学者始终关注、追踪着社会结构的演变,并苦心孤谐地探索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现代化发展间的独特关系,尝试着以此为契机创建中国社会学的社会结构理论。 《社会学研究》编辑部在近几年中,亦将“社会结构研究”视为编辑重点之一,与这批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等五单位组织的第五次社会学月谈会,于1990年4月28日在社会学所会议室举行,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戴建中同志主讲“当代国外阶级理论”。 戴建中扼要介绍了当代西方社会学、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苏联及东欧学者关于阶级问题的理论观点,如[美]H·希雷弗曼的“工人阶级扩大化论”,[美]埃里克·奥林·赖特的“矛盾的阶级地位论”,[意]G·卡切蒂的“新中间阶级论”,[法]S·马勒的“新工人阶级论”,[美]巴巴拉和约翰·埃伦莱克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继《世界革命与家庭模式》之后,古德的一篇重要的比较研究论著。古德在这篇文章中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世界上几个地区离婚模式的某些重要变化,其中特别强调了不同地区的不同社会过程中离婚现象的复杂性,而并非是西方流行的“工业化理论”所描述的那样,仅仅是由于工业化的冲击使家庭的控制减弱所致。  相似文献   

14.
各位来宾,各位同志: 今天,“中国社会学研究国际讨论会”召开了。众多国内外社会学家欢聚一堂,共同探讨和研究中国社会学的发展。这是中国社会学界的一件大事。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向参加讨论会的来宾和同志们表示欢迎,并对本次讨论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在九十年代开始之际,召开这样一个讨论会,对于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建设有  相似文献   

15.
陶冶 《社会学》2006,(4):44-50
一、社会学对生活方式研究的三条理论思路 纵观自19世纪后期以来的生活方式学术史,出现了三条研究的理论思路。高丙中在《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发展叙略》一文对此作了详尽辨析。该文在论证马克思、恩格斯在著述中通常是在两种意义上使用“生活方式”概念进行论述的史实基础上,最早形成的研究思路是以马克斯·韦伯为代表的社会学家,他们沿着马、恩使用“生活方式”概念的第一种意义(即把生活方式作为区别阶级的重要指标)进行生活方式研究。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学研究》百期优秀论文评选”工作自 2 0 0 1年底正式开始 ,至 2 0 0 2年 1 1月 ,历时一年 ,现已完成。评优工作分为初选、推荐和终评三个阶段 ,共评选出 3 1篇优秀论文。根据评委会建议 ,现将“百期优秀论文”的初选、推荐评审及最终评选的规则、评委名单及评选结果公布如下。评选结果自公布之日起 ,设两个月的“异议期”以征询意见 ,无异议者即确认为“《社会学研究》百期优秀论文” ,将由评委会颁发“《社会学研究》百期优秀论文”获奖证书。一、初选规则及结果由于经费限制以及为了使评选工作易于操作 ,受《社会学研究》编委会委…  相似文献   

17.
陈树德同志在《社会学研究》1989年第4期发表的《中国社会学的历史反思》一文中提到了关于中国社会学史的分期和范围等问题。文章对我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3期发表的《中国社会学应用的历史传统》一文提出一些不同看法。归纳起来提出的几个问题是:(一)关于中国社会学史的时限,即上下限问题;(二)关于中国社会学  相似文献   

18.
文化主位的限度与研究结果的“真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学研究》2 0 0 1年第 1期刊登了侯龙龙同学的一篇争鸣文章 ,对我参与的一项课题所做的研究报告提出了批评①。认真阅读了这篇文章以后 ,我认为作者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 ,值得进一步探讨。《综合》一文是北京大学课题组在从事教育部有关高校教学改革课题中一项名为“综合大学理科人才素质与课程体系研究”子课题研究时所做的中期报告。由于种种原因 (研究的问题太大太泛 ,重点不突出 ;课题组重视不够 ,经验不足 ;出版社催促交稿 ,时间仓促 ,并删改了部分章节等 ) ,该报告一直被我自己视为“不成功”之列。因此 ,当我听说有学者对这…  相似文献   

19.
国际社会学协会举办的“第二届世界青年社会学家论文竞赛”结果已于1994年5月最后揭晓。中国大陆有三人获奖:沈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论文《中国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凝聚力建构》)、王旭东(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论文《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家庭因素分析》)、徐兴义(中国大陆留美学生,论文《中国工作单位的组织管理》)。受国际社会学协会的邀请,世界各赛区的39名优胜奖获得者有35人于7月10日聚会于德国的奥林豪森城,参加由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社会学发展研究中心集资承办、为期一周的“青年社会学家学术研讨会”。中国大陆三位获奖者应邀赴会。 会议由国际社会学协会《国际社会学》杂志主编、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理查德·格拉托夫负责组织,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社会学系斯蒂文·韦特库斯博士具体主持。开幕  相似文献   

20.
初闻美国社会学教授埃里克·奥林·赖特的大名,还是在北京读研究生的时候,因为与朋友一起翻译了一本赖特教授集数十年之功的,关于阶级研究的精彩著作《后工业社会中的阶级》。这本书作为《剑桥集萃》丛书之一,2004年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最近明尼苏达大学高级研究所邀请赖特教授作一个关于真实乌托邦(Envisioning Real Utopians)的演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