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顺利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确立了苏联社会主义各民族之间真正的平等权利,事实上的平等和兄弟情谊是社会主义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在最近十五年里,苏联社会科学家研究发展民族和民族关系问题方面的兴趣越来越强烈。这表现在有关出版物的数量和专门论述民族、民族关系和国际主义理论问题的学术论文不断增加。这些著述中除极具价值的研究成果外,也有不少含有严重错误的作品。这些错误大部份已通过各种科学讨论会、报告会和报章杂志上的辩论得到了纠正。党的文件在纠正最为严重的错误观点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因为这些文件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国际主义方面出  相似文献   

2.
苏联北方和远东一些人数很少的本地民族在伟大的十月革命以后所走过的历史道路,已不止一次地在民族学文献中得到了阐述。苏维埃时期极圈内外诸地区的居民由于俄罗斯民族和其他民族的兄弟般国际主义援助,克服了许多世纪以来的落后性,并在社会主义基础上改造了经济、传统习俗和文化。  相似文献   

3.
在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代,扩大研究苏联多民族社会的民族关系和民族过程的问题极其尖锐地提出来了。从苏联新的历史性共同体——苏联人民的形成及其作用来看,这个问题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大家知道,这个新的历史性共同体是多民族的,但它的特征却是社会政治的一致、共同的领土、统一的社会主义经济、特点相同的精神面貌、一切大小民族统一的苏维埃生活方式。研究这个共同体的特性,揭示其历史发展中的民族关系,是苏维埃民族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苏联多民族社会的历史向全世界显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这一革命保证了我国各民  相似文献   

4.
苏联各民族的语言正在权利平等和互相丰富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并且日益巩固着苏维埃社会的语言基础,从根本上提高了全体苏维埃人新的交际水平。在成熟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民族语言作用的增长,科学家面临着深入研究已提出的和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就是对苏联现代民族语言的某些方面,诸如社会主义和国家语言的关系、词汇的丰富化、文字的改革和应用,以及民族接近和民族语言接近过程中的带有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勃列日涅夫在苏共第二十四次代表大会上说:“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年代里,我国出现了人们新的历史性共同体——苏联人民。在共同劳动中,在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中,在捍卫社会主义的战斗中,各阶级和社会集团之间、各大小民族之间产生了新的和谐的关系——友好合作的关系。”最近几年,学术界对作为人们新的历史性共同体——苏联人民的形成和发展问题进行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然而我国社会发展现阶段的理论和实践的这个重要问题,迄今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苏共第二十四次代表大会上,许多代表在发言中也指出了这一点。例如,阿塞拜疆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阿里耶夫就指出,民族接近问题,包括苏联各民族在内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苏联人民——新的历史性人们共同体”的理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的卓越成果,似乎都集中体现在“苏联人民”身上。有史以来,还不曾有过象这个新的历史性共同体那样,把现有阶级、社会集团、民族和部族如此紧密而牢固地联合在一起的先例。在七十年代,关于“苏联人民”是新的、社会的和国际的人们共同体的理论,在表述我国民族关系的现阶段的特点方面占有中心地位。“苏联人民”这一范畴,具有巨大的政治意义和理论意义。在经济方面,它确立了每个共和国的经济同全国统一的国民经济综合体之间的有机联系,表明与苏联经济格格不入的地方主义倾向是徒劳无益和毫无前途的。在社会政治方面,它表明了苏维埃社会在国家、社会、  相似文献   

7.
苏联共产党在领导苏联人民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斗争中,执行着进一步发展各苏维埃民族共和国经济和文化的政策。当谈及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候,我们不能不关心苏联各社会主义民族日趋接近的问题,以及将来民族融合和形成统一语言的问题。民族融合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和长期的历程。这不独需要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获胜,而且还必须完成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差别也如同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一样地保持着。可以设想,即是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民族  相似文献   

8.
苏联的民族过程具有不少共同特点。这首先是由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基础的共同性所决定的。我国各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他们的繁荣和进一步全面接近,在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反映。由于历史传统、经济性质、民族分布、文化特点及其他原因,苏联各民族的形成过程有一定的特点,而且进程也各不相同。因此,按照它们的特点(这些特点是由民族共同体的类型决定的)来考察苏联的民族发展过程是适宜的。苏联的民族发展过程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1.在伟大的十月革命以前形成的民族;2.在苏维埃时期形成、未经过发达资本主义阶段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与民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东欧剧变中,爆发了严重的民族危机。这引起了人们对社会主义与民族问题的关系产生严重关切。人们在思考:这种民族危机是不是社会主义造成的?社会主义能不能解决民族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来对社会主义与民族问题作一番认真的探索,应当是必要和适时的。而为了便于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从资本主义与民族问题谈起。  相似文献   

10.
“民族意识”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民族意识是近两年来民族理论界探讨的一个新课题。有人提出:民族意识就是民族自我意识,不宜作过宽理解;而有人认为;强调民族意识就无异于坚持民族主义。对此有些人或多或少感到茫然,甚至提出这种现象是好还是不好的的疑问。笔者理解,民族意识是民族性的社会意识,是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它同社会意识类似,具有社会意识的作用。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发展时期,民族意识的增长,是民族社会发展的必然。不能简单地用好或不好来评价,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就此作一探讨。民族意识这个词汇,在民族理论学科,民族学理论,一般社会科学,以及人们日常口头  相似文献   

11.
改革和苏联社会革命性更新意味着根本改造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其中包括民族关系领域。这里同其他领域一样,依靠旧的思维,用旧的态度和方法是不能顺利解决新的问题和新的任务的。它们在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实践中已证明是无能为力的。因此,苏联民族关系的质的完善要求形成、确定和创造性发展民族问题的新的政治思维,由此才能确立社会主义族际关系的新的、彻底的国际主义。苏共第19次全国代表会议对发展我国族际关系的极为重要和极待解决的问题给予了密切的注意。代表会议指出,建立经受了时间考验的各大小民族平等的联盟,是社会主义的最伟  相似文献   

12.
对社会进行根本的社会经济改造和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决定了我国民族结构的深刻的质的变化。在苏联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民族结构是由社会主义民族((?))、部族及一定数量的民族集团和民族性集团组成的。在我们的科学文献中,对社会主义民族的实质问题已广为阐述,而对社会主义社会民族结构的其他成分则较少注意,并且在解释上各抒己见。因此,必须弄清楚,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什么是部族,什么是民族集团和民族性集团。  相似文献   

13.
意识,即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人脑的属性和机能,而原始民族意识,就是原始民族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它有很大的局限性。意识作为人脑的高级反映形式是从物质本身中原来具有的低级反映特性、经过漫长的道路合乎规律地发展而来的。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在特定的社会有相应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就是反映社会存在的思想、观点的学说,是人们对于自己周围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社会发展过程的认识。一般地说,社会意识就是特定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存在的反映。原始民族的社会意识是原始社会的人们对原始社会  相似文献   

14.
苏联是由多个苏维埃“民族国家”组成的国际联盟 ,也是多民族的“民族国家”的实验。在构建苏联民族国家体系的过程中 ,列宁提出的建国思想通过斯大林民族定义的具体实践付诸实施。根据苏联民族国家体系的构建实践 ,斯大林对民族定义又进行了新的阐发。  相似文献   

15.
苏联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联盟国家。它是根据各民族自由自决和各平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自愿联合的社会主义联邦制原则建立起来的。在苏联,居住着100多个大小民族,他们之间形成了真正平等、兄弟般互助合作、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的关系。在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国内发生的深刻而全面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改造,使过去各被压迫民族消除了落后状态。昔日民族边陲的各个民族,越过资本主义,和我国各族劳动者共同大踏步地奔向社会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的苏联解体了.这是1991年在世界历史上留下的异常沉重的一笔.苏联的解体,尽管有复杂的国际背景,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但其在民族教育,尤其是民族语文政策上的严重失误,不能不说是引发民族矛盾、导致联盟解体的原因之一.长期以来,苏联存在着民族问题"已经彻底地一劳永逸地解决了"的错误认识.他们不适当地夸大了民族的共同性,忽视了各民族的特殊性.认为苏联已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正  相似文献   

17.
现代科学发展的显著特点是两个学科合为一体,并产生新的学科。六十年代,在社会学和民族学结合的基础上产生了民族社会学。这一新的学科具有双重任务:其一,研究各社会集团在文化、生活、语言、民族意识和民族关系等方面的民族特点,以及形成这些特点的社会条件;其二,揭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民族多样性,并掌握这一特点,象苏联这样一个国家,不能不考虑各民族的特点。苏联各族人民的社会发展过程是同一类型的,但民族特点在  相似文献   

18.
一、概况由于意识形态、政治和社会-经济的严重扭曲而产生的苏联社会的危机,使苏联各民族的民族发展、族际关系的状态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这同样也在加深危机,阻障社会的进步改革,产生离心的和分解的倾向,这些倾向威胁着苏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完整甚至于生存。在斯大林主义时期及稍后,曾允许直接侵犯各民族的权利,各加盟共和国的少数民族受害尤甚。最终,苏联的民族国家制度本身不仅没有保证各民族的平等权利,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它的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场发生在我国包括民族关系在内社会生活所有领域全面而深刻的改革,提出了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民族间确立民主关系的实践中吸取经验与教训的任务。我国创建社会主义70年经验中,确立各族人民间苏维埃式的友好团结这一实践占有重要地位。这个实践呈现为各族人民相互支援基础上经济合作、帮助建设民族共和国和建设文化、各民族社会主义文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语言环境发展诸过程的复杂总和。列宁民族政策实施的历史,作为历史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对象,包括着这样一些课题:列宁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史,民族关系观念形态过程发展史,对劳动人民进行国际主义教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已经九年了,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事业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少数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国各民族已经结成了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由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飞跃的向前发展,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就要求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新的词汇来确切地表达和反映这种新事物的概念。由于过去各少数民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