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文辉 《理论界》2004,(6):56-57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权进程的里程碑。人权入宪,突出了人权在宪法中的神圣地位;人权入宪,将增强全民“知权”、“爱权”和“维权”意识;人权入宪,标志着人权成为国家追求的基本价值;人权入宪,自由有了法制保障;人权入宪,有助于我国人权事业纳入国际保护和监督。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中,提议我国宪法第33条增加1款作为第3款,这就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这一修宪的重大条款。“人权入宪”,这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史上的重大事件,是我国宪法政体不断完善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法制建设与国际接轨的体现。虽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律条款第一次进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但是人权的法律实施在我国宪法和其他法律文件中早已存在,而人权的理论探索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人权的经济社会保障条件也日趋成熟。所以说在中国已经形成了多方…  相似文献   

3.
论人权规范     
人权是宪法研究中的永恒话题。人权价值作为立宪主义的价值核心,往往表现在宪法文本和宪法规范之中。人权规范的本质即是人权价值的规范化表达、人权价值的法定性存在。人权规范的发展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从理论学说到人权宣言阶段;第二,从人权宣言到人权立法阶段;第三,从国内立法到国际立法阶段。人权规范在宪法文本中往往具体表现为人权条款。我国宪法文本中的人权条款一般是指2004年修宪时新增加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  相似文献   

4.
林金贵 《学术探索》2006,1(3):44-47
“人权入宪”后,对什么是宪法精神,应当建立什么样的宪政,是理论界引起诸多争论中热点话题,本文首先评判了当前学术界关于宪法精神的论争,认为当代中国的宪法精神正在从国家本位向人权本位转化,并指出中国人权的本位转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基础,同时指出了现行宪法应当进一步改进之处,论证了“以人为本”、“人权至上”是当代宪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5.
宪法权利一般条款用以表示国家对于宪法权利的态度,对于公民宪法权利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我国的宪法权利体系中一般条款的规定内容缺乏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国际人权公约的实施和公民宪法权利的实际享有.因此,借鉴国际人权公约和有关国家宪法的相关规定,可以从增补国家促进人权实现的义务、改善我国现行宪法权利设定的方式和明确宪法权利限制的目的与界限等三个方面对宪法的一般条款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在“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现代刑事法理念的倡导下,控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个人的权利,用权利制约权力是平衡控辩双方地位,实现人权保障的重要途径。而将普通的被追诉人权利上升为宪法性权利,运用宪法来保障刑事被追诉人之人权,则为当今法治较为发达的国家所普遍践行。然而“无救济则无权利”,在提升权利之位阶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宪法救济机制才能真正实现权利之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7.
新闻事业的发展变化与国家宪政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如今我国已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列入宪法的一项重要内容 ,说明对人权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何深刻认识人权入宪对新闻业的重大影响 ,正确把握人权入宪对新闻业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以大力促进新闻事业健康蓬勃发展 ,是新闻研究必须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宪法精义是代表宪法本质特征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宪法是对民主事实的承认和法制的核心 ;国家权力决定人权 ,人权推动国家权力建设 ;宪法和人权所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 ,其法律用语是社会财产制度 ;宪法实施的监督保障有司法监督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实行的监督。研究宪法精义 ,可以加深对宪法意识的理解 ,对维护宪法权威 ,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权宪法保障的层次结构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世豹 《学术研究》2004,(10):66-69
宪法是人权保障书。人权宪法保障包括价值宣示、制度构建与权利救济三个层次结构。新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基本人权保障的宪法原则 ,拓展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 ,拓宽了基本人权救济方式 ,使我国人权宪法保障制度趋于完善。宪法修正案在完善我国人权保障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刑事诉讼人权保障存在的问题 第一,刑事诉讼人权的宪法保障不够充分.尽管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从宪法的高度确立了国家保障人权的义务,但能够直接体现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内容则不多见.  相似文献   

11.
宪法修改与人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雄 《青海社会科学》2004,12(4):104-108
权利的本质是自由 ,宪法规定的权利称为基本权利 ,中国宪法关于权利的立宪模式是基本权利加人权兜底条款。人权写入宪法后使基本权利由封闭静态的体系变为动态开放的体系。历次宪法修改主要与经济人权条款有关 ,这种修改是必要而合理的 ,修改后的社会经济自由度得到极大扩张。但是 ,宪法关于人权的规范还要进一步发展 ,建议增加基本人权种类和完善人权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国家的基本责任和重要功能。2004年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的概念引入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宪法的纲领性规定,只有通过相关的立法,才能转换为明确的、制度化的规范性权利。法律的认可与保障是人权主要的和最有效的保障手段和形式。  相似文献   

13.
完善我国人权保障的制度构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人权保障是宪政的终极价值取向,2004年3月14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实现了近代以来我国宪政价值追求的历史性改变,揭开了我国人权保障和发展事业的新的篇章。但价值取向的改变仅仅是我国人权保障建设的良好的起点,我们要通过完善宪法、政治制度等各方面,实现对人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张能全 《兰州学刊》2013,(8):157-163
刑事辩护权利作为公民受到刑事指控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对于维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具有关键意义,需要在国家宪法层次上确认其地位,并制定相应的法律实施机制与程序保障机制。我国虽然存在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宪法规定,但刑事辩护权利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宪法地位,其法律实施机制和程序保障机制都存在诸多缺失。比较考察各国刑事辩护权利宪法层次的地位确认与实施机制安排,对于建构我国刑事辩护权利的法律实施机制和程序保障机制,推进国家法治与保障公民人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健康权观源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月  林志强 《学术论坛》2007,(4):144-148
长期以来,我国学界对健康权的探讨仅限于私权领域。事实上,健康权的发展至少可以归纳为三个历史阶段,首先是朴素的私权观,继而是萌芽的社会权观,最后是在二次大战前后成为各国宪法和国际法强调的基本权利和现代人权,从而彻底地改变了其“消极权利”的性质。健康权从私权上升为基本权利和人权的历史进路说明,健康权不仅在私法领域,更是在宪法和国际法的高度要求国家通过积极行为履行自己的义务。  相似文献   

16.
林金贵 《理论界》2006,1(10):33-34
行政法作为与宪法关系最为紧密的一个部门法,行政机关的依法执政能力直接决定着宪法精神的贯彻落实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本文从探讨当今中国宪法精神入手,阐述了提高执政能力建设与贯彻宪法精神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进而指出了“以人为本”、“人权至上”是当代宪法和依法行政的最高原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宪法应当体现反特权的人权化精神。  相似文献   

17.
宪法修正案(2004)评析 --一个有利于人权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宪法修正案是以人权保障为宗旨的新中国宪法的重要修正案,它在中国的宪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实现了中国宪法根本精神的跃进:由推进权力之行使到公民权利之保障;它实现了宪法与权力关系的位移:从宪法是权力的工具变为宪法是人民规范权力的工具;同时,宪法的人权条款将对宪法与法律的解释产生强大的穿透力。在具体的权利保障上,它彰显了个人财产权的保障:个人财产权的宪法地位有了进一步提高;增加了财产权对抗公权力的权能等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人权思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在各个时期的宪法中都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为人权作了制度保障。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标志着我国人权事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人权”的界定及其经济实质 应该怎样看待“人权”?在西方,“人权”被某些国家尊为“立国之本”,被法律化已达数百年,但是,人们迄今对它的界定很感为难。在我国,目前对“人权”的定义,也存在相当的分歧。从1990年秋季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人权”问题理论研讨会情况来看,有的学者认为,“人权是得到社会承认的人的一切权利,其中包括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另外一些学者则提出:“人权是得到社会承认的人作为人的权利,即人的基本权利,具体说,即生存、发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2006,(4)
何志鹏在《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1期上撰文《人权的全球化:现实与对策》指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在新世纪之初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口号;提倡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尤其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建议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而且实际上也进入了宪法修正案)。在人权方面,中国政府以及学界的主导观点是:(1)人权普遍性的原则必须同各国国情相结合;(2)人权不仅包括公民政治权利,而且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不仅包括个人人权,还包括集体权;(3)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人权;(4)人权是权利与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