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口呈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解决老年人特别是丧偶老人的孤独和照料问题,己成为社会和家庭的一大难题。因此,老有所养、老有所伴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社会宽容的氛围下,越来越多的丧偶老人选择了“搭伴养老”,他们把“搭伴养老”、“走婚养老”和“代际婚姻’’等再婚方式作为自己继续构筑新家庭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杨建 《当代老年》2007,(10):12-12
各地开设的“养老院”、‘馓老院”、‘老年公寓”等等不同层次的养老机构,大体上满足了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实际问题,应该说这一措施是在家庭养老功能被弱化基础上的有效补充。然而,还有相当的老年人之所以不愿上敬老院或在那儿过得不顺心,原因之一就是在传统的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时,在某些养老机构养老功能还没有实现与家庭养老功能的“无缝”对接。简言之,就是养老院缺乏“家”的味道。  相似文献   

3.
清埙 《当代老年》2006,(5):14-15
当前,比之于敬老院、老人公社等集中式的养老模式而言,散在式居家“虚拟”敬老院养老费用更低廉,并且更利于老人在精神上的养护。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四二一”家庭增多,传统的家庭照料正受到严峻挑战,养老作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2005年底在北京召开的两岸四地社区服务交流大会上,宁波市海曙区被评为全国唯一的“居家养老示范区”,其社会化养老模式得到专家认同。“海曙模式”把机构养老与家庭养老结合起来,引入专业化服务,符合传统伦理道德,满足了老年人对精神慰藉的需求,同时又经济可行,开辟了社区就业的新空间。这种既无离家之苦,又有托老之乐的养老模式,目前已在宁波市海曙区65个社区全面推广,使600多名80岁以上高龄的困难孤寡老人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5.
养老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正如某社区工作人员所说:“一没钱,二没人。”政府应根据不同养老方式的特点,着重解决“钱和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吴晓林 《社会学》2007,(3):42-47
本文就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沿革、养老模式、困境和原因、出路等内容,整理、归纳和评述了学术界已有的观点,认为总的来讲,目前关于“五保”养老问题的研究是基于政策工具与政策效果之间的对比研究,缺乏关于政府支撑“五保”养老工作的基础理论研究。此外,学术界对“五保”供养的目标操作化应该有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应该将对“五保”的关注提升到权利和人权层次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沧浪区成功打造了一个“围墙是虚拟的、养老是实在的、运作是科学的、服务是优质的”,且能够覆盖全区老人需求的新型养老机构——“邻里情虚拟养老院”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户籍人口22.6%。近年来,沧浪区以“9064”养老格局为目标(即让90%的老人享受居家养老,6%的老人享受社区养老,4%的老人享受机构养老),加大政府投入和引导,广泛引入社会力量,积极打造10分钟养老服务圈。初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涵盖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内容的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家庭结构少子高龄化程度的加深和社会养老成本的不断攀升,居家养老方式将逐渐成为养老市场的主流。而考察近年来居家养老的发展状况,用“喜忧参半”这个词来形容比较恰如其分。在人口老龄化形势越发严峻的现实背景下,如何完善居家养老体制、解决居民养老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据媒体报道,文化养老作为一种新颖的养老模式,近来已在江苏省太仓市城乡退休养老人员中悄然兴起。所谓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它是以文化为载体,传承和弘扬文化精神,给老人“精神赡养”,以期达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0.
据悉,广西柳州市政府计划投入近10亿元,力争到2015年全市拥有社会养老床位总数达到15000张,养老床位总数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创建“9073”数字养老模式。其中占最大比例(90%)的居家养老的老人多为健康老人,针对这部分老人,柳州市目前已配套建成100个居家养老服务点,到2015年要完成204个。为此还配套依托民政部12349专属老年服务热线,共同建设柳州市社区服务公益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1.
养老问题历来是社会民生的热点话题。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逐渐兴起,即基于“智慧养老”与“医养融合”的新型养老模式。探讨新型养老模式的目标和应用,并研究新型养老模式的发展背景、具体内容以及实现路径,为养老服务需求和服务供给的合理匹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当“未富先老”难题已然走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养老困境:床位之困、养老专业护理员的人员之困、养老资金之困、养老政策之困、观念之困,等等。走出困境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3.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中,构建一个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成为一种共识。北京市也确定了“9064”养老发展模式,即到2020年实现90%的老年人家庭养老,6%的老年人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机构养老。作为新型养老服务体系的重中之重,居家养老综合性较强,涉及诸多领域,因此,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为求解老年人居家养老中的各项难题,2010年伊始,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其中每项规定都直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软肋。  相似文献   

14.
李岩 《老年世界》2007,(23):27-27
有些年轻人不婚而居,称“试婚”或同居。不少银发一族也紧随其后,不办任何手续就住在一起,来个“搭伴养老”,也叫“白发同居”。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成都市今年起在持续推进公建公办、民建民办养老机构建设的基础上,启动“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建设项目。事实上,在养老机构建设上,单纯依靠政府或单纯依靠民资都存在较大局限性。靠政府,一是巨额的资金预算难以承受,二是公办养老机构的管理和服务质量历来备受诟病;靠民资,一方面公益性难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服务价格势必会把一部分老年人拒之门外。所以,互取其长,互补其短的“公建民营”,是纾解养老困局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6.
《老年世界》2011,(20):15-15
将机构养老的便利、家庭养老的温馨、居家养老的环境整合于一体,建立“居家养老或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等崭新的居家养老模式,提升居家养老的科学化水平,用科学发展理念来推进社区离退休干部“四就近”服务工作,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未富先老”的国情下,以现代化、社会化的理念发展“居家养老”,是综合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条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但笔者认为“居家养老”真正破题尚需“四个支撑”。  相似文献   

18.
小参 《老人天地》2013,(5):32-34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3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02亿,老龄化形势严峻。然而,各地养老机构护工群体的数量却在不断减少,“护工荒”在各地频频上演,已成为目前困扰养老机构的首要难题。那么,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缘何出现“护工荒”,又该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9.
为破解养老难,新疆“十二五”期间将投入106.80亿元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资金保障与服务相匹配,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互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我国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努力构筑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这给民办养老机构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但目前民办养老机构薄弱,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养老需求,存在着“三少”、“四个不足”,建议加大“五个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