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敦煌石窟被认为是佛教艺术的宝库,在这里有许多宣传佛教思想的壁画和雕塑,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民俗习惯、各种制度等,而且还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乐舞风貌,为后人了解古代佛教舞蹈提供了形象资料。敦煌壁画是讲述佛教舞蹈故事的图画,舞蹈通过佛教故事来展现。敦煌舞的形成与中国的传统美学观念、中国的古代舞蹈以及当时、当地的民俗风情、政治、文化等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从敦煌壁画讲述佛教舞蹈故事的图画中,可以探析到中国敦煌舞蹈的形象美。  相似文献   

2.
正人们都知道我国有敦煌壁画,却很少有人知道,座落在北京石景山区翠微山麓的法海寺藏有迄今为止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壁画,其画笔之工细,在现存的古代壁画中堪称绝无仅有。尤其法海寺壁画在颜料使用上的考究及奢华程度,是敦煌壁画和永乐宫壁画所无法比拟的,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因此,它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佛教文化研究价值,被欧洲人称为"中国的西斯廷"!  相似文献   

3.
常沙娜,是被誉为“敦煌守护神”的常书鸿先生之女,她继承了父亲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一生致力于敦煌艺术的保护、研究与教育。她幼年时随父扎根敦煌临摹莫高窟壁画,赴美深造归国后,在恩师林徽因的指点下走入工艺美术设计领域,并将敦煌艺术渗透其中。  相似文献   

4.
敦煌壁画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绘画的精神与审美样式,敦煌壁画中的造型艺术,不是简单的描摹,而是艺术家多年积累经验所得.所有形象的刻画均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它们是大自然中存在的形象与艺术家的情感和艺术创造有机的结合,和谐统一、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5.
敦煌,这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圣殿正面临着几许尴尬:一面是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一面是不可再生的敦煌壁画正受到人为的污染和破坏。最近的一个消息更令人震惊:敦煌莫高窟中一半以上的壁画都染上了被称为壁画癌症的酥碱病。  相似文献   

6.
齐皓  孙睿 《现代交际》2012,(9):90+89
唐代石窟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的精华,而敦煌石窟绘画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对唐代敦煌石窟从唐代敦煌佛教石窟绘画发展脉络、主要题材、艺术特点三个方面进行了一定角度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花开敦煌     
以敦煌壁画为代表的敦煌艺术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很多人因而认为敦煌艺术离我们的生活很远。然而,著名艺术教育家和艺术设计家常沙娜所描绘的敦煌画作笔触细腻、当代而活泼。她一生致力于将敦煌艺术符号与生活应用设计相结合,让独特的敦煌之美“花开遍地”。  相似文献   

8.
尘缘 《女性天地》2011,(9):18-19
这位中国通洋老太太竟是比尔·盖茨的继母 201学年11月的一天,甘肃省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收到一封来自美国西雅图的信。信中,一位叫咪咪(Mimi)的女士表达了她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热爱,尤其是对敦煌艺术情有独钟,希望能够现场观赏敦煌艺术。樊锦诗被她的热情打动了,经过研究院讨论同意,她给眯咪回信,欢迎其随时造访敦煌。  相似文献   

9.
林森 《老人世界》2008,(10):20-21
国画大师张大千传奇的人生中,有一段去敦煌临摹壁画的经历。这段不寻常的经历,影响到他后半生艺术风格的转变,也成为他人生途程中的一段华彩篇章。但鲜为人知的是,张大千敦煌之行的成功和他所临得的大量临摹作品,是在青海热贡艺术之乡的僧人喇嘛不可缺少的帮助下完成的,他因之与四位喇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写下一段美丽的人间佳话。  相似文献   

10.
<正>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咽喉要道,敦煌文化响彻世界。敦煌文创产品是甘肃地域文化的具象体现,不仅展现出敦煌文化的艺术价值和深厚底蕴,还具备作为敦煌文化载体的文化属性。但是目前有关敦煌的大部分文创产品设计并没有充分展示出甘肃地域文化内涵、敦煌深厚文化底蕴,只能说是一种外观精致的艺术欣赏品,过于看重其商业价值,无法更深入领略敦煌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公元6—11世纪处于佛教中国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佛教建筑研究的重要阶段。本文以敦煌莫高窟的石窟形制、经变壁画以及主尊塑像等艺术遗存为直接研究对象来讨论公元6—11世纪佛寺院落的空间布局特征,结合汉地佛寺遗迹及有关历史文献,重点关注佛寺院落的殿阁配置、空间关系与空间组合3方面。首先对敦煌莫高窟的时空意义及其所反映的礼佛空间进行分析,基于佛教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与研究对象艺术分期的对应关系,以及敦煌佛教与中原佛教的紧密关联,明确本文研究的时间范围主要对应敦煌艺术分期的隋代至归义军时期(公元581—1036年)。在此基础上,参考佛教艺术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方法,确定了对石窟形制、经变壁画以及主尊塑像进行整体研究的视角。然后,基于占绝大多数的佛殿型窟与"一正两厢"式院落空间的对应关系,对隋代至归义军时期莫高窟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爬梳与整理,并结合莫高窟佛教图像特征的总结与辨析,从主尊塑像的姿态入手,讨论不同主尊佛的各种绘塑组合可能体现的信仰主题,进而对其反映出的佛寺院落主题及相应殿阁的可能配伍组合情况加以分析论证,明确了其中的对应关系和历史联系。接下来,对以净土变相为主的莫高窟经变壁画从信仰基础和图像特征2个方面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讨论石窟形制与经变壁画所直接或间接反映的佛寺院落可能出现的3种主要殿阁布局模式及其发展历程,并且分别总结出主辅单体组群型、廊连接组群型和复合型组群这3种主要殿阁布局模式的各子类型的空间特征及其相互演变关联。最后,讨论莫高窟自身作为大型石窟寺遗迹,其中可能反映有佛寺院落的空间组合关系。分析有关佛寺院落组合的可能性,从纵向空间序列和横向轴线组合两方面,尝试讨论佛寺院落的扩展方式。还通过具体石窟实例研究,对石窟内部空间与绘塑组合的整体性进行了深入探讨,进一步印证石窟空间在整体上是基于对应佛寺布局的功能关系和义理逻辑两方面的统筹考量。  相似文献   

12.
壁画艺术作为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造当代都市空间环境中担承着其他视觉形式所不能替代的重要角色。它跻身于广大公众聚集的环境场所,因而必须具有与广大公众可以交流的语言,它的公众性决定了壁画艺术的表达手法的雅俗共赏。纤维材料壁画艺术是20世纪以来因环境艺术而引起广泛关注而新崛起的一门艺术,它以多样的形式介入公共空间,不仅对壁画艺术有有益的促进,还可以使我们的生存环境获得功能的满足与精神的提升,引起作品与观众感情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13.
中国艺术是线的艺术,线也是东方艺术的主要特征.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总结了"六法","气韵生动"之后便是"骨法用笔",他第一次把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在理论上明确建立起来,指出用笔是表现对象的手段,在这里用笔应包括用线与皴法.纵观中国美术史,所有画面都是由线条来担负组织造型的复杂任务,无论工、意,以线造型是最基本的立足点.中国工笔重彩画创作中第一步稿本线描与正稿勾线均须以线勾勒形体,可以说,画不好线描的人是画不好中国画的,尤其画不好工笔重彩画.  相似文献   

14.
敦煌绿洲──南湖英石周遭砂碛绕孤烟,恬静幽凉别有天。葱郁树丛花果累,优游圳道水波连。葡萄美味人情暖,壁画佳图术艺专。安得绿洲盈大漠,相期黄浪变清泉。敦煌绿洲──南湖@英石...  相似文献   

15.
艺术是社会的镜子,艺术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经济社会状况以及社会精神面貌。对唐代敦煌艺术中的青年艺术形象的研究发现,菩萨造型、飞天形象、舞伎形象、民女形象等女性化审美取向与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由此可以认为,敦煌艺术中的青年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仅符合当时社会的审美需要,同时是由当时特定阶层的社会性需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皮影艺术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浑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它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种形式,如壁画、石刻、戏曲、音乐等,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皮影戏是艺人们随着歌唱和音乐伴奏,用手杆操作影人通过灯光的透射,将其映现在屏幕上的一种戏曲表现形式。所以皮影戏又称为“影子戏”“灯影戏”。  相似文献   

17.
墓室壁画作为被埋葬的绘画艺术,以其独特艺术形式展现着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时代风貌。墓室壁画反应出的不仅是人们对于生前生活的留恋和未来世界的一种向往,而且也是古人对心灵以及生命的一种寄托和思考。山东元代墓室壁画呈现出了当时社会丰富的历史内容,用另一种形式生动形象的记录了元代山东的文化思想和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8.
她是一位卓有声望的敦煌研究学者,一位干练且富有远见的院长,更是一位敦煌遗产的坚定守卫者。她的经历一如她的名字,锦秀而充满诗意——樊锦诗。她拥有惊人的毅力和对敦煌艺术的执著追求,在大西北戈壁滩一守便是四十五年……千年来岁月的无情和掠宝者的贪婪使莫高窟伤痕累累,历经劫难;然而,樊锦诗和同事们始终坚持不懈,守护着这片宝贵的世界文化物质遗产。樊锦诗也因此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敦煌的女儿"。  相似文献   

19.
教学是语言的艺术。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而这种艺术需要教学语言来展示。  相似文献   

20.
王磊 《现代妇女》2014,(11):485-485
钟山石窟位于陕西省子长县安定镇东,又名万佛殿、石宫寺、大普济禅寺等,现留存的6个洞窟里有大小佛像一万多尊。钟山石窟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极为罕见的艺术珍品,石窟内的艺术品不仅雕塑手法娴熟,还具备很强的生活气息,拥有中国"第二个敦煌"的美誉。本文拟对钟山石窟装饰图案的装饰艺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