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对词义色彩的的探究应深入词义内部,对其组成结构做剖析式的描写并找出色彩义所依附的具体形式。在静态的储存状态下,词义内涵的属性值决定其外延范围;在动态的使用状态下,词的色彩义依附于词义典型成员的附加意义上,典型成员的变化可导致词内涵义侧重点的变化并带来其外延成员地位的再调整,进而带来词色彩义的变迁。此外,语言使用者对词义表现内容所持感情态度的变化也是促使色彩义变迁的动因之一。本文以现行有代表性的古代汉语教材为蓝本,择取"爪牙"、"复辟"、"锻炼"为目标词例,对以上说法做了尝试性的分析验证,以期对色彩义的变迁动因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放置"义动词从上古发展到近代经历了一个新旧词更替的过程。"置"是上古至中古时期"放置"义的主导词。到了近代汉语时期,"放"在搭配对象、义域上不断扩大,逐渐取代了"置"成为"放置"义的主导词,沿用至今。现代汉语方言的"放置"义动词比通语中要丰富,既有承传词,又有创新词。各方言中使用的"放置"义动词反映了不同的历史层次。  相似文献   

3.
借代义是通过修辞借代产生的词义。借代义同修辞借代一样都是相关而代,但又不同于修辞借代,它是固定了的词义。借代义是相关而代产生的词义,而比喻义是相似而代产生的词义。根据借代方式的不同可以对借代义进行详细分类。借代义具有间接性与依附性、单义性与多义性、文学性与文化性、时代性与民族性。借代义的产生受到社会、语言和认知的影响。词典中对借代义的释义比较明显地用了"借指"、"指"等提示用语。在对借代义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中,借代义的定位以及与借代词语的关系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界定了语境和语境义之后 ,对词的基本语境义和特殊语境义进行了重点分析 ,并引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有代表性的词例加以说明 ,最后从词的自身特点 ,多义词的普遍存在 ,时代、社会环境的变迁和个人语境的不同等方面阐述了词的语境义产生的原因。通过对词的语境义分析 ,从而明确了词的词汇义通常只是交际的手段和工具 ,词的语境义才是人们交际时所要表达和所获得的真正的意义 ,是语境赋于词以交际价值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唐诗中,"高"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由于其是常见词,对于"高"义在唐诗中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6.
论汉语字、词、词素的本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文的"字"虽然很特殊,但汉语文的历史发展又使词和词素概念成为必要。古汉语基本结构单位以单音形式为主,是一种字、词、词素三位一体的"字本位语言";现代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以复音形式为主,是一种字、词、词素有别的"词本位语言"。当前的字本位理论是向古汉语的回归,不适应"词本位"的现代汉语;其"字"、"字组"概念所指歧异,不符合荀子提出的"善名"标准。恰当的选择仍应是让字、词、词素之名鼎足三分,各行其道。现代语言科学理应面向当今。  相似文献   

7.
上古曾称天子所居之处为"县",进而扩而大之,将整个国家也称为"县",以"县官"指天子;"官"有国家义,天子是国家的象征和代表,因此由"官"又引申出天子义.对"县官"、"官"二词的天子义,现代一般大型辞书往往只停留于前人的识断,释义未周,皆当乙正之.  相似文献   

8.
汉语的"性范畴"一般通过具有性范畴的属性名词、非属性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词类来体现,本质上属于词义范畴。基于此,本文构建了由"对象义、属性义、特征值义"三个词义要素和"指示义、蕴涵义"两个词义层组成的词义球结构模型。对具有性范畴的非属性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词义球结构来说,性范畴都是蕴涵的,是蕴涵于词义之中的词义内容,都处于隐性的蕴涵义地位,属于词的性范畴蕴涵义。词与词之间的性范畴蕴涵义是否一致影响句法。  相似文献   

9.
"草"之雌性义的来源及"草马"、"走草"的理据历来众说纷纭,但均未得其正解。本文在综合考察方言材料的基础上,利用词例求义这一训诂方法,认为"分娩"——"交配"——"发情"是一条词例,体现这一词例的有"草"类词和"窝"类词,这两类词有相同的组配关系,并由此得出结论:"草"之雌性义来源于雌性动物分娩时的场所铺有软草,分娩乃雌性动物独有的特征,故以"草"表雌性。  相似文献   

10.
英汉语言中的颜色词不仅有基本意义,而且具有文化伴随含义,即功能义。其中,基本意义也就是原型范畴理论中的原型意义;功能义是以原型意义为核心,经隐喻和转喻等认知方式辐射式向外扩展而形成的意义。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的基本意义大多是相同的,但功能义因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汉语音变构词可以分为变声构词、变韵构词、变调构词三种简单的类型及其他复杂的类型。音变构词是传统的音义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义之学不仅在我国,在整个世界的学术体系当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问,其内容及研究成果十分广泛,但是专门研究音变构词的诸家论著对于四声别义的材料有不少遗漏,因此音变构词的研究在资料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研究音变构词对语言学特别是汉语史的研究和大型古汉语语文工具书编纂修订以及古文献的阅读和整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瑟瑟"定谳     
古今学者对白居易《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之“瑟瑟”的解释,长期以来争论不已,形成了三种不同意见:或认为是形容“色之碧”,或认为是写“陨落貌”,或坚持认为是写萧瑟之声响。根据“案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的训诂原则,经过分析与考察,可以确定“枫叶荻花秋瑟瑟”之“瑟瑟”系状声之词,是为正解。  相似文献   

13.
1.归纳汉语北方方言中“郎当”一词之词义,纠正对于该词之误释;2.根据词义起源和词义引申,把该词词义分成两大类:悬挂义和摇摆义及其变体;3.揭示该词的来源:从汉代“锒铛”一词独立出来的动词,并形成了动词词义。  相似文献   

14.
理性义是词义的基本构成成分。目前,研究者们公认概念义属于理性义,然而,词在概念义之外是否还包含其他理性义,除概念义之外的其他理性义都包括哪些下位类型,这些问题的研究对深入了解词义本体及其他相关的词义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复合词构词方式的辨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词构词方式的辨认是语法分析中的一个难题。由于汉语里词和短语结构类型的基本一致,因而把词法结构化为相应的句法结构之后,就可以根据后者的结构方式类推出前者的结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语素义的确定,必须联系词义和词性。有两种不能化成句法结构的类型,其结构关系是比较清晰的。  相似文献   

16.
“跑”的概念上古汉语说“走”。在现代汉语这个共时的层面上,“走”在共同语表现为后起义“步行”成为“走”的基本义,本义保留在成语里,或只作为语素义用来造词,“跑”替换了“走”。广州话保留了上古义,古代的“走”至今单说单用,作根词大量造词;沿用引中义创制方言词;受普通话影响,以“跑”替代“走”在当代广州青年的口语里极为突出。研究表明:由于词义演变的复杂性,古汉语常用词在共同语和方言里的变化是不可能一致的;又由于广州方言和共同语是不同的词汇系统,表现出来的结果也往往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词义演变是汉语研究的传统课题。本文在现代语义学理论背景下,尝试以"义位"为本位,观察与描写了汉语词义演变及其系统性。  相似文献   

18.
词汇量是制约众多外语学习者向深层次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众多外语学习者在阅读或交际过程中在遇到生词时往往采取多种策略从而达到篇章理解的目的。猜测词义是词汇学习的一项有效而直观的方法之一。在猜词过程中,学习者可通过多种策略达到猜词成功的目的,语境化是重要手段之一。语境是语言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任何语言的理解都无法脱离语境。通过文章中的列举分析,可得出语境可大致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二者共同作用于词义的理解。本文通过定量分析法分析了猜词过程中各种策略的使用情况及其与猜词成功率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探讨了语境在中国外语学习者猜测词义的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最后对外语学习者提出词汇学习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陆机的“意称物”、“文逮意”,超越了一般的“言意之辨”命题,形成了“物、意、文统一”的逻辑系统,作为反映论的文学观,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和普适性。不过从现代文艺观及语言哲学观着眼,“物、意、文”之间的联系是极为复杂的,不同的文化形态及文学类别,“物、意、文”之间的关联迥然不同。从遵循“物、意、文”统一,到崇奉精神创造和语言表达的自由空间,关涉到文学疆界的拓展与文学观念的扩版。无论从纵向历史演进还是从横向关联上看,任何文艺观念都有它的不完备性,这正是文学艺术的复杂性、创造性和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20.
"青"是汉语中一个独有的颜色词。它不但具有丰富的色彩意义,而且具有丰富的国俗语义。翻译"青"时,译者应首先根据具体语境确定它的色彩意义或国俗语义,然后在译文中正确将之予以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