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消息传出,世界震惊,举国欢腾。当时,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火车司机,有幸参加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秘密运送任务。那段往事至今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2.
蔡中为 《科学发展》2011,(12):39-46
自2003年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秦沈客运专线开通到2010年6月京沪高铁开通运营,中国高速铁路以世界瞩目的速度在发展。高速铁路的开通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中国逐渐进入"高铁时代",高铁经济也应运而生。但高速铁路在快速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在享受"高铁"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应反思与"高铁经济"相关的这些问题,以利于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和"高铁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如果没有"世界第一"这个头衔,哈大高铁的开通运营恐怕并不会吸引国人的如此关注。2012年12月1日,4列CRH380B型高寒动车组分别从哈尔滨西站、长春站、沈阳北站、大连北站同时首发。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条投入运营的高寒地区高速铁路——哈大高铁开通运营。这"世界第一条"极寒高铁安全吗?中国行吗?根据最近30年的气象记录,中国东北三省全年温差高达80℃,是中国最为寒冷、也是温差最大的地区。而哈大高铁沿线冬季极端最低温度达零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中国在高铁技术上获得突破性进展,随着高铁线路不断开通,“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网正在快速推进中,迈入“高铁时代”的中国可喜可贺。但是作为一个铁路老工作者,在此有义务提请有关方面充分注意高铁的“善后事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高铁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迅速走向国际市场。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开拓国际市场的道路也充满了坎坷。通过介绍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背景,分析了中国高铁"走出去"面临的主要困境,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高铁"走出去"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6月即将开通的京沪高铁将为中国高铁战略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毫无疑问,仅就已知信息,这个大项目的实施绝非无懈可击。但这不足以成为否定中国高铁战略的理由。前任铁道部长刘志军落马之后,中国高铁战略该不该因人废事?继任者盛光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无论从经济性、安全性还是就中国大战略来看,高铁战略对中国而言,绝不亚于美国经济腾飞时的州际高速网。最新的信息表明,盛光祖上任之后对中国高铁战略进行了一些技术性的调整而继续推进。今天,中国高铁在技术上已经取得重大突破,未来,它在中国现代化战略上将创造更大的奇迹。  相似文献   

7.
在澳大利亚第一次上班迟到,就是因为巴士,澳大利亚政府为了保护环境,号召私车入库,让大家乘坐巴士。但是,一向很准时的巴士,最近班次问隔变得略长,从五分钟一班变成了七八分钟一班。因为经常坐同一班巴士,所以和司机很熟。那天上车后与司机开玩笑说:“就是因为你们巴士间隔时间增加,害得我被罚了薪水。”司机抱歉地笑笑,然后很无奈地说:“没办法,我们的车轮流在公司加装一种装备,  相似文献   

8.
本刊上期刊出了《高铁是中国走向一流国家的前置条件》。文章用美国国力上升进程与铁路建设进程的关联性为例证。阐述了中国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铁对国家的繁荣发展的巨大意义。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要在这个世纪走向世界一流国家。高铁是必然也是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9.
国庆黄金周期间京沪高铁的"一票难求",这是中国老百姓用脚为中国高铁投的赞成票。实践证明,高铁的问题不是该不该建,而是如何建得更好,建得更安全,如何与其他运输部门配合得更好。一票难求"国庆期间各车次都是满员,连站票都卖光了。"主要开行高铁和动车的上海虹桥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庆黄金周期间京沪高铁是"一票难求"。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2月7日,世界高速铁路大会"破天荒"地走出了欧洲,在中国召开的第七届会议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注意.许多国家正将发展高铁的目光投向中国.中国高铁建设和运营获得了社会广泛赞誉,高铁成套技术正在走出去,让世界铁路互利共享.部分产品已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力地提升了我国铁路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在外媒镜像中。中国高铁被演绎出多元面相。然而,无论是赞誉和忠告。还是质疑和指责。都反映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中国高铁”的奇迹崛起,使得外媒对“中国魏造”的。一贯立场被颠覆了。  相似文献   

12.
在“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下,中国高铁“走出去”迎来最佳机遇,成熟的技术工艺与高性价比为高铁出口奠定了坚实基础.加速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布局,有助于消化国内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稳定经济增长,同时也有利于打造现代陆上丝绸之路,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助推新型大国关系的建立.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防范政治、法律风险,避免恶性竞争、自我内耗.同时,需要不断技术创新,提高核心技术的含量与工艺水平.唯此,中国高铁才能真正走向世界,助推中国经贸的全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于去海南博鳌会晤的金砖国家领导人来说,不坐高铁行不行?不行! 在东道主提出坐汽车的建议后,金砖各国领导人却强烈坚持要求乘高铁从三亚前往博鳌。时速250公里的海南高铁,并非中国高铁的顶级速度,但仍有如此强烈的吸引力。当然,对前往海南的游客和老百姓而言,高铁同样有强烈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贾文博 《职业》2015,(10):277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技术成果和建设成就在国际社会上产生的重大影响,高铁“走出去”不仅是国人的期待,更是世界的召唤。中国高铁“走出去”,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低端产品、产业、技术和劳务输出,也不仅仅是传统高端领域国际技术与产业的合作,而是中国在新时期,面向未来长远发展的全球布局和国家战略。着重讨论了在新时期下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及其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云 《城市》2015,(4):63-65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到2030年中国将有“十亿城民”,唯有高速、大运量的高铁网络才能应对“十亿城民”巨大的出行量.但自2011年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后,高铁建设标准有所降低,有可能重蹈三峡船闸与首都国际机场规划标准偏低的覆辙,难以适应“十亿城民”巨大的出行需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铁建设标准也是如此,所以高铁建设标准宜高不宜低,高铁高标准没有错.在基础设施规划上适度超前和高瞻远瞩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也许从来没有什么新事物像高铁这样,从一出现就遭到质疑,却仍然能在质疑中顽强地茁壮成长,不断用表现来证明自己的正当性。此前关于高铁的种种质疑,如上座率低等问题,在过去的一年中,显然已经不再能够成立。已经投入运营的线路上座率稳步攀升,对沿线城市的带动作用也在逐步显现,在春运期间高铁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高铁不需要辩护,它会自己证明,中国做对了。所以,我们无意于为高铁辩护,我们也无  相似文献   

17.
野村证券亚洲工业及汽车行业研究主管侯延琨6月23日在FT中文网撰文称,中国高铁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缺失在所难免。但不必“一棍子打死”。  相似文献   

18.
《炎黄世界》2011,(6):48-49
20年前,德国正式开通时速250公里的城际高铁,安全行驶了7年后,1998年,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高铁事故。这次事故共造成101人死亡、88人重伤、106人轻伤,遇难者还包括两名儿童,生还的18名儿童中有6人失去了母亲。1998年明3日上午,这辆高铁从慕尼黑开往汉堡,10B?58分在途经艾雪德小镇时突然脱轨。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一次次的涨价声,政府依法举行听证会,又一次次通过涨价法案。如果每次听证会都不否决涨价方案,这个浪费公帑的听证程序还有必要吗?"听证会?不新鲜。"刚参加完上海市出租车调价听证会的朱锦标司机这样告诉记者。作为出租车司机参加人之一,他在会上明确表示赞成第一种方案。诚如朱锦标所言,对于今天的中国民众来说,听证会已经不算稀罕:煤气涨了要听证,水价涨了要听证,电价涨了要听证,景区票价涨了还要听证。  相似文献   

20.
区内资讯     
《金色年华》2013,(11):8-9
10 高镇柳南客运专线 “试跑” 南宁进京只需10小时 11月5日,广西计划于年底开通的7条高铁中唯一一条客运专线—柳南客运专线开始进入联调联试,这也是7条高铁中最后一条联调联试的高铁。该列高铁年底开通运营后,不仅将南宁到柳州的时间由目前的3小时压缩至1小时左右,还让南宁至北京实现了全程高铁化,两地之间的运行时间也由现在的26小时缩短至10/h时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