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导刊》2011,(7):48-51
一.本章知识结构框架图 二、本章考点分布与分析 考点1:儿童的概念与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但是根据儿童心理、生理、社会发展的特征以及我国儿童工作的具体情况,我们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  相似文献   

2.
流动儿童主要是指15周岁以下,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迁入地居住半年以上的未成年人。流动儿童的产生是社会发展与变迁的结果,同时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家庭是儿童的第一学校,家庭教育问题对流动儿童的影响是深远的。本文选取连云港市新海新区内的随迁子女家庭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新海新区内的部分流动儿童展开专业的社工介入策略,以期为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作为未成年人,儿童兵受到特别保护,但其难民地位仍然可因犯有严重的罪行而被认定为不适格.《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儿童权利公约》及其相关议定书基本建立了可适用于界定儿童兵难民地位的国际法框架.联合国难民署在这一基础上向国际社会提供了实践模板,试图通过弹性解释平衡人权保护和安全利益两方面的需求,但这种妥协有其局限性.中国应在充分借鉴国际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本国需要制定具体的儿童兵难民政策,建构中国话语.  相似文献   

4.
我国和谐法治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已经有了诸如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对象的全面化、政府为主保障儿童权利等方面的发展,但也仍然存在少年司法依附成人模式、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律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等不足.未来应当完善适合审理未成年人案件的实体法、程序法,健全少年司法的法律体系,补充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规定,明确未成年人权利主体地位,构筑全社会对未成年人权利的法律信仰,以确保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在我国,流浪未成年人是指年龄在18岁以下,脱离家庭和离开监护人流落社会连续超过24小时,失去基本生存和可靠保障而陷入困境的少年和儿童.民政部2006年出台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中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增加了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治方面的内容,规定救助部门应定期对受助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存在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受助未成年人,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治.  相似文献   

6.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关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大事.本文通过对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阐述了家庭虐待、遗弃以及买卖儿童所造成的危害及其所反映出的法律问题,强调了未成年人家庭法律保护的重要性.指出应该通过加强立法、执法、完善组织保障体系、加强普法教育等途径,来实现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法律保护,防范家庭对未成年人的伤害事件.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及其重大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制的重大进展,具体体现在四大方面:从控制走向尊重,法典精神得到了重大提升;严密了未成年人保护网络;正式确立了“政府主导、司法保障、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加强了与国际儿童保护规则的衔接。新法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可操作性问题,这是由《未成年人保护法》应居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中“小宪法”的地位所决定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不应与妇女、老年人、残疾人保护法混同,而应成为一个特殊的、独立的法律部门——儿童法(或者称为未成年人法)。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思路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将《未成年人保护法》列入近期修订计划。建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树立保障未成年人自然成长的权利、创造未成年人自然成长的健康环境、预防和惩处有害于未成年人自然成长的行为的基本思路,祛除1991年《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未成年人客体化的“塑造论”痕迹。年幼青年与未成年人并无本质之别,也需要法律的特别保护,本次修法宜将““未保法””的保护对象适当延伸至未满22周岁之年幼青年。我国宜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少年司法法》三法衔接有致的、和谐统一的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基本架构,这是修法宜确立的前瞻性思维。“未保法”宜打破单纯的空间式保护法典结构,在内容选择上应注意与《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等现有法律相协调,合理界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立法空间。  相似文献   

9.
问:儿童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服务领域之一,近年我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较快,请问此次出台《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指南》的意义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儿童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广泛分布在儿童福利机构、儿童保护机构以及社区中,从事孤残儿童福利服务、流浪儿童救助和儿童保护等工作.为引导和推动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国儿童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能力和水平,配合民政部等18部门《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力素质不断提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效能不断增强的目标,编制本《指南》.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中,社会工作开始在我国出现萌芽.20世纪三四十年代,雷洁琼、步济时、蒋旨昂等一批社会工作学者推动了社会工作的初步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学连同社会工作专业曾一度被取消.在我国社会工作的恢复与重建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人物就是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社会工作的奠基人——雷洁琼.她的社会工作思想主要体现在呼吁保障儿童福利、为妇女追求平等权益、倡导家庭的良性运行与发展等方面.此外,她在社会工作恢复初期就提出"民政工作是社会工作"的科学论断,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中的“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差异,较之“少年儿童”与未成年“青年”之间的差异更为明显。在青少年研究中对未成年人的研究存在忽视未成年群体的特殊性、研究对象界定语义模糊、与青年研究不同步等缺陷,使得所探讨的问题和得出的结论经不起推敲或产生歧义。研究的着力点应突出未成年人作为权利主体特征的研究、家庭因素的研究、共生问题的研究、变化特点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特殊儿童学前融合教育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人们对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认识尚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特殊儿童学前融合教育也缺乏社会保障制度和措施.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助人自助的专业,利用其专业价值观和专业的方法介入到特殊儿童融合教育中,能够对克服学前融合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并产生积极作用,帮助特殊儿童及其家庭减低压力,解决困难,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猥亵儿童惩罚轻?性侵未成年人案件数量正在上升。2018年5月29日,最高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称,"猥亵儿童罪这一罪名近五年来一直呈现上升态势。"江西省检察院提供了更有说服力的数字。2019年3月26日,江西省检察院首次发布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18年,江西省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强奸、强制猥亵、猥亵儿童等性侵未成年人的犯罪嫌疑人353人,起诉328人,同  相似文献   

14.
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增加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专章,以强调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新《刑事诉讼法》已经开始实施,我们急迫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让社会调查、附条件不起诉等几项特殊制度在少年司法过程中顺利实施。这需要社会支持体系的搭建,也离不开社会专业力量的参与和介入。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是社会工作的重点服务对象之一,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加强儿童社会工作,是推进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预防和解决儿童社会问题,提升儿童福利水平、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研究探讨儿童社会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思路,是目前儿童社会工作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与重大课题。从我国儿童社会工作发展情况看,需要从总体形势、基本定位、目标任务与工作方法等方面重点解决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关心与爱护的特殊群体。儿童的生存、保护与发展是提高未来人口素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儿童是社会工作的重点服务对象,儿童月目务是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儿童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的重要门类。开展儿童社会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芫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问题的提出及背景 2014年4月-8月,笔者在广州市某中学做驻校社工服务,同时参与了一个关于儿童保护的项目,便在实习站点所在的学校开展了“防止儿童虐待小记者行动计划”小组.该小组通过观看国内关于儿童虐待的新闻报道、观看国内外宣传儿童保护的海报及公益片、扮演情景剧、外出采访社区居民、共同拍摄宣传公益片等形式,让青少年(初中生)结合自身的经验及一些新闻报道,表达对儿童虐待的看法,增强他们对任何有可能造成身体伤害的行为有分辨能力,提高他们对儿童虐待事件的敏感度及社会责任意识,并到社区里进行社区倡导.  相似文献   

18.
加强国家对未成年人监护的干预力度,是有效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需要。在当前国际社会呈现未成年人监护公法化的发展趋势下,考察国家对未成年人监护公权干预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分析我国现行立法对未成年人监护公权干预之不足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借鉴法国、德国、日本、瑞士四国未成年人监护公权干预立法情况,提出区分亲权和监护、设立国家公权监护主体、设立未成年人监护监督机构等建议,以期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监护的公权干预制度。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人是家庭和国家的未来,其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监护。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主要是其父母或者关系密切的人,正是由于监护人与未成年人关系最为亲密,所以公众对监护人的监护失职行为没有足够的敏感度,因为我们任凭本真的内心相信最亲密的监护人会保护好未成年人。但是,现实中由于监护人失职导致未成年人伤亡的事件频发。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李铀牵头,并联名曾蓉、刘建军等13位全国政协委员,向本次政协会议提交了《关于未成年人监护失职(疏忽)行为"入刑"的建议》,呼吁追究失职监护人的责任。该提案表明,我国儿童的第一死因是意外伤害。中国每年近1000万的孩子受到意外伤害,其中重伤及残疾者超过100万,死亡儿童达到10万,平均每天死亡270余名。[1]而这些伤害事件中,大多数与监护人的监护失职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0.
孤残儿童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和学术界高度关注的群体。孤残儿童在儿童福利院的生活如何,他们在生活中面临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他们应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做何准备,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孤残儿童的命运,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本文将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为呼市儿童福利院的儿童提供服务,帮助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激发其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