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0年代后的中国大陆文坛有两个作家群极其引人瞩目,那就是右派作家群和知青作家群。它们都是中国当代政治运动的产物。右派作家群中的大部分作家在50年代就已崭露头角,文化大革命后,他们“重新拿起笔”,吟唱“归来的歌”,70年代末出版的一部作品集《重放的鲜花》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作家群体  相似文献   

2.
论《百年孤独》对陈忠实《白鹿原》创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陈忠实在回答一个评论家提出的“哪个作家、哪部作品对你的长篇写作影响最大”的问题时谈到:外国作家作品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1] 马尔克斯1982年因《百年孤独》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制造震惊世界文坛效应拉美文学爆炸现象的主将。他的成功,无疑鼓动了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文学创作者的创作激情。他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当代文坛有许多小说家的创作都与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陈忠实就是其中的一个,而且是最能抓住其精髓并付诸于自己的文学实践的一位。通观马尔克斯和陈忠实的代表作《百年孤独》和《白鹿原》,笔者以为两位作家有…  相似文献   

3.
彭放和他的《文学人才学》满汝毅法国作家邮费罗曾言:“一旦你了解了一个作家的性格,理解他的作品也就不难了。”我与彭放相识多年,算是比较了解。他三十年来从事当代文学研究,在报刊上读者会频频见到他针对当前文坛撰写的文章。在省内的许多文艺座谈会上,他的热情洋...  相似文献   

4.
鲁迅于1908年发表在《河南月刊》上的长篇论文《摩罗诗力说》无疑为当时的中国文坛带来了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文学观.简言之,这一文学观对中国传统社会中旧有的“不撄人心”崇尚“和乐”的文学观进行了无情抨击,并试图通过对“摩罗诗人”创作经历及作品的论述,为中国文坛树立起由“天才”型作家创导的富于斗争精神和不妥协性的“撄人心”的新时代文学观.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后期,内蒙古草原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成千上万的知青,并带给后者深刻的影响。其中有一些知青,后来成为蜚声文坛的知名作家。融化在他们作品(知青小说)中的塑造了知青精神面貌的草原文化,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最近两年,作家们密切关注现实,贴近生活,写出了一些在较开阔的社会背景下反映现实概括社会矛盾的小说。这些小说在艺术方式上具有兼容并蓄的开放性特点,给现实主义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新近出版的“大上海小说丛书”之一的孙的长篇小说《烟尘》即是一例。当过知青的孙以描写知青生活踏上文坛,初期的作品大都追溯逝去的岁月,反思历史的教训,主人公以先进青年居多。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艺术上的执着追求越益明显地表现在两方面:始终紧贴时代,直面人生,及时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既展现生活的美、青春的美,又不回避历史进程中的苦…  相似文献   

7.
在1993年,贾平凹的《废都》、陈忠实的帕鹿原》、老村《骚土》、高建群《最后一个匈奴》、京夫《八里情仇》、程海《热爱命运》等陕西作家长篇相继在京出版,且长时期成为大书店小书摊的抢手货,在文坛乃至社会各界引起“爆炸性”反响,有人把它称为“陕军东征”,视之为陕西作家向全国范围的一次出击与征战。从1993年到1995年,一陕军东征”成为一个沸沸扬扬的话题。本文拟对其艺术特征与美学追求,及其作为新时期文学演变过程中的一个成果,其所继承所发展、变化的东西作一些探讨。陕军作品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反响,正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独…  相似文献   

8.
余华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九八七年读《十八岁出门远行》时,吃惊于主人公青春初旅,竟对世界作如此无奈感受,也吃惊于作者奇异怪诞的感知生活的方式,由此便牢牢记住一个未曾听说过的名字:余华。此后我几乎读遍余华公开发表的短中长篇小说,但对作家本人,却说不出个子丑贸卯,很长时间里甚至连他是哪里人也不知道。今日文坛,“炒”是一种时髦,或“炒”作品,或“炒”作家,更有取终南捷径者,先将人“炒”得红红紫紫,夹风裹雨,再去张罗作品,美其名:包装。待到揭开盖头,读者所得,仅空“棱”一只,“珠”是想还也还不出的。余华不要“包装”,他把自己包…  相似文献   

9.
1997年10月9日的意大利甚至整个世界文坛出现了一件爆冷门之事:获得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是“一个类似于中世纪在君王面前善于插科打浑的弄臣,一个集编、导、演于一身的丑角达里奥·福”,使“不少意大利人感到这是不是斯德哥尔摩的18位文学家又开了个国际玩笑?”消息公开以后,世界各国的媒体对此也多有疑惑和反感,梵蒂冈官方报纸《罗马观察报》首先表示反对:“诺贝尔文学委员会近年来授奖给不太知名的作家,不太懂行的人认为这些作家的上乘之作数量太少,其实授奖给连其作品都有问题的作家才是不可思议的。”梵蒂冈的人士还…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茅盾算不上是一位纯粹的乡上文学作家。然而,茅盾作为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对五四以来的“乡土文学”却很是关注,针对文坛上的乡土文学作品发表评价,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之《序言》、《关于乡土文学》等文中,提出较为系统的关于乡土文学的见解。同时,作为一个全面描写社会人生的现实主义作家,茅盾的不少作品,如《农村三部曲》等,也不乏地方色彩,富有乡土气息。茅盾这一理论上的探索和创作上的尝试,对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创作的发展,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在《关于乡土文学》一文中,茅盾对“…  相似文献   

11.
汪曾祺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论汪时进(北京教育学院)在当代文坛上,汪曾祺是颇为独特的。他是一位老作家,但过去作品不多。1980年,他发表了一篇《受戒》。作品完全撇开了几十年“统帅”一切的政治生活的影响,叙述了那样一个青春无邪的故事,描绘了那么一种充满古朴之风的民俗,其语言...  相似文献   

12.
“文革”题材小说,以1977年刘心武的《班主任》为发端,很快因《伤痕》、《我应该怎么办》、《月兰》、《在小河那边》、《神圣的革命》、《枫》等大批短、中、长篇作品的问世形成高潮。但此后,便逐渐为“反思”、“寻根”、“改革”、“探索”的声浪所淹没(其间有一些作品以“知青小说”的面目出现,它们和一般的“文革”题材小说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后者以“文革”社会为观察点,而前者却是聚焦于“文革”背景下的“知青”的生存状态)。如今,在相隔十多年之后,它们却又悄悄地同时又是成群结队地走上了文坛。 据笔者视野所及,仅从一些主要的文学期刊来看,去年以来就有短篇《青苹果》(沈嘉禄,《十月》1993、1)、《老家的皂角香》(鲁脉,《人民文学》1993、4)、《结局》(吕志青,《人民文学》1993,8);中篇《北京有个金太阳》(李锐,《收获》1993、2)。此外,笔者还读到一部不久前出版的长篇小说《无字碑》(叶玉生,海峡文艺出版社)。  相似文献   

13.
人们也许还记得,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为《重放的鲜花》的作品选。它们的再度“开放”是历史给予它们的公正评价。如果把眼光扩大,从作品扩大到作家,从57年前的作家扩大到整个十七年的作家,我们可以说,在八十年代的文坛上,从十七年走来的作家,正是一批“重放的鲜花”。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影响看“京派”与“海派”的自然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3——1934年,现代文坛曾出现过一场“京派”与“海派”之争.被人视为京派大师的沈从文当时发表过《文学者的态度》、《论“海派”》、《关于海派》等文章对上海的一批作家表示不满,上海的某些作家也曾撰文予以反驳.海派,在苏汶看来,是一个恶意的名词,“有着爱钱,商业化,以至于作品的低劣、人格的卑下这种种意味.”京派,无疑指包括沈从文在内的一批居住于北京的文人了.多年以后,人们今天所说的现代文坛的“京派”与“海派”,大多指当初生活在北京和上海的两类作家,前者秉有一份学院式的传统,强调文学创作的正统优雅,含而不露;后者具有洋场恶少式的作风,强调文学创作中的新奇、变化、  相似文献   

15.
麦家是近几年声誉鹊起的一位作家,因为其作品多涉及战争中的“智力角逐”,所以被冠以“谍战作家”的称号。长篇《风语》自从在《人民文学》连载以来,又被《作品与争鸣》连续转载,金城出版社高价收购其版权后,迅即于2010年7月出版发行,电视剧版本的《风语》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相似文献   

16.
回首2006年,中国文坛依然是一派战国景象。典型的事件,有3月在知名文学评论家白烨与“80后”作家韩寒之间围绕“文坛”与“权力”展开的“韩白之争”;4月由批评界开始的对知名作家余华长篇新作《兄弟》进行的声势浩大的、呈一边倒的强火力“围剿”;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小说创作中,以社会群体为题材的创作当首推“知青”小说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在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这不仅因为知青生活为创作提供了丰富而又富于文学价值的生活素材,更因为知青群体里脱颖而出一大批有实力的作家,他们的知青生涯将使知青小说成为其创作道路上最有份量的作品。相比之下,我国的工农兵大学生也有百万之众,而这一段在当时无限辉煌,后来又无比尴尬的人生经历却很少在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中见到踪迹,这多少有些令人遗憾。 近日,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王曦昌的新作《紫色学历》,这是新时期文学史…  相似文献   

18.
都说张爱玲是一位海外华文作家。其实,张爱玲的主要作品,都创作于50年代之前,而且大多写中国大陆的社会生活,理当归人“中国作家”之列。可是,“张爱玲在一般中国文学史上是不列名的”。这也实在太过冷淡了这位颇有才华的女作家。台港及旅美作家倒是挺看重张爱玲,不但出版了她的主要作品,而且把她的创作成就摆在与鲁迅、茅盾、巴金、老舍等现代著名作家“等高”的位置上。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甚至称张爱玲为“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①;“中国当代文坛上独一无二的人物”o。他还认为,张爱玲的文学成就,堪与英美现代女文…  相似文献   

19.
可以说,失去了知青作家,一部新时期文学史会成为残篇断简。知青作家这一创作群体的出现及其产生的实绩,早已引起文坛的密切注视。然而,现有的研究往往偏重于知青作家的个体特征,或者群体的主体方面,忽略了产生知青作家群体的共同文化条  相似文献   

20.
在大庆作家群体中,宫柯是一位勤奋扎实的作家,多年来,他出版了《黑白红》《本色》《大野》《奠基石》《喷血的迪那》《血色的支点》等数部纪实性文学作品,对知青生活,对大庆石油会战历史和人物做了深度的采写和挖掘,弘扬了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创作生涯中,宫柯秉持作家的责任和良知、倾注一腔感恩的赤诚,挖掘深邃的思想内涵,立足扎实的生活土壤。他用勤劳的汗水,为油田文坛浇灌出朵朵芳香四溢的鲜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