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性爱是人类基本的生命体验形式。性爱文明的构建取决于一个成熟、健全的文化语境与发展机制。20世纪初期和末期中国社会出现两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变革,而由思想启蒙和文化变革引发的性爱价值观的“革命”又毫无例外地被转述到纵情“声色”的文学创作中。中国当代小说的性爱叙事中有一个性描写逐步趋于大胆、性观念趋向多元化和性的本体地位逐渐确立起来的过程,产生这些变化的重要基础在于对“人”的表现在文学中逐步受到重视并取得了重要的地位,人的主体性受到前所未有的强调和突出;而通过对性爱叙事演变过程的研究,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中国人对待现代性问题复杂而矛盾的心理态度。  相似文献   

2.
职业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社会发展与进化的反映。21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具有重大转折的世纪,知识经济与信息化社会、人才社会、学习型社会已成为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概貌。了解21世纪社会职业发展的趋势,是正确把握各类职业发展方向,塑造职业成功未来的必要前提。作者通过对职业的溯源及不同学科领域对职业内涵的研究,归纳出职业的主要特性,  相似文献   

3.
怀旧文化事件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静蓉 《社会学研究》2005,20(3):182-195
20世纪中后期以来,怀旧成为现代性视域下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事件。它是人的一种意识行为,是一种历史感和价值论,且带有审美体验的性质。现代怀旧体现了作为一种幻想文化在真实与想象之间的文化冲突,它顺应并满足了现代人对于心灵宁静的需求,反映了现代精神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浸染和改变  相似文献   

4.
新书一瞥     
《中外书摘》2014,(11):89-89
《当代哲学问题九讲》 涉及“如何理解当代哲学问题”中的“当代”、“什么是20世纪的主导逻辑”、“知识分子与现代性危机”、“社会转型中的信任问题”等几方面的问题,核心是反思现代性,重点是直面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并在这一转型中突出经验、记忆、表达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项重大机遇和挑战。作为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2l世纪无疑是一个老龄化的时代,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在这个世纪进入老龄化的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6.
发端于17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人对神的“叛逃”和“祛魅”。在摆脱了精神上的束缚以后,人可以运用自己的理性保护个人的权利,实现个人的自由。在此以后的几百年中,以自由、理性和个人权利为核心的“启蒙价值”成为推动人类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精神力量,成为现代性社会的价值基础。当代“普世价值”就是“启蒙价值”经过人们几百年的认识和实践演化而成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台湾、福建三个村落现代教育空间确立的历史,论证现代性建构过程中民间社会力量及文化与超地方的政权构成的互动关系。作为现代初等教育空间的学校,是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化变迁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类型的现代性方案(如殖民化和民族—国家设计) 中,乡村的现代小学扮演着促使社会化中的主体分离于传统社会的“地方性知识”体系之外,与现代社会的“抽象体系”实行整体结合的角色。在乡土社会中确立的现代学校,已经以一种新式的文化品格的面貌为地方民间社会所接受,成为渗透至深的象征力量。而这一事实又说明,村落社区公共事业观念对于现代初等教育制度的吸纳,是原有的地方性知识体系对于现代知识传播体系的反向改造(subversion) 。这样一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双重进程,正是社学到新学转化过程的基本线路,它也特别能够反映19 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性之进程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的国际性大都市,必然要求建构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人类社会的历史经过对“人的依赖”和“物的依赖”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对“能力依赖”的阶段。可以说,21世纪初的教育基点,应该是人的素质和能力,或者说是一种以人的综合素质为内在基础的“能力教育”,包括思维能力、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发展的大趋势,21世纪的人类社会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我国的特殊性在于超大规模的老龄人口和快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相伴,史无前例。  相似文献   

10.
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理想与追求。人类社会与发展历史就是人类不断追求“两和”的历史,只是古代哲人的追求,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古代经典《礼记·礼运》中的“天下为公”等,带有空想的性质,直至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才使这种理想和追求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无疑在我国新的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焦点性问题之一。它特指西方理性启蒙运动和现代化历程所形成的文化模式和社会运行机理,也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的地域性关联中"脱域"出来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人为的"理性化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则。现代性依旧是人类社会运行的主要支撑力和前行的动力。现代社会本质上是风险社会,而信任是一种低成本的风险机制,现代性导致的"脱域"现象,对现代人来说到底是新的解放还是更大范围的约束?本文源于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感悟与思考,试图探讨在风险社会中的信任机制对社会成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人与动脉同寿”,这是19世纪法国名医卡萨尼斯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人体的动脉在不断硬化阻塞,最后当重要脏器(心脑)梗塞坏死之日,也就到了人的寿命终结之时。目前,世界上的人口每年大约死亡2000万,其中40%以上死于心脑血管病,也就是说,每年约有800万。1000万人死于动脉硬化所引起的心血管病和脑中风。人们大多惧怕癌症,“谈癌色变”,岂不知动脉粥样硬化才是人类的第一号杀手。  相似文献   

13.
何宁婷 《职业》2011,(8):137-138
21世纪,社会进入了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里的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之一,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要想放眼世界,融入世界文明大家庭,就必须学习掌握英语。  相似文献   

14.
王建辉 《职业时空》2008,4(5):51-51
“通识教育”一词,系从英文“general education”翻译而来,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亚氏认为自由教育是自由人(freeman)应受的教育,它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性与心智以探究真理,而不是为了谋生和从事某种职业做准备。但是伴随着18世纪工业革命的爆发、人类社会工作的逐渐专业化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专业教育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裸猿》的中心思想非常明确,通过分析人类社会行为包含的动物性本质特征,辅以证据,论证人类行为的动物本质。莫里斯认为从本质上来说,人类首先是动物,其次才是社会人。这与社会科学的出发点截然不同,社会科学注重分析人的社会性因素,忽略了人作为生物的本质。习俗化约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实质上是社会实在于个体身上的投射。全球化进程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其中却隐含着现代性的侵蚀。  相似文献   

16.
我们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与“现代性”密切相关,每个人也不得不承担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的现代性带来后果。英国结构化理论社会学家吉登斯在其代表作《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按照文化与认识论的研究笔调,用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和描述方式,对现代性作出了一种制度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老年大学教育是社会发展进入到老龄化时代的产物,是一个时代社会进步的客观反映。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是一个网络时代,又是一个长寿时代,全球都将逐步进入学习型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21世纪的基本时代特征。人口老龄化的世界性趋向,是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基础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理性主义自来是经济学家的信条,“经济人”假设正是以理性算计为基础的。但是这一信条愈来愈受到人类社会实践的挑战。就对社会学而言,缘自古典的“社会何以可能”的基本问题,正在与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即“什么是理性行为”日渐密切地结合起来,融会为一个问题,即“统一理性是否可能”,并以现代性问题的转换形态摆放在整个社会科学的面前。这或许为打破18世纪以来在社会科学专业化过程中形成的学科壁垒提供了某种契机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库尔德问题是,库尔德人内部不团结,居住国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与伊朗等国的库尔德人对自己问题难以达成共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各自利益对库尔德问题继续横加干涉,使库尔德问题越发复杂化等,库尔德问题的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许是21世纪中东地区乃至世界的症结之一。  相似文献   

20.
饮食是人类文化中重要的一环。它是维系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支柱,在文明进程中更发展出多彩多姿的美感样貌和实践规范。由于饮食的普遍性和必要性,它也很容易受到其他重大社会力所影响,从经济、政治到宗教,从社会化、社会区分到全球化、跨国资本等,都参与了饮食文化的建构和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