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单靠美沙酮药物进行戒毒治疗,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需要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借鉴和使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巩固药物维持治疗的成果。 吸毒已经被医学界证明是一种极易复发的慢性脑疾病,因此对吸毒者的治疗是长期和困难的,并且常常会出现反复。据统计,截至2010年6月底,全国共登记吸毒人员143.7万余人,其中滥用阿片类毒品104.5万余人,占72.7%,比2009年底增加4.2万人。为帮助吸毒人员戒断毒瘾、回归社会,各地政府都在想尽办法,利用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等各种治疗方式,积极开展对吸毒人员的治疗,希望他们能早日脱离毒海。在众多的治疗方式中,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被认为是治疗阿片类依赖的一种有效方法。单靠美沙酮药物进行戒毒治疗,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需要以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借鉴和使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巩固药物维持治疗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任何国家、社会和政府,吸毒行为都遭受抵制。为了杜绝毒品减少吸毒者,迄今为止各国所采取的各种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公共安全模式,即强制性戒毒,将吸毒者视为违法者,通过公安部门来打击和处理;二是公共健康模式,即自愿性戒毒,将吸毒者视为病人,由公共卫生部门来医治和救助。  相似文献   

3.
王玥琪 《现代妇女》2014,(11):27-27
社区戒毒与社区康复源于国外,属于社区矫治的范畴。我国当前很多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试点都是学习借鉴国外的模式和经验,因此,对国外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模式及经验进行总结,能够给我们带来启示,有利于我国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其普及推广。该文要从外国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经验中,寻找对我国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导刊》2009,(28):10-10
禁毒社会工作:是针对吸毒者开展的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要对吸毒对象提供生活关心、戒毒康复帮助、就业指导、法律咨询服务和行为督促等服务,以帮助他们降低复吸率、提高生活积极性。预防和减少因吸毒犯罪。  相似文献   

5.
2008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草案)》将开始正式实施,《禁毒法》强调社区戒毒的重要性,即一般情况下,对初次吸毒人员实行为期三年的社区戒毒,对情节严重者实行强制隔离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还要接受一到三年的社区康复。社区是戒毒人员实现身心与社会康复的重要场所,戒毒人员需要社区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帮助他们恢复社会功能,重返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6.
参考消息     
一种可以有效改善吸毒者心身依赖的基因药物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研制成功。目前这项名为“戒毒反义核酸”的研究成果已经获国家专利,这项研究是由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王正荣教授指导的课题组历时两年完成的。众所周知,吸毒成瘾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构成,一是生理依赖,二是心理依赖,而心理依赖更难克服。“戒毒反义核酸”可有效解决吸毒者心理成瘾这一全球性的戒毒研究的难题,具有使吸毒者彻底脱毒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毒品作为一种精神性药品.是从受害人的心理缺陷恶化.透入生理变化,又通过生理反应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造成长期生理依赖与需求。我们开展的这次调查,就是以吸毒者初吸、戒毒、复吸时的心态为切入口,透视吸毒者的心态,并对其作深入的分析.以期为我国的戒毒工作提供依据。本文中的“戒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公安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各级公安机关不断改革和创新现有的警务工作机制和模式,社区警务是一种新的尝试。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对于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警务模式必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警务理念指导下的社区戒毒模式也是我国创新戒毒工作的一种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9.
200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始探索社区戒毒康复新模式,根据吸毒人群既具有违法性又是受害人、病人的特性,更新理念和方法,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社区戒毒康复指导室。社区戒毒康复指导室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以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结合医疗戒毒技术进行综合干预,为辖区内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提供人性化、专业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于禁吸戒毒—直都高度重视,2008年我国第一部《禁毒法》颁布,确定了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康复的戒毒新体系。但是,目前,我国强制性戒毒和单一方法戒毒的人数比冽少,而且复吸率高,戒毒效果差强人意。戒毒人员在重新回归社会后,  相似文献   

11.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首批禁毒社工共14人,经过培训正式上岗。今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将拥有专职工作者的监督、服务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戒毒康复者的陪护们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异常痛恨毒品和吸毒者,另一方面他们的亲人却是吸毒者,这种既爱又恨的情绪,让他们处在矛盾当中。他们看到了毒品对亲人的毒害,甚至他们已经饱尝了亲人吸毒造成的伤害和折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的戒毒模式主要有三种,即自愿戒毒模式、强制戒毒模式和劳教戒毒模式。最近又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自愿戒毒模式,即在云南地区开展得比较好的TC模式,该模式集合了前三种模式的优点,是国际上一种较新的戒毒模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非法走私、种植、加工毒品以及吸毒贩毒等反社会越轨犯罪行为日趋严重,已成为威胁人们身心健康、危害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作者认为,禁毒教育不普及是吸毒人员逐年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地方及单位的决策者对毒品问题的严重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禁毒教育存在盲区与误区;相当数量的社会公众对吸毒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其中有的人有成为新的瘾君子的危险;戒毒场所泛滥与管理失范、戒毒广告的虚假、戒毒宣传的歪曲误导,造成了吸毒者难以根本上戒除毒瘾,同时又形成了戒毒并非难事的宣传效果。严酷的现实是,时至今日全世界还未生产出任何一种十分有效的戒毒药品!实施全民禁毒教育,尤其是抓紧中小学生的教育工作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强制隔离戒毒作为一种戒毒措施,是指对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所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在吸毒成瘾人员自愿、公安机关同意或者公安机关直接作出决定下,进入强制戒毒所戒毒。而强制隔离戒毒诊断评估则是对吸毒成瘾人员戒毒状态、身心康复、生理脱毒等各个方面的评估,是对吸毒成瘾人员进行强制隔离戒毒期限、戒毒建议的根本依据。强制隔离戒毒诊断评估一经推出,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不可避免的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对此,下文就以强制隔离戒毒诊断评估为中心,对诊断评估的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第一部《禁毒法》正式施行《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施行,以往的劳动教养戒毒将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社区戒毒和强制隔离戒毒。这是第一部全面规范中国禁毒工作的重要法律,它规定了禁毒工作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以及"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禁毒工作方针。  相似文献   

17.
日前,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协召开的关注社会组织发展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座谈会上,委员齐声呼吁提高社工的待遇。 此前,浦东新区政协专门组织委员视察花木街道社区戒毒康复中心、青年家园的社会组织。服务于花木街道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的中致社区服务社是在探索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建设背景下,在浦东成立的民办非企业性质的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8.
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面临家庭、就业、交友歧视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复吸和重新犯罪。为了降低复吸率,建立戒毒人员的家庭后续照管帮教机制是相当必要且可行的。对戒毒人员的后续照管工作,就是指戒毒人员回归社会之后,通过建立一套监督、扶持,帮教系统,对其提供心理、专业或职业辅导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使他们能适应并融人正常的社会生活。这是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最为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9.
6月26日是第20个"国际禁毒日",主题为"依法禁毒、构建和谐"。遏止毒品蔓延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当务之急,如今越来越多的吸毒者已经开始接触美沙酮门诊,与其它门诊不同的是,该门诊所接收的病人全部为吸食海洛因成瘾而强制戒毒又多次复发的人员。就诊的病人每天都得定时服用"美沙酮",以此来代替"海洛因"。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了解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探索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律,进一步增强戒毒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升矫治工作质量。本人对正在强制隔离戒毒所接受戒毒治疗的人员进行了调研,并做了一些分析和思考,对吸毒成瘾人员的构成情况和戒毒特点进行总结,在借鉴国内外戒毒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今后戒毒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提升戒毒工作质量出一点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