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汶川县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汶川大同)是顺应汶川地震灾区物质和精神全面恢复重建的需要而成立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机构自2009年成立至今,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有声有色地开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从汶川地震后首次公开亮相,中国社工介入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已历时5年.作为灾难的见证者和灾害社会工作的践行者,我们经历了汶川紧急救助到社区重建的整个过程.在汶川地震五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四川大地又遭地震重创,在这个时刻将我们在灾害社会工作领域5年的经验进行总结与反思,期望能对雅安灾后重建的社工介入,尤其是中国灾害社会工作运作机制的形成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2009年11月,在经历了争取将社会工作纳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整体规划的大量努力之后,因应灾区全面恢复重建的需要,(汶川)广东社工站/汶川县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汶川大同)在广东援建工作组和汶川县委、县政府以及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力量的大力支持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4.
从汶川地震后首次公开亮相,中国社工介入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已历时5年。作为灾难的见证者和灾害社会工作的践行者,我们经历了汶川紧急救助到社区重建的整个过程。在汶川地震五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四川大地又遭地震重创,  相似文献   

5.
在四川汶川地震灾区进入恢复重建的关键时刻,心理援助和社会体系重建也随之进入了第二阶段,社会工作迎来了进入灾区的重要时刻。全国各地,多支社会工作服务队先后多次进入灾区,完成他们特殊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后,一批试图突破社会工作发展瓶颈的社会工作者们,率先发出声音、采取行动、奔赴灾区、亲历亲为,参与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本文通过访谈和调查,记录他们在灾区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功能,并在他们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并提出政策建议,以便社会工作在灾后重建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特组成湖南省对口援建四川省理县工作队,划拨专项资金全面支持社会工作介入理县的灾后重建工作。2009年3月16日,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正式成立,我们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宗旨,以社会工作站为平台,开展社会工作灾后服务和残障人士心理援助服务。截至2009年4月21日,服务队共开展社区服务30多次,小组工作15个,个案辅导10多个。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针对灾区群众需求多元,社会问题复杂多样,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严重失衡的现实,民政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四川省民政质部分灾区对口援建省市民政部门、灾区各级政府以及各类社会工作行业管理机构、多种社会服务组织积极整合社会工作专业力量,采取有效措施,支援灾区、服务灾区,在我国开创了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先河,有力推动了灾区社会工作制度建设与实务开展,稳步推进了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区社会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9.
二是摸清需求。摸清灾区群众需求是确保外部社会工作力量有效介入灾区服务的前提。汶川地震发生后,民政部立即联合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等社会组织和北京大学等高校赶赴灾区,深入了解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四川省民政厅与西南财经大学组成联合调查组,就灾区民政工作和群众需求开展问卷调查,为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汶川地震后,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以筹委会的身份,在广州市民政局的支持下,发起了“点燃希望,助人自助”支援四川抗震救灾行动,组织60多名广州社工赴四川映秀支援灾后重建,开创了“政府+高校+社团”的社会工作“广州模式”。经过汶川地震的突发灾害介入,广州社工开始对社工应急救助服务进行反思,思考如何结合本土社会工作发展,从灾难救助到日常应急事件处理,及时回应当前社会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汶川大地震,从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被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2013年,汶川地震5周年之前的4月20日,雅安地震了.无论是为了曾经的遇难者,还是为了现在的遭难者,今年的纪念,都会让人禁补住问:我们为什么纪念? 作为一门助人的专业,社会工作在西方和我国台湾地区都有着介入灾害救援和重建的经验.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但我们的灾害社会工作几乎是从5年前的汶川大地震后才开始的.  相似文献   

12.
灾后重建经历艰难,也见证奇迹。对我来说,在国家级心理研究机构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手法回应灾后心理重建需求,实为奇妙的经验。2008年6月2日,汶川地震后第三周,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委派我带领团队,进驻北川中学提供心理援助,投身于灾后校园重建。  相似文献   

13.
灾害社会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既缺少理论支撑,也缺乏实务基础。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灾区社会工作服务得到快速发展。广大社会工作者在帮助灾区解困救难、服务民生。促进重建的同时,采取服务与研究并行策略,不断总结探索适合灾区实际的理论和实务模式,取得了宝贵经验,发现了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了灾区社会工作的推进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回应灾后恢复重建的需要,在汶川的物质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之际,在广东援建工作组的大力推动和汶川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广东社工界提供技术支持,广东社工站于2009年11月正式组建。广东社工站秉持“助人自助,温馨和谐”的理念,依托在汶川乡镇设立的社工站网络,招聘社工面向全汶川有需要的群体开展以“精神家园建设”为主题的社会工作综合服务,大胆探索本土灾区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15.
灾后重建中的社会工作大规模介入事实上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就已经开始了。那年,许多社工教育界和实务界的同仁不约而同先后奔赴四川。特大的灾难深深激发了社工界的爱心,同时有力地激发了灾害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也正因为如此,在本次云南鲁甸地震中依然可以看到之前社工介入的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导刊》2009,(6):18-18
●2008年5月13日19:00.上海市民政局局长马伊里召集上海市有关单位和部门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召开紧急会议.研讨社会工作介入“5·12”汶川大地震灾后服务和恢复重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在四川广元和德阳两市合作开展的“抗震希望学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历经三年,走过了一条由项目嵌入到本土植入的发展道路。“嵌人’本是建筑学的概念,是指将小的物件镶嵌到大的物件中的过程和现象。  相似文献   

18.
5·12地震发生后,社会工作者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第一时间动员部署,第一时间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为了评估社会工作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功能与作用,我们选取了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灾民安置点、汶川县水磨镇水磨小学、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5年,芦山地震再次唤起了人们对灾难的痛苦体验与回忆.无论是社会工作理论研究者还是实务工作者,有必要反思我国灾害社会工作的现状与存在局限,提出灾害社会工作专业能力提升之道. "5·12"地震,社会工作的一次集体亮相 "5·12"地震可以说是我国社会工作的一次集体亮相.地震之后,由高校、实务工作者组成的社会工作服务站(点)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纷纷投入震后服务,在灾民心理情绪支持、物资救助、灾民能力促进、社区关系修复与重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开启了我国灾害社会工作的大门,年轻的社工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因对专业的承担和救灾的热情,进入灾区提供专业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超过1000名社工参与了震后紧急救援、社区重建、个人咨询及家庭后遗症的处理.经过他们5年的不懈努力,人们看到了社会工作在灾后重建中的积极作用.然而,作为我国灾害社会工作的先锋,这一群体本身却很少受到关注.他们是一个怎样的群体,这个群体有哪些特征?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状况,分析他们面对的挑战,并对如何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灾害社会工作者队伍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