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我国当前农村公共物品存在供给结构失衡、效率低下、不能有效回应农民需求等问题,服务型政府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启示,例如建立服务型政府、民主行政、创新农民需求表达机制等,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路径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笔者非常赞成严金明教授的一个观点:农村、农业、农民和农地问题应为我国当前农村存在的“四农”问题。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今天,农地虽不是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唯一决定因素,但农地问题仍然是关乎农村进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改革我国现行农地制度仍然是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大要义,值得各方重视。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的民生热点,为农村提供量多质优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乃至对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有重要意义。但受城乡二元化的经济结构、各异的地方政策以及制度落实情况等影响,山西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要在主体、内容、结构三方面存在发展困境。本文通过对此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山西省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的现状,以期对我国目前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提供有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新一届政府把“三农”问题,即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作为未来若干年的工作重点难点来抓。没有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在解决“三农”问题中意义特别重大。笔者就这个问题对文成县农村的法制建设、文化建设,提高精神文明程度提出四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是中央,也是全社会的关注重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与难点突出表现在农民增收困难。经济学家们也提出许多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笔者认为农民增收困难的根源在于农民素质低下,农民素质低下是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城市与农村劳动力素质差异将直接导致效率差异,进而导致收入差异。改革开放的20多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是扩大的趋势: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数之比2.57:1(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1994年为2.86:1,到2003年达到顶峰,扩大到3.23:1,2004年稍有回落,为3.21:1。这差异还不包括城镇居民所享有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水平方面。面对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而使农民贫困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龚厚义 《职业》2016,(20):153-153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中,把公共基础课开展好,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养,是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的首要任务。本文在分析相关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明确了以促进农村信息化为导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工作的方向。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即以“教会上网、教会财务、教会学习”为教学目标的“三会”公共基础课程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7.
关注三农,国家采取粮价直补,取消农业税赋等强有力的措施,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并以中央一号文件做出“加强农村工作的决定”,可见国家对加强农村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农民是农村工作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因此极大的丰富和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农村老龄问题日益突出。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城市。  相似文献   

8.
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是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也是困扰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大难题。中国要想在20年间实现小康目标,关键在于真正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切切实实地进一步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不少地方的饭店为招揽生意,打出了“公共食堂”的牌子,引起了当今年轻人的好奇。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农村公社的公共食堂就像现在城里的公共汽车一样普遍,频繁地出现在红头文件上,挂在农民的嘴边。时过境迁,历史把“公共食堂”演绎成了一个颇具讽刺性的名词———“大锅饭”。其实,公共食堂原本的定义绝非人们现在所说的“大锅饭”,它是在“大跃进”中产生并推广的新生事物,是想改变农村自古以来家家做饭、户户冒烟的习俗,实行全民供给制。农村“一风吹”办起公共食堂后,农民就与机关干部、部队战士一样…  相似文献   

10.
于爱英 《职业时空》2008,4(3):111-111
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的提出对于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和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巨大的促进和鼓舞,同时也使“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更大的紧迫性。改革开放以来,“三农”问题一直困扰我们,因为农民占中国人口较大比例,总人口接近9亿,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政治、文化发展滞后,将会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瓶颈。所以我们有必要把实现科学发展观作为国策时,加快解决我们面临的“三农”问题,探讨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并探索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当下我国已基本建立了覆盖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社会保障等相关制度.但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现状问题和需求问题仍有待完善和进一步解决.本文介绍了当前农村留守老人的现状及问题,重点从农村留守老人情感需求角度分析原因,最后结合社会工作方法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农民负担问题所引致的治理性危机,中央政府试图通过农村税费改革来倒逼基层政府对自身进行改革。由于税费改革是自上而下推动的,农村基层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作为行政层级最末端的行为体,惟有被动地以“弱者的手段”回应上级压力,其客观结果却是农村公共产品阙如、基层政府运作困难,农村出现新一轮治理危机,由此形成向上的反倒逼现象,以致中央和省级政府只有采取新的措施,投放更多资源来解决农村问题。本文认为,朝着这个新趋向发展,将有助于进一步改进农村社会的治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现代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农村问题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欠发达地区农村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地区医疗设施较为落后,医疗水平仍然跟不上要求.因此如何解决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建立适应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医疗保障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温家宝同志在讲话中讲到乡镇企业时强调:“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从我国国情出发,转移农村劳动力要广开门路,多渠道并举。”“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多种经营,拓展农村的就业领域。现在乡镇企业的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各地要支持乡镇企业搞好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加快体制创新,提高发展水平,特别要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农民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三次讲到乡镇企业。第一次是在讲到“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  相似文献   

15.
镇龙桂 《现代妇女》2014,(10):251-251
新农村建设强调“新”字,解决“新”的根本途径就要求从劳动力自身的问题出发,而农村劳动力问题的解决根本点就在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关注新农村建设就要关注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本文就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劳动力素质的现状,提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企业要成功,农村市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荣事达集团把其单缸洗衣机推向农村,因为其产品在大中城市销售量已呈下降趋势,为了延长其生命周期,为了最大化地利用已投入的资源,于是在农村主推节水、节电的洗衣机产品,并辅之以“洗一桶衣服只需5分钱”的电视广告。因为“号”准了农民的“脉”,产品热销不衰。农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农民生活正在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这个大背景,决定了农村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03年我国农村人口是8.7亿,当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57元,二者相乘,消费总额高达13000多亿。如果企业认真研究,其…  相似文献   

17.
李伟 《现代交际》2013,(10):6-7
如何解决投资建设动力不足,农民对互联网的现实有效需求不足,信息化知识与操作技能普遍缺乏以及与之相联的促进机制不健全等一些关键性问题,是加快农村互联网发展及推进农村信息化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农民在经济基础方面基本上还处于高度分散、无组织状态。高度分散的农民不可能和外部成规模的主体之间通过谈判形成正常的契约关系。在农业产业化的初期,中国分散的农民和国际市场一碰,问题就出现了。所以,这个时期出现的“农户+公司”的模式给农民带来了某种缓冲,至少使得中国农民不必直接面对残酷的国际市场。但是,随着产业资本迅速扩张和社会剧烈变革,“公司+农户”的模式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农村和农民的所有问题,“三农”问题成为了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这些问题不仅表现在农业产业化困惑的表象,还表现在农民之于土地、文化、生存和发展的深层问题上。  相似文献   

19.
刘志忠 《现代交际》2014,(2):142-142
农家书屋工程是党中央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提高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素质、精神素质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的一项利国惠民的德政工程和民生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借书难、看书难、看报难的问题,满足了农民群众求知成才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和非农产业向农村城镇集聚的经济社会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有利于我国解决"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也有利于缓解城市的内需不足与市场制约,减轻农村人口向城市高速流动的压力.大力发展农村城镇,并依托它们促进周边地区的农业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方向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的效率和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协同发展,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