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作成 《社区》2003,(19):36-37
对社区行政管理事务开展“零距离”服务,拉近社区居委会与群众距离。协助有关部门搞好户口、计生、治安管理是法律赋予社区居委会的基本职责。以往作为街道办事处的“腿”,社区居委会只注重“管”事,结果“管”出了距离,拉远了与居民的感情。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是社区居委会贴近群众的根本要求。胶州市在社区居委会中开展了行政事务“零距离”服务活动,每个社区居委会干部都把自己的办公电话、手机、住宅电话公布于众,发放到居民手中,现代  相似文献   

2.
陈顺泉 《社区》2014,(3):23-23
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西浦社区不断优化服务举措,创新活动载体,通过打造细致入微的“四微工作法”,全面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热情和办事效率,畅通社区居民的诉求渠道,力求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相似文献   

3.
谭雪娇  孙晓霞 《社区》2012,(13):29-30
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引入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后,积极推行“服务民生责任田制度”,通过细化服务单元、缩短服务半径、整合社会资源的方法,实现了社区工作全覆盖、社区管理无死角、社区服务零距离。 一块“网格责任田”+一个党支部 网格责任田以社区为基本单位,根据所辖范围、人121数量、集散程度等情况,原则上以300-500户居民为标准进行划分,在全区51个城市社区划分了391块网格责任田,做到不漏一家单位和一户居民。  相似文献   

4.
吴敏 《社区》2013,(36):25-25
11月6日上午,“社区大篷车”开进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杏花村社区,为广大居民朋友“零距离”提供贴心服务,营造了良好的为民服务氛围。8点左右“大篷车”的1O家服务单位的志愿者们已经先后在杏花村社区的活动广场上设立了,  相似文献   

5.
苏捷  李岚 《社区》2014,(33):14-15
“12345”——一个号码联通城市管理和市民服务等热线平台,为居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提供集中陕捷的服务;“走、记、办、回、评”——社区联系服务群众的五步工作法,变在案工作为走动服务,真正实现了服务居民零距离…“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的探索实践,为全区城乡社区服务工作打开一个全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6.
周立  杨炳珑 《社区》2011,(13):20-20
“全区每个社区建立一个楼栋庭院自治理事会,志愿为楼栋庭院的居民服务,组织居民参加社区居委会开展的多项活动,并向社区居委会反映楼栋庭院居民的诉求和建议;每个街道分别建立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社区老人提供良好的养老服务……这些是我们东湖区点探索。”  相似文献   

7.
洪国清 《社区》2004,(17):20-20
近几年来,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党委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第一要务,不断探索和创新服务内容,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一个中心、四大公司”,将社区党建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成立社区求助中心按照“创造社会需求,零距离服务”的理念,建立了由智能呼叫中心系统、社区办公管理系统、实体服务系统三部分组成的社区求助中心。中心集热线电话“96777”、因特网、无线信息平台、单键呼叫四位一体。社区办公管理系统,主要是通过区、街、社区三级办公网络进行信息共享,它是连接社区服务供需的一个重要环节。实体服务系统,主要是由配送服务、家政服…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这不仅指出了社区医院在我国医疗改革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特别强调了社区医院医生与社区居民之间构建契约服务关系关乎到社区医生与居民和谐关系的建立,关系到我国医疗改革的成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福祉。这要求强化政府引导与监管,提升医生的职业技能与道德水准,提高社区居民的维权意识,构建社区医生与居民的契约服务关系新模式,确保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田志梅 《社区》2011,(30):20-20
山东省泰安市以社区为平台,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服务需求、志愿者特长、服务时段等,为居民提供“点单送菜”式的志愿服务,努力构建起“政府主导,社区牵头,居民参与,规范运行”的社区志愿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相逢不谋面,有事连线谈,要想获取便利服务,化解社区矛盾,居民已经离不开社区网站了。“宽带上网”、“视频对话”、“红外线探头”、“监视器”、“可视对讲机”、“紧急呼叫按钮”、“网上服务”,已经成为德加社区居民的常用词语。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德加社区2002年开始建立的  相似文献   

11.
汪阳 《社区》2014,(21):17-17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徽州人家社区为提高社区的服务水平,着力打造服务居民日常生活的“乐园”,通过“多样服务”满足辖区居民的需求,服务于辖区不同人群,让居民乐在社区、安在社区。  相似文献   

12.
韩学政 《社区》2013,(15):49-49
随着当前社区各项工作的推进,大多数社区都建立了“党员活动之家”“退休人员活动之家”“老年文体活动之家”“空巢老人服务之家”等等。这些社区的“家”对于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对于尊老爱老,对于建设和谐社区,丰富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文化生活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金清 《社区》2014,(28):35-36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大山子社区党委书记费建文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亲情工作法”,把百姓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自家事,实行“零距离”服务、“零积压”解难,帮助她把党的宗旨落实到社区服务管理每件具体小事中,把一个上个世纪困难重重的老旧小区治理得井井有条,3414户居民就像一家人团结和谐。  相似文献   

14.
黄东玲  任君孝 《社区》2012,(34):22-23
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以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强化社区管理服务为重点,努力实现管理精细化、服务“零距离”。  相似文献   

15.
刘惠萍 《社区》2011,(1):51-51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为了进一步提升社区为居民服务的能力和质量,提高服务效率,近期出台了《关于设立社区公益金的暂行办法》,在全区建立了“社区公益金”制度。《办法》规定,按社区每户每年10元的标准,由区、街、居按比例共同筹资建立“社区公益金”,并为每个社区设立公益金专户。  相似文献   

16.
《社区》2002,(7)
实施“人文社区”工程,要以关爱人、服务人、教育人、凝聚人为核心,努力繁荣社区文化,强化社区居民的教育、管理与服务,提高居民素质,丰富居民精神生活。“人文社区”工程的实施,对于硬件设施相对落后的社区意义更加明显。围绕“人文社区”工程关爱人、服务人、教育人、凝聚人的核心内容,“人文社区”工程的实施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关爱人——主要体现对社区内弱势群体的关爱。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化帮困体系,加大帮困力度。对因病因残、双下岗以及“三无”人员等城区特殊困难群体,开展切实有效的扶贫帮困活动。重视做好下…  相似文献   

17.
纪明国 《社区》2010,(13):23-25
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繁荣街道胜利社区位于扎兰屯市区中部,社区总户数1672户,人口5054人,党员56名,居民中有297户低保户,占辖区总户数的15%。社区党支部用零距离、个性化的服务满足社区群众多样化的需求,逐步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全体党员及志愿者为主体、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体系,社区服务蓬勃开展。如今,整个胜利社区内形成了“困有所帮,残有所助,孤有所托、老有所养”的良好社区风尚。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医联体内专科医生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对皖南、皖中和皖北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的社区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社区居民的一般情况、家庭医生签约及获得服务情况和对医联体核心医院专科医生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及需求情况。结果显示,1 279 名社区居民中签约 686 人,签约率为 53.6%;愿意与医联体专科医生参与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占 64.11%,是否签约、对医联体了解程度、地区是其影响因素;签约居民获得服务排在前 3 位的是“建立健康档案”(97.38%)、“健康检测”(85.28%)和“电话随访”(76.97%);社区居民对医联体专科医生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排前 3 位的是“常见病的治疗”(71.07%)、“健康养生指导”(67.63%)和“慢性病的防治”(63.72%)。建议加大宣传力度,推进医防融合,构建医联体内专科医生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徐轲 《社区》2014,(31):14-15
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弥补社区服务缺失,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在“选聘分离”框架下“一委一居一中心”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下,积极探索社区居委会专兼结合,建立社区居委会专职委员制度,通过居民服务居民,实现社区服务全天候覆盖,有效弥补了当前社区服务扩大化、人员年轻化、工作行政化趋势下社区管理的潜在盲区。这种高效率、低成本、精细化、多样式的居民自治模式实施以来,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20.
孙洪亮 《金陵瞭望》2006,(14):28-29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秦淮区社区党组织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的要求,在新建住宅小区探索建立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共同协商处理社区事务、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的“四位一体”社区管理模式,力求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引导居民自治向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找到了基层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新的着力点,努力实现社区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