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历史学者吴思在重新认识传统中国这个课题上提出了“潜规则”,作为儒家正统规则的对立面。游民社会和潜规则社会有没有交集? 答:正统规则不能与儒家规则画等号。因为秦汉以后一些非儒家的观念也进入主流社会被社会上下所认可,成为“正规则”,  相似文献   

2.
一、潜规则的界定 “潜规则”的首次使用来自吴思2000年出版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一书;2003年他又出版《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并对“潜规则”一词作了定义。“潜规则(underlying rule)”也称为“游戏的规则”,是指没有显现出来但已是心照不宣的某些规矩,不成文、不公开地在各自的领域内得到大多数人的默许和遵守成为相关法律法规之外的另一套行为准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时期,人与人的交往面临着功能化、表面化、货币化和疏离化的异化问题,不仅日益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巨大障碍,而且也将成为中国传统人情世界进行现代重建的牢固桎梏。本文正是以此为基点,进一步探讨人情交往的异化现象及其成因以及如何摆脱人情交往的异化状态,使人们可以在交往生活中享受健康的交往方式所带来的人生乐趣,使人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4.
刘明元 《职业》2008,(2):43-44
随着沪深股市持续火爆,办公室炒股现象不断蔓延。许多单位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头头”们的单间办公室是”大户室”,外边普通员工的隔间则是“散户厅”。在生意场上,3点闭市后约见客户已经成了潜规则:即使你不炒股客户可能也要炒股。  相似文献   

5.
在某种意义上讲,潜规则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现象。但目前学界对潜规则概念的界定却是一片混乱和模糊,针对目前学界对潜规则概念界定的混乱局面,本文拟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将潜规则定义为制度机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吴小英 《社会学研究》2005,20(3):212-220
几年前 ,一本有关中国社会隐匿中的运行机制———潜规则的书之所以引起极大的轰动 ,可能就在于它第一次通过摘取历史上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案例 ,将权力运作背后的潜性规则显性化 (吴思 ,2 0 0 1 )。这种轰动所提示的另一层含义是 ,书中所描述的这类潜规则在现实社会中依然有效 ,或者更准确地说 ,这种关于潜规则的说明在当今读者中获得了普遍的认同。① 潜规则的高妙之处 ,在于其隐匿性和模糊性造就了其不可证伪性 ,因而构成了常识中最为坚固的一部分 ;同时由于潜规则的存在是以主体的认同为前提的 ,因此它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处在关系结构中的…  相似文献   

7.
《职业》2011,(34):49-51
主持人:您是如何看待潜规则的?王冉:首先,最重要的是,“潜规则”是可以打破的。它今天存在不意味着永远存在,它今天让你畅行无阻,不意味着明天仍然让你畅行无阻。而且,打破潜规则的过程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市场经济的社会,规则是特别重要的,是符合主流社会价值观的。而潜规则一般是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但人们往往容易因为短期的利益,体现出软弱的一面,向潜规则屈从。我始终认为,在做一件事的过程中,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完成了一些别人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譬如打破潜规则。  相似文献   

8.
正理想的做法是开启品牌情感的双通道,以全面推进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关系。如果仅有应有之情,完全没有真情相伴,那么这种情感就会被认为是虚假的;而真情的表露如果完全不顾场合和情境所应该表示的应有之情,也会被认为是相当鲁莽的。《礼记·礼运》中云:"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就是说人类具有七种最基本的情感。中国文化注重情感,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总要给对方最起码的人情。这种"人情"带有很强烈的义务性和强迫  相似文献   

9.
婚宴潜规则,条款多多人们说的最多的是娱乐圈潜规则,不过现在可谓潜规则无处不在了,连结婚也遭遇一大堆潜规则。订婚宴有最低消费的"起步价"、自带酒水要交"开瓶费"、如果请了非酒店指定的婚庆公司还要交"场地保护费"……一位新婚夫妇日前向本刊记者讲述了他们在操办婚宴时遇到的种种"消费潜规则",谈到自己在商家面前表现出的弱势和无奈,他们只能报以苦笑。"我们从年初开始筹备婚礼,与酒店、婚庆公司、金铺、婚纱影楼、糖果店、出租车公司、旅行社等众多商家打了交道,吃了无数的哑巴亏,眼睁睁看着被人‘宰’到几乎已经麻木,"去年12月刚刚办完一场婚礼的王浩夫妇感叹说:"消费者真是无奈呀!"  相似文献   

10.
锐言录     
‘不能苛求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发达国家的新闻发言人几乎都由媒体人来担任,我国的新闻发言人是官员提拔上来的,都缺乏新闻传播专业训练。内部,官员中相当多的人信奉少说、不说为佳的潜规则;外部,媒体和公众又给了过多的压力,说错一点不行。在这种背景和困境下,美国的新闻发言人到中国也没有办法做。'  相似文献   

11.
《职业》2007,(25)
官场上有潜规则,职场上同样也有潜规则。职场潜规则有规律可循,但却没有统一的标准可言。这使得这股无形的力量左右着员工的行动,却又让人触摸不着,琢磨不透。职场新人被潜规则所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是被哪股"潜规则"所伤。因此,好好解读一下职场老人们的职场潜规则,来学习、认识这些隐蔽的、不成文的心理默契与行为规则,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这几年,流行一个词:“潜规则”。这是吴思先生创造的一个概念。用他的话说,“潜规则”就是指“中国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又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恰恰是这种东西,而不是冠冕堂皇的正式规定,支配着现实生活的运行”。从吴思先生的文章看,这个词主要是指官场的腐败现象,如今却用得有点泛滥,  相似文献   

13.
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在中国是传统教育,是道德规范,是社会风尚。然而,在某些人眼里,似乎关心和孝敬的只是男方的父母。俗话就说:“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女儿出嫁了,与娘家就脱离了关系,父母养老也落空了,靠不住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讲得最多的也是媳妇侍奉公婆,孝养公婆,至于女方的父母呢,好像可以少养甚至不养,有道是“女不养爷娘”啊。当然,也有孝顺的女儿女婿会有所表示,但一方面因居住相距而远水难解近渴,另一方面只被视作人情往来,而并不准备完全担负赡养之责,所以也往往是锦上添花,做不到雪中送炭。这样…  相似文献   

14.
在此,总结所谓潜规则,实际上是对大学生生活状态的描述。 对于这些潜规则,要看站在哪个立场上说,站在我们的立场或者比我们年龄更大的人的立场上。认为这些都是应该否定的,都是不对的,比如说,作弊、逃课。  相似文献   

15.
张朝雄 《职业》2007,(31):9-10
官场上有潜规则,职场上同样也有潜规则.职场潜规则有规律可循,但却没有统一的标准可言.这使得这股无形的力量左右着员工的行动,却又让人触摸不着,琢磨不透.职场新人被潜规则所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是被哪股"潜规则"所伤.因此,好好解读一下职场老人们的职场潜规则,来学习、认识这些隐蔽的、不成文的心理默契与行为规则,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中国文化传统经过了怎样的渠道走进民间社会,甚至深入到穷乡僻壤,使许多不识字的乡民也蒙受它的影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国的传统思想自然是直接表现在儒释道墨法那些思想家、史  相似文献   

17.
爸爸一辈子没当过官,但爸爸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中,所关心所操心的事,就仿佛在尽一个非官部部长的职责,只要是对中国有好处的事,只要是能为中国人争气、争利益的事,对稳定、繁荣香港有利的事,对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与英国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关系的事,他都会不厌其烦,尽力管、尽力做,有时甚至不计成本也志在必得。  相似文献   

18.
温柔一刀——校园人情消费掠影□朱少建人情,顾名思义,是指人之情谊,即人与人之间由正常交往而产生的情感。然而,时下人情的内涵和外延,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当今社会流行“人情人情,有礼才行”、“人情人情,无钱不行”等说法,从中可以窥见,对为数不少的人来说,...  相似文献   

19.
时讯盘点     
2001年年初,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叫《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的新书,作者通过大量历史资料的解读,发现了中国历史运行的真实游戏规则,那就是实际支配中国官吏集团行为的并非他们所公开宜称的邪些原则,如仁义道德、忠君爱民、清正廉明之类,而是非常现实的利害计算。该书虽然讲的是古代的事情,但目前依然适用,特别是在刚刚加入WTO的今天。中国正式加入WTO之举对社会各个行业阶层的利弊需要用时间来检验,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今后要越来越讲规则,而且只能遵守公开的规则,要坚决消灭潜规则。自然,那些从潜规则中牟利的人也要在消灭之列,比如胡长清、成克杰之流。最近又有一位高官进入了被消灭者的行列,此人叫李真,岁数还不满40,但胆量却远远大于年龄。在任河北省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期间,非法敛财达1000多万元。从这一天文数字中不难想象其破坏规则的惊人能力。日前,有关部门已将李真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依法逮捕,等待他的将是人人可以  相似文献   

20.
周斌 《职业》2008,(4):43-44
随着沪深股市持续火爆,办公室炒股现象不断蔓延.许多单位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头头"们的单间办公室是"大户室",外边普通员工的隔间则是"散户厅".在生意场上,3点闭市后约见客户已经成了潜规则:即使你不炒股,客户可能也要炒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