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都市圈是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重要载体。作为国家层面第一个获批的都市圈规划,《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南京与各城市之间实现1小时通达。客观准确把握南京都市圈内部出行特征,有助于支撑都市圈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基于一般性统计数据、手机信令数据、高德地图API等多源数据,从中心城市与都市圈各市跨区域交通联系情况、都市圈内部出行特征、都市圈1、2、3小时圈覆盖范围及特征对南京都市圈内部出行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南京都市圈跨区域人口联系强度远低于市域内部出行,跨区域出行以东西向为主,毗邻地区出行主要分布于边界地区。南京都市圈1小时圈覆盖范围在21%左右,小时圈范围扩大主要依靠轨道交通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汉  张登国 《城市》2007,(9):41-45
一、沪宁芜城市连绵带:"行政区经济"视野中政府竞争行为显著的典型城市带 沪宁芜城市连绵带,东起上海,西至芜湖,跨上海、江苏、安徽3个省级行政区,包括1个直辖市上海、1个副省级城市南京和6个地级市苏州、无锡、常州、镇江、马鞍山、芜湖的全部辖区.  相似文献   

3.
何一鸣 《城市观察》2011,12(2):128-138
本文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广州的区域中心城市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并对交易成本与城市经济绩效关系问题提出全新的解释,进而总结出“广州模式”的区域中心城市竞争力维度与特征。本文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交易成本的视角看,广州的城市竞争力居于广东各大城市的“第一集团”,属于“较强”水平,为广东之首乃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4.
优化都市圈的经济空间有助于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基于2009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经济密度”(Density)、“经济距离”(Distance)和“经济整合”(Division)的“3D”视角,应用因子分析法来研究都市圈的经济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密度呈现一体两翼,经济距离环状递减,经济整合高度集聚,整体为阶梯式发展。最后从公共制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针对性的激励措施等方面提出适应于“3D”特征的城市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5.
沈宏婷 《城市观察》2018,(1):100-106
在2016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南京被定位为长三角唯一的特大城市,赋予了南京独特的地位。从规划内容来看,南京被赋予了带动南京都市圈的同城化发展、辐射带动淮安等苏北地区的发展、促进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的融合发展等多重含义。但从南京自身来看,其发展中存在经济集聚效应不显著、空间辐射能力不足、国际化功能不全、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生态保护压力较大等问题阻碍了南京城市功能的提升。南京必须在原有的城市功能基础上,不断强化其创新型、枢纽型、开放型、服务型、生态型的新功能,从而真正肩负起国家所赋予的东部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城市群中唯一的"特大城市"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6.
叶颖  雷玉桃 《城市观察》2024,(1):4-19+159
培育和推动都市圈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中心城市的核心引领作用。本文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进一步以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为研究对象,以2002—2020年上市企业收入、就业和资产数据为研究数据,基于探究珠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虹吸”和“溢出”孰占主导的问题,对中心城市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心城市收入、劳动力和资本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引领周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交通可达性是中心城市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珠三角地区中心城市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行业异质性,制造业的引领作用更强,而服务业的引领作用目前主要体现在就业方面,并且存在较大的发展带动潜力。  相似文献   

7.
《老年世界》2008,(20):27-27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都市圈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近日对外公布《2007中国都市圈评价报告》。《报告》显示,从2005年起,上海都市圈综合竞争力连续三年位列全国18个都市圈首位。预计到2018年,长三角都市圈将在总量上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圈。  相似文献   

8.
西安、北京、南京、桂林、广州、上海是中国的六大主要旅游城市.从现实来看,六大城市的旅游竞争力水平有着显著差异.为了更为客观地评价不同类型旅游城市的竞争力现状和潜力,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六大旅游城市的竞争力水平进行实证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9.
李瑞鹏 《城市》2019,(2):61-72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空间形态,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是我国经济发展活力与潜力并存的区域,注重城市群建设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的要求与重点任务。都市圈是城市群的基本构成单元,推进我国城镇化质的提高及实现乡村振兴均需以都市圈为基础载体。培育形成通勤高效、一体发展的都市圈,对于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以我国都市圈为研究对象,通过选择中心城市,重新界定我国的都市圈,经测算我国基本形成24个都市圈,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分别有9个、 5个、 6个和4个;从城市功能的视角,采用熵值法对都市圈进行类型划分,可分为成熟期、成长期、发育期及萌芽期。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以城市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而都市圈是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的重要空间载体。在都市圈中,中心城市自然能够得到有效发展,但都市圈非中心城市的资源要素容易在"虹吸效应"影响下向中心城市集聚,从而失去发展机会。如何保存非中心城市的实力,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是中国城镇化目前阶段值得深思的问题。以东京都市圈中非中心城市埼玉县为例,分析在东京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埼玉县如何从中获得机遇,进而通过调整自身发展战略以取得长久稳定发展,实现非中心城市地位逆袭,最终为国内都市圈非中心城市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论大上海都市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汝熹  吴晓隽 《城市》2008,(11):37-43
一、大上海都市圈的空间范畴 大上海都市圈作为一个区域空间.从被提出起其范围界线就比较模糊.以往研究中大都把它的范围与长江三角洲等同。然而长三角这一概念本身在近20年里也出现了不同范同的指称.因此即便以长三角为范围.也有着不同地理位置的划分。现在人们一般所说的“长三角”.也有两个概念.一是指由江浙沪“15+1”个城市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城市行政区域面积总和,它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和台州,也就是今天的苏南和浙北;另一个则泛指江浙沪两省一市。  相似文献   

12.
徐州都市圈在江苏省的都市圈规划建设中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其特殊性在于它包括了四个省区的城市,是跨越行政界线最多的都市圈。本文运用SPSS因子分析,并结合引力模型与场强模型研究徐州都市圈内核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强度,以检验这样特殊的都市圈建设是空谈还是实事求是。结果表明该都市圈的发展有一定的潜力和基础,但是中心城市—徐州的核心地位不是很突出,该都市圈尚处于整体聚集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五大世界级都市圈为纽约都市圈、伦敦都市圈、东京都市圈、巴黎都市圈和北美五大湖都市圈。它们已经成为当地人口最密集、经济最活跃、最富有竞争力的地区,是所在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枢纽和参与全球竞争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网民数量、网民规模增长速度、域名数量、网站数量、IPv4地址数比例和页面平均大小等作为研究指标,利用因子对应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互联网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上海、福建、浙江、江苏、黑龙江属于互联网发展竞争力较强的地区,广东和山东属于互联网发展竞争力中等程度地区,其他地区的互联网发展竞争力较弱。从总体上看,互联网发展水平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相关性,但也存在例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以我国1985年~2014年地级以上城市为样本构建有序响应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以强调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城市形成越早、 规模扩张也越快.笔者提出,我国新型城镇化时期,各城市应将自然条件的全面改善作为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张可 《城市》2010,(9):30-33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前10位的城市分别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广州、天津、高雄、大连、青岛。该报告采用科学的综合权重指标,从中国2009年近300个城市的样本数据中得出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  相似文献   

17.
江曼琦  唐茂华 《城市》2006,(6):21-24
京津冀都市圈作为我国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之后的第三大都市圈,是21世纪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根据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其在地域空间组成上包括北京、天津双核以及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8个城市.随着都市圈经济的不断深化,加强京津冀都市圈整体功能建设不仅是经济发展和市场驱动的必然结果,更是各地区加快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加强京津两大核心城市的合作发展也就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8.
中国若干城市的城市建设与城市竞争力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建设包括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科学地考察和研究城市建设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有利于城市政府制定正确、积极的城市建设发展战略,有利于保证和促进城市社会的发展。本文首次提出反映城市全面进步的“城市竞争力”概念及其测度指标。在对所搜集的大量数据进行科学处理的基础上,运用“主成份分析”等数量分析方法,对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建设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反映基础设施和城市竞争力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进而以天津为重点实证研究了城市建设对城市竞争力的带动影  相似文献   

19.
《城市》2009,(4):79-79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对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香港在多个竞争力排行中榜均名列榜首.力压北京和上海.继续在中国城市整体竞争力榜单上排名首位。  相似文献   

20.
金岱  张永璟 《城市观察》2011,(4):181-192
现代文明是海洋性的。将我国绵长的海岸线分为南、东、北三个区域,有着充分的文化地理、历史现实原因,更有着极为重要的文化、经济、政治意义。在"三驾马车"的比较中,京津冀都市圈的区位性质属于舵位,长三角都市圈的区域性质属于中坚,而大珠三角都市圈的区域性质当属前沿。大珠三角要在中国的现代文明转型过程中始终作为具足的"海洋性"之文化的突出表征,始终肩负中国现代化进程之前沿的责任,广州,或曰"广佛"就应然和必须始终是大珠三角都市圈的双核之文化之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