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满腹心事的老人 一天中午,老年公寓的秦爷爷走进社工站,让社工帮忙问问自己这个月的入住费用交了没有。社工不解地问:“您的入住费用不是每月自己交吗?”秦爷爷说:“我的入住手续和入住费用都是孩子经办的。”社工很奇怪:“既然都交给孩子办理了,那您为什么还要操心呢?”秦爷爷说:“一言难尽啊。  相似文献   

2.
2003年是上海社会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中国社工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也是在这一年年初,正当“非典”肆虐的时候,我戴着口罩来到了浦东社工协会,开始了我的第一份、也是—直做到现在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导刊》2014,(27):58-58
社工B问:我是某大学社会学系的大三学生,每年寒暑假会到一家福利院从事志愿服务。从去年开始这家福利院暑假开始举办儿童夏令营,让院外的儿童一起参加。去年我参加了第一期夏令营,但我感觉效果不是太好,这家福利院没有专职社工,工作人员策划的活动没有考虑两类孩子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案主自决是个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即承认案主有自己选择与决定的权利和能力。但:葩专业实践中我发现,案主自决很多时候很难实现。因为,在专业关系中,社工虽没有自称“专家”,但把案主看成:有问题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社工与案主的地位就是不平等的,社工处于主导位置。许多一线社工也是主导着所有计划的开展,案主则被动接受社工提供的服务和安排。这种情况下,要求案主去突破自我、发挥潜能是很难的。他们不习惯仅依靠不断的自我调节来解决问题,非:静希望社工给予权威性的、专业性的“指点”。如果社工不能给案主“引路”,则很有可能导致他们对社工产生怀疑与不信任,使得工作目标无法达成。同时,由于我国传统的文化心理,求助者为了“面子”,往往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开口求助,但—旦求助,他们就想得到实实在在的、实质性的帮助,甚至是彻底解决问题。于是,社工又习惯于向老师、督导、专家索取意见,以求对案主的明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上海社工界最近流传一则颇为“轰动”的消息:浦东社工界三位“元老”相继离开浦东的社工机构,一个进了政府,一个进了事业单位,一个进了大学。放在平时,个把社工离职或跳槽简直是社工界的家常便饭,根本不会引人注意,这次为什么会引发一场小轰动乃至骚动?我想,问题正出在“元老”二字。当然,说这三位社工是“元老”,确有夸张之嫌,毕竟他们离法定退休年龄还很久;但要说他们“资深”,则一点不为过。理由有三:  相似文献   

6.
在四川省广元市嘉陵一中社工服务站,社工开设了“小站聆听坊”服务,在课间或者午休时,通过答疑解惑的方式,对一些主动求助的学生进行情绪疏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引。下面分享几个来到社工小站的孩子的故事。 走,我们去砸窗户 小川是常来社工小站的孩子之一,圆圆的脸蛋上挂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有点像“哈利·波特”。  相似文献   

7.
成为一名医务社工已经两年了,我经历了从“学生社工”到“职业医务社工”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转变。对于我来说,从理论学习转入实际的专业辅导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在没有直接督导辅助的情况下,这一过程显得更为艰辛。  相似文献   

8.
一位非常善于与青少年打交道而且也做得非常好的学校社工,跟我聊过这么一个情形:她服务的学校里,间或有孩子向她咨询恋爱甚至性爱的问题。这些十四五岁的孩子,开始了性的萌动,有了这方面的憧憬幻想,不可能告诉老师或家长,小伙伴之间的讨论也只能是片段式的、玩笑式的。她们特别渴望能有一个可信赖的“前辈”、“权威人物”,来告诉她们性这玩意儿究竟是什么,如果尝试了又会怎样,难道就只会带来“怀孕”、“性病”的风险吗?如果两个人真的相爱,在生理安全期(排卵期之外)或者戴安全套做爱,不就可以规避这样的风险吗?  相似文献   

9.
我是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一名流浪人员救助服务临床社工.当别人问起我关于“社工是什么”的时候,我总是说,社工是一项助人的工作.但是,如果有新入职的社工追问“社工究竟怎样助人,尤其是遭遇重重困难时怎样能坚持助人”时,我很难说清楚该运用怎样的社工“技巧”.不过,我一直跟进的一个案例,让我对社工助人的方式和意义有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记得那是一次培训课.专门为某个社团新进社工开设的培训课.我给他们讲的是“如何做个好社工”。课间休息的时候.一个男社工激动地冲到我的面前.紧紧地握住我的手,兴奋地说:“王老师.你还记得我吧?!”未等我回答,他又不住地说:“谢谢你。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导刊》2013,(1):57-57
社工B问:我在医院做医务社工。社工办公室是开放的,有时服务对象到病房拿药,在等待排队的过程中也会顺便到社工办公室“坐坐”、“聊聊天”。但此时服务对象未必需要即时的辅导,社工花时间陪着他们聊天也不是,不陪着也不合适。我们一般会安排一个同事接待他们,这样正常的工作难免会受影响。这类情况该怎么处理呢?  相似文献   

12.
日前,深圳市社工协会组织召开了“深圳市社会工作服务领域服务指标体系专家评审会”,邀请社会工作主管部门领导、社工用人单位领导、学者专家、香港督导等对七大社工服务领域的指标体系初稿进行了研讨与评审,顺利完成了深圳社会工作各领域指标体系的初步制定。  相似文献   

13.
在没有接触社工之前,我认为社工的工作很多时候就是在做人的工作,所以做社工的女孩子应该是“静苦处子,动若脱免”,性格应该是温柔、安静、有耐心、有爱心,喜欢帮助别人,甚至是永远没有脾气的,每天都是微笑着面对每一个人.因此,我对有点暴脾气的自己有点担心.去年5月份我来到春暖社工服务中心,成为了木棉湾社区的一名社区社工,开始体验从一名学生往专业社工角色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在做个案督导时,我请同事总结自己做个案的一点心得。其中甲社工说,她最近的一个个案是一位离开学校后便失去联络的失足青少年,后来甲社工通过网络再次联系到他时,他正因触犯法律而陷入官司。那位青少年表示,他出事时很想找甲社工商量,但因自己中途“溜号”又不好意思,而这时甲社工主动联系到他,令他非常感动,他感谢甲社工的关心,让他有勇气面对现在的困境。于是甲社工便觉得做社工最重要是“有心”,只有“有心”才可打动案主,令案主得到关怀及支持。  相似文献   

15.
社工亦凡人     
最近在一个社工学生的博客里看到这样一句话:“我知道,作为一个社工,不该这样。”其实她所说的“不该”,在我看来她根本没做错什么,只是人之常情罢了。虽然我不认识她,但还是忍不住留言安慰了她一下。我觉得问题的症结其实是她对自己要求太高,因为她是社工。这在我认识的社工人当中,也是个很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坚持的力量     
提笔之前,我刚挂断与组内一名一线社工的电话。电话通了足足半个小时,大意是社工遇到了招募不.到活动参加者的困难,进而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做社工。半个小时的通话,我的关键词是“坚持”。我问社工:“你是否在遇到困难时仍然坚持去设点招募?”“你是否坚持克服各种困难,尽最大努力开展活动而不是三心二意?”  相似文献   

17.
检察富和社工的一次美丽邂逅 很多人不知道“社会工作者”是什么概念,以为是志愿者、义工,或者街道社区常见的红袖章大爷大妈。在遇到席小华老师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社工这概念。现在我明白了,“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一字之差,却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更不能等同于志愿者或者义工。社会工作者是一种职业,  相似文献   

18.
夜访石老师     
山里的夏天,夜来得总是那么晚,入夜前的燥热和“热情满满”的蚊子总让你不愿早早入睡。晚上9点多,来社工服务中心看书、看电视的孩子陆陆续续回家了,我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屋子,想着这么早也睡不着,不如到村里走走,找人聊聊也好。  相似文献   

19.
早前,有学生传给我一份新闻报道,说某市发生一宗所谓“社工界劳务纠纷案”,据说因为是“首宗”,颇为引起关注,业界甚至有人将其上升为“社工维权”高度的标志性事件云云。据报道,事情主要涉及怀疑拖延社工工资或克扣工资问题。但报章简单的报道不能尽信,我也不好凭臆测多言,而报道中当事社工的一番话却引起了我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做社工已一年半之久,早就得知我们有“退修日”的安排,一直很期待。这天,我终于盼来了“退修日”。“退修日”,是让社工暂时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与工作岗位,与督导和同工一起进行团契、灵修、娱乐等活动,使社工团队更和谐,增强社工团队能力,促进社工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