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百年来,有着独特表意系统的汉字,遭遇了来自西方拉丁文字的冲击,无论在学术界、政府乃至周边国家,对产生了对汉字系统的质疑,风云激荡中,汉字走过了一段最曲折的路。  相似文献   

2.
汉字在中华民族这块文化土壤上产生,透过汉字的表层结构,我们可以窥见蕴藏于其底层的汉民族文化心态。汉字作为书写符号系统,不仅是很完满地完成了辅助汉语更好地实现其交际功能的任务,同时它又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中浸透着我们华夏祖先的物质生活及精神风貌,体现出这个古老民族的观察方式和审美情趣,因此说,汉字又具有深刻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3.
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体现。汉字的产生、发展伴随着中国文化的孕育、发展。本文在追根溯源汉字发展史的同时,探究汉字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汉字及其书写艺术--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汉字的书写教育是传承这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书写教育的现状却令人担忧.本文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分析了书写教育的现状,阐述了汉字书写教育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并从重视书写教育和深化书写教学入手,提出了传承民族文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尽管对文化帝国主义的争执颇多,但在全球化的时代,其依然发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化帝国主义深刻影响着我国青少年的文化旨趣,并引发青少年的文化身份危机,其主要表征为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更加复杂、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互动日趋削弱、主流文化的影响力逐渐降低。在应对这种文化身份危机中,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明确的、自信的文化身份。当前,青少年的文化身份认同,与青少年价值观建构在内核上有着极大的互补性和交融性,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说文解字》作为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永恒的闪烁着绚丽的色彩。而《女部》是《说文解字》中最大的部类之一,《女部》系统构建了最为繁杂的语义场,蕴涵着最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巨大的认识价值。本文运用“字以族分”的方法就《女部》中的“婴”字,从字音、字形、字义及文化内涵方面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7.
谢琳琳 《现代交际》2010,(10):212-212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更要提高其文化方面的素养。因此很多院校开设了英美文化课程作为大学英语的选修课程。本文主要探讨英美文化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阐明英美文化教学的教学目的,并提出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8.
小可 《现代交际》2002,(8):23-23
以往人们习惯于遵从“狼文化”,拼命地向权力、利益等一切欲望中的目标迈进。为此,常常把人际场变成高压锅,老板拼命施威施压,同事间则勾心斗角、相互倾轧,几乎所有的人都把“爱拼才会赢”当做成功的座右铭。 然而,生活在新世纪的新人类却不受“狼文化”束缚,他们把那些拼命争权夺利的人排斥在圈外。因为,像“狼”一样孤独游走打拼的升职手段已过时,现代职场中,能像走钢丝一样掌握平衡的人际关系才是每一个人成功的原动力。因此,温文尔雅又充满睿  相似文献   

9.
汉字简化从汉字诞生之日起就已产生。新中国成立后,汉字简化收到认为影响较大,人们也整理出十类简化原因。但是人为的汉字简化虽然有一定的功绩,也有很大的弊端;同样存在弊端的是汉字整形工作。对这两种现象的分析启示我们,必须遵循汉字简化的客观规律,汉字的每一次调整和改进都应该建立在符合人们普遍的文字审美和使用习惯上,不能人为强行干预汉字的简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我國小學史上有"凡從某聲多訓某"的古訓,它概括地指明了形聲字的聲旁與字義之間存在著"聲同(近)義通"的聯繫。文章以從"咅"得聲的五十個漢字爲主要對象,通過逐一考釋其字義、用例及衍化派生情况,分析了其共有聲旁"咅"與各自字義間的聯繫,結果顯示,凡從咅聲多含有違背、增加或分開義,這也說明"凡從某聲多訓某"確實是具有普適性的一條規律。  相似文献   

11.
彭国梁 《老年人》2008,(12):32-34
说到周有光先生,凡上了点年纪的,大概都不会太陌生,因为他是世界知名的汉字改革家,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三位编委之。近日,广西师大出版社推出了一本由李怀宇撰写的《周有光百岁口述》,作序者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大学者余英时先生。余先生在序中说:“今天汉字拼音已通行全世界.有光先生从1955年起便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中担任拼音化研究室的主任,  相似文献   

12.
吴大慧 《现代交际》2011,(10):103+102-103,102
汉字的存在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审美观念和特殊的民族心理,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同时,汉字作为民族文化整体的一部分,是民族文化的凝聚体,具有特殊的形体结构和特征,这种结构和特征所带来的独特的审美感受,就是文字的文化气质。  相似文献   

13.
弗洛伊德在研究人类文明起源问题时,注意到禁忌的文化意味,而这种禁忌的主要根源就是对于身体——首先是对于性本能的崇拜与困惑。实际上,人类文明的起源离不开人类对于自己身体的体验与反思,我们甚至可以说,当身体不再仅仅作为肉体而是作为一种特殊文化意象的时候,人类文明才开始露出曙光。人类对于身体的自觉,赋予身体不同的文化意味,并以人伦的形式制约身体,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  相似文献   

14.
文化生态教学对于消解目前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输出"意识,保证文化传输的双向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文化观,是实现目的语和母语的语言文化双向传输教学的有效途径。文化生态教学模式要求英语教师确立"双文化教学"的生态观,探究文化生态教学思路,创建中西文化并重、多元文化共荣的和谐生态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5.
物质资源越来越丰富的当代社会,人们的心灵却愈发的空虚,近年来出现了大批以恶搞传统文化为噱头书籍,甚至于广播电视等媒介,与此同时,许多文化学者的反对声也不绝于耳,作为接受现代文化的年轻一代,到底该怎样做呢?本文就这一提问阐述了观点。  相似文献   

16.
刘臻玮  李强 《现代交际》2012,(12):117+116
笔者根据西藏博物馆馆藏新石器时代玉质石器,及Gyu和玉的发音入手,探究藏汉文化共同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热词也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近年来,屌丝一次在网络上频频出现,网友纷纷用这一词汇来自嘲。我们应该看到这一词汇流行背后所隐藏的机制和这一词汇所折射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意蕴丰富,而地名文化就是其中的一小个类别。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同时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换而演变。地名又是组成历史精髓的要素之一,虽是一个个简单的名称,却道尽了地与人、地与事、地与物的种种关系。奉化地名也蕴含着丰富的当地文化,反映了奉化所特有的文化意蕴。从地理地貌、历史事实、宗族观念、宗教文化等方面来体会奉化所特有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9.
祸从天降2005年7月的一天,对南京市下岗女工蒋玉莲来说,不啻一声惊雷从天而降,将她平静的生活彻底粉碎。那天早上,像往常一样,蒋玉莲将热腾腾的早饭端上桌,去叫儿子起床。却见儿子不吭声,一脸痛苦神情。她紧张地问:“不舒服,感冒了吗?”儿子说:“妈,我的腿不听使唤,起不来床了。”  相似文献   

20.
白杨林 《老人世界》2014,(11):32-32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为了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长春市教育局决定在今后小学语文学科的期中和期末考试中加强书法写字的考核。规定要求语文试卷第一题为书法、文字书写的考试题,考核总分数占试卷总分数的5%也就是5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