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表达抽象概念的有效工具。维吾尔谚语中也存在着大量爱情隐喻。本文简单地分析了维吾尔谚语中有关爱情的隐喻表达。  相似文献   

2.
《桃花扇》作为清初北方戏曲的代表作,其用语大致能反映出近古汉语尤其是清初时期北方话的语言特色。文中旨在分析《桃花扇》中人物在自述或对话场合下使用的“来”字的意义和用法,探求“来”字由近古汉语向现代汉语在意义和用法方面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3.
熊政 《现代妇女》2010,(7):87-88
本文认为金基德的电影《时间》深刻地反映了高速、无序的现代生活中现代人对“爱情”的深刻体验,同时他艺术地采用了隐喻的方式探讨了“爱情”的本质:在“时间”之下,爱情的本质被清晰地放大,它以严肃而不可抗拒的面容让我们重新思考心灵融合的永恒,也许这在任何时代的爱情体验中,也是爱情最终的本质。值得注意的是,在对爱情本质的追求中,女性总是处在更先、更敏感的位置,这也是与女性对时间的体验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4.
虽然现代汉语和英语语法结构差别很大,但古汉语中重要的特殊句式,如介词结构的状语后置、被动句、比较句结构、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等,和现代英语的语法体系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关系,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说,学好了古汉语有利于学好现代英语.  相似文献   

5.
《中外书摘》2009,(12):80-80
广州方言又称为“粤方言”、“粤语”、“白话”和“广府语”,英文叫Cantonese,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汉语语音特点和古汉语词语较多的一种方言。分布在广东大部分地区和广西东南部。今日的广州方言还保留着不少中古时代的汉语语音,且看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  相似文献   

6.
隐喻修辞学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概念隐喻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主要体现在人们的语言、思维和行动中。本文主要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汉语歌曲中爱情的隐喻进行分析。从而可知概念隐喻不仅仅有助于人们了解到爱情歌曲中的语言特色,而且还有助于人们理解它更是一种人类赖以生存的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汉语表达中有许多与味觉词有关的表达。除了最基本的表味觉感受,味觉词的使用还延伸到其他更广阔的领域,许多抽象概念都是通过味觉隐喻构建的。基于语料,本文将在认知隐喻视角下分析味觉词"甜"的隐喻映射特点,以帮助汉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与"甜"有关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历来注重礼貌,在交际中会使用敬语.之前,有学者(郑春梅,1969;任晓丽,1982)曾经研究过敬语在日语和韩语及英语中的使用情况.近年来也有学者(刘宏丽,1990)开始探讨汉语中敬语的使用,但主要还是对古汉语的敬语使用研究为主.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于现代汉语中敬语的分类做一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否定句不管是在汉语还是英语中,都是一个很常见的表达.汉语中的否定句较英文中的否定句比较单纯,否定词只有“不”、“否”、“勿”、“别”、“几乎没有”、“几乎不”等简单的词汇.而英语的否定除借助词汇手段外,还借助句子结构和特殊表达方式来表达诸如全部否定、部分否定、双重否定、意义否定等概念.文中通过总结否定句的例子,来强调对全部否定、部分否定和双重否定和含蓄否定翻译时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尹海燕 《职业》2011,(3):143-144
什么是文言?《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解释是,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文章就是文言文。  相似文献   

11.
日汉语中惯用语的使用频率都很高,而隐喻是惯用语发挥作用的关键手段,也是当代语言研究常用的分析方法。本文抽取了日汉语中含"马"的部分惯用句,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视角出发,对比分析了其中的隐喻机制,发现"马"的隐喻概念在两种语言中的共通性来源于古代文化的相互交融,差异性则是受到不同民族历史、思维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抒惠 《现代交际》2011,(3):104-104
成语是现代汉语固定语中表现最生动并且最富有深意的部分,妙语天成堪称中华文化的结晶。人和动物的密切关系在语言与文化中更是有突出的体现。本文直接引用认知语言学观点对意义具有两重性的"兔"字成语进行初步分析。《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带"兔"的成语一共有30条,其中隐喻人的有26条,隐喻月出日落的有4条。  相似文献   

13.
文中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韩国留学生习得六个典型语气词的使用情况.结果发现韩国留学生对汉语语气词的用法比较陌生,使用正确率很低.语气词的“误代”在韩国留学生中普遍而典型,“误加”和“遗漏”偏误也较常见.究其形成偏误主要的原因是韩语气表达习惯对汉语语气词的干扰,还有其它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并对韩国留学生汉语语气词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法隐喻理论出发,探讨将语法隐喻应用于汉英互译。作者对比分析了一些一致式和非一致式的语料,得出将汉语过程隐喻化是汉英翻译的有效策略之一,以其为译文的合适表达提供参考依据,加强读者对英语文化的理解,为汉英翻译实践带来一些思索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钱国宏 《老年世界》2010,(20):15-15
网络时代,“爱情指数”已成为现代人衡量爱情甜蜜与否、婚姻是否幸福的重要标尺。“爱情指数”大行其道,而我的父母却对“爱情指数”懵懵懂懂—二虽然他们牵手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但时至今日,他们却依然不懂何谓“爱情指数”!  相似文献   

16.
余华的《爱情故事》是20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先锋特征主要表现在叙述形式与叙述视角的创新运用上.小说虽然以“爱情故事”为题,但其中的两个叙事单元逐渐消解了青梅竹马的美好初恋和两性相悦的婚恋生活,折射了现代人的“丧魂落魄”和现代爱情的缺失,从而完成了对传统爱情叙事模式的解构和颠覆,呈现出反讽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7.
中外习语是人类语言的精华,是各个国家文化的载体。习语具有特定的、完整的多样形式,用法固定,或言简意赅或形象生动,在日常交流中被广泛使用,具有普遍性特征。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易被忽视、不容易被识别的,固定的、传统的隐喻表达。这些固化的话语模式反而使人们忽略了语言使用的隐喻性。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隐喻,隐喻是认知的工具。人们对语义的理解建立在对世界的体验之上,词语语义的构建和理解与隐喻联系密切。本文以常见的形容女性的汉语习语为例,从隐喻的角度来浅析其语义,以期激发人们的隐喻意识,更好地了解隐喻在话语中的构建机制。从而掌握话语使用的策略,提升交流技能。  相似文献   

18.
二语习得中的隐喻能力对目的语的词汇习得数量、语言输入能力、语言输出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隐喻理论为研究基础,以国际汉语词汇教学为研究对象,初步归纳了在汉语词汇教学中有利于培养隐喻能力的情境教学法、语境推测法、隐喻词结构分类法以及词义理据对比法,通过对这些词汇教学方法的分类研究,为近义词、多义词以及熟语的讲授提供必要的启示与启发,旨在探求提高汉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途径及高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莫非”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语气副词,表示揣测或反问语气。从共时的角度.可以分析“莫非”这两种用法的不同使用情况中的主观性作用。从历时的角度,古代汉语中的“莫非”从一个跨层结构发展到现代汉语中的两种语气副词“莫非”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观化是其演变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罢了”是现代汉语里非常重要的一个虚词,它是由动词“罢”和“了”在线性顺序上的连接逐渐成词的,由于“罢了”一词多用于句尾与语气词的位置,为其最后成为语气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罢了”在《歧路灯》中的用例主要有:1、动词义,在句中充当谓语;2、单独位于句首或句中;3、语气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