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琦 《职业时空》2008,4(5):12-12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特征。概括精辟,寓意深刻,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集中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在我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道路上,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公民理应恪守的底线和准则。它的是非标准鲜明,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主导的精神力量,是我国人民应该具备的价值观念。为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为百姓日用而不觉,就必须采取有效的路径,使用大众化的话语表达,营造社会氛围,提高社会成员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3.
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新的时代条件下,人民检察事业对检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是人民检察工作更加体现“人民性”的重要体现。人民检察工作与社会管理创新是一致的,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检察实践。文中认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两条基本路径是:一要立足检察职能,依托执法办案,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打好基础;二要延伸检察职能,服务地区发展,找准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不仅阐明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和基本途径,也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在建设和谐社会中享有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老年人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既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也是和谐社会的共享者。因此,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对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老龄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树德 《中外书摘》2008,(12):66-68
1948年初,国民党方面宣布进入所谓的“宪政时期”。如果真正实行“宪政”,那就应该是政治越来越民主,社会越来越进步,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而事实上,实行“宪政”,蒋介石当上总统,局势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是国民党的统治越来越腐败,社会越来越混乱,人民的生活越来越艰难。  相似文献   

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人民民主原则的实现必须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法治是保证权力的人民性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7.
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指犯罪对国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危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危害了社会主义社会。如果某种行为根本不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刑法就没有必要把它规定为犯罪,也不会对它进行惩罚。某种行为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也不认为是犯罪。由此可见,没有社会危害性,就没有犯罪;社会危害性没有达到相当的程度,也不构成犯罪。因此,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质和量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针对党中央胡锦涛总书记对全党发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本文从共青团作为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的性质定位出发,就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定位与职责;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职能作用;找准共青团组织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提高新形势下青年群众工作能力四个方面阐述了共青团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人民群众中的接受情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文或简称“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创新成果,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在价值层面的探讨所取得的最新成果,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程中,“体系”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成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在鼓舞斗志,凝聚力量,引领风尚,推动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大力推进、深入践行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0.
邓小明 《职业时空》2008,4(8):12-12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八大《决议》正式宣告“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并且指出,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与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而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的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基本精神是正确的,它看到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舆论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各种媒介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评议的重要途径,也是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防止和减少腐败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程芳云 《现代交际》2023,(9):28-34+122
以俄共(布)十大为标志,苏维埃俄国开始进行以新经济政策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改革,列宁在领导这场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主义改革思想。列宁的改革思想体现了鲜明的人民立场,凸显了人民价值取向。改革的动因是对民情民意的关切和回应,改革的内容是对人民利益的维护和实现,改革的动力是人民的参与和支持。列宁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人民价值取向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文化养老”是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教育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内蒙古老年大学办学二十余载,作为文化养老的主阵地,在深入贯彻离退休干部“四个待遇”尤其是落实好“文化待遇”方面作用巨大,成效显著。不但为党和政府分忧,也为广大社会老人造福,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力,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也一直被各大媒体所关注。  相似文献   

14.
“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当代诠释, “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中国发展的各个环节,融入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的进程之中 , 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人民调解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在国际上被誉为化解社会矛盾的“东方经验”、“东方之花”.作为人民调解非常重要的领域——农村人民调解,在新时期面临需要我们去更加关注的一些问题,如农村人民调解员的素质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农村人民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甚至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社区服务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娟 《社会学》2001,(3):14-20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与管理中与广大居民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工作,搞好社区服务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服务体系,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以及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社区服务的对象、内容、组织设施、资金筹措以及社工人员的素质与培训渠道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便借鉴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先进经验,发展我国的社区服务事业。  相似文献   

17.
文军  刘徽翰 《社会学》2006,(1):17-23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虽然这些变革有些在实践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目前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在根本上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不能很好的发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刚 《职业》2014,(11):166-167
央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关键位置,人民性是其生存发展必须坚守的最高理念,贯穿于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方针、管理模式、价值导向、文化观念等方方面面.要更好地实现央企的目标,央企必须抓住人民性这条主线不放松,在继承过去报国为民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人民性”意识;要“开门办企业、开放办企业”,改变传播习惯,让更多的民众了解企业、支持企业;要在未来发展中让更多民众享受到央企改革发展的成果,一如既往地履行好社会责任,积极从事慈善、公益事业;要处理好企业发展与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员工需求、民众需求等各方面的关系;要确立与人民群众共鸣的核心价值观,始终把人民的需求当成企业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赵桂珍  薛秀军 《职业时空》2008,4(6):126-1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体人民共建共享为价值主体,以“以人为本”为根本价值取向,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价值目标和价值特征,以解决和满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价值实现基点,在全球多元文化价值相互冲突、对抗、竞争、博弈、整合中彰显和确立了鲜明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之价值话语。  相似文献   

20.
王育兰 《老年世界》2009,(24):11-11
我是一名离休干部,有过在北平参加“学运”和亲临“开国大典”的经历;上世纪50年代也曾被授予“内蒙古直属机关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荣誉称号,也可以说,“为人民服务”了一辈子。如今年愈古稀,依旧愿将余热充分运用而不想赋闲在家“颐养天年”。也许,这就是我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