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一直都是理论界研究的重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灵感来源与思想根本,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对待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其进行弘扬,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无论如何,对于当代中国学术界、政界以及社会、个人而言,五四运动仍是一个值得深入发掘的精神文化库。“青年者,国家之魂”,对于当代中国的青年而言,也仍然需要对五四精神的两翼——科学与民主深入反思,加以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3.
肯在一个研究领域花几年、十几年的时间去研究,这是日本科研体制的特点,也是一种对科学严谨、持久的态度,并不—定要和获奖、产业直接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4.
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也是高素质创新人才必备的素养之一,高校研究生作为创新人才的后备军,在学习和工作中应树立正确的科研诚信观,这样才能成长为合格的创新型人才。然近年来,高校研究生科研失信事件屡见报端,当前研究生科研诚信缺失,很大程度上是由研究生自身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弱化、研究生的自我教育不足,以及高校的科研诚信教育缺乏等因素。对此,高校要将科研诚信教育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通过思政课程促进研究生对科学精神的内在追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出发,使研究生们树立科研诚信观,自觉防范、杜绝科研失信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徐亮 《公关世界》2023,(2):45-46
教学与科研的互动表现为机制上的“双赢博弈”和体制资源占有上的“零和博弈”,双赢是有限度的,而个体的差异以及学术成长的阶梯性决定了矛盾和对立日益突出。正视科研和教学在高校的资源分配中具有的矛盾性,是一个成熟、理性的高等教育体制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科学传播”、“公众理解科学”无疑是舶来品,因为在中国的语汇中,极少这样的词语组合,尤其没有西方学术意义上的科学传播与公众理解科学。不过,由于它们与科学的扩散、公众对科学的看法相关,在我国首先引入这个相互交叉之学术领域的学者,多来自科学普及、STS、科学哲学等学科领域。于是在中国出现了科普界、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学术界、传播界人士为主要研究人群,以科学传播、公众理解科学为核心学术概念的新的学术领域。这无疑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分层和景观。新近出版的《在理解与信赖之间:公众,科学与技术》(迈诺尔夫·迪尔克斯等著,田松等译。下文引自该书处,只注页码)就是定位于该学术领域的重要译著之一。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数学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主要文化力量,数学素养是公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而《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我们必须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意蕴。从内生逻辑来看“,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展现出由人本逻辑、国家建设逻辑、世界文明演进逻辑三个向度构建而成的多维复合逻辑体系。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繁荣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9.
《中外书摘》2008,(12):F0003-F0003
河洛文化是中国早期文化的基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主流。“根在河洛”,河洛文化是维系炎黄子孙的重要精神纽带。本丛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河洛文化丰富的内涵.反映了学术界在这项重大课题上的最新收获。研究力量集中,涉及多门学科.内容繁富,规模宏远;角度新,视野宽。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马哈福兹的《我们街区的孩子们》倡导一种能够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在文化转型中既保留了传统核心价值观,又融入作为现代文化核心特征的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本主义精神的新型核心价值观。为此,他既尊重宗教作为传统道德基石的作用,又将科学作为现代价值支柱而加以大力弘扬;既继承了伊斯兰教入世传统中对人的价值定位,又试图将它与现代人本主义精神相结合,以凸显“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因此,此种价值观的最终目的,实际是对具有现代自我意识的“新人”的召唤。  相似文献   

11.
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文字记载以“孝”为核心的敬老养老的孝道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和探索中国孝道文化的内涵与当代社会实践的理论问题,用科学扬弃的态度,批判地继承孝道文化,对发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敬老养老的良好社会氛围,维护社会的稳定团结,确保我国1.3亿老年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饶毅和施公一两位教授最近撰文指出,“在当下,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做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他们直言不讳地抓住了当下科研体制的问题,就是政府垄断了资源的配置权,不只是科研经费,而且同样也包括社会地位、医疗、子女教育等机会资源。以前中国没研究经费,那个时候说之所以没法得到诺贝尔奖、没法有科技发明,是因为中国没钱。  相似文献   

13.
中国保健品研究会、中国市场调查中心、中国保健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宣传部、中外名牌编辑部、中国创新杂志,就“诚信品牌”课题进行了多项指标的联合调查,课题组参照了企业领导管理水平、企业科研实力、产品科技含量,市场回馈意见、产品市场空间等多项指标,针对中国市场上比较有影响的保健品进行了对比评估,评选出2005年3.15中国保健品直销市场20家诚信品牌。  相似文献   

14.
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按照培养造就一流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的要求,加强高层次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推进“四大创新”:人才工作理念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人才服务体系创新、人才市场建设创新。  相似文献   

15.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人才更愿意留在科研条件更好、生活待遇更高的地方,这再正常不过。然而,除了硬件和经济因素,人才流失更是制度和环境等“软件”因素使然。有一份名为《中国人才发展报告》的资料显示,仅2005年我国就有2500万人因没能“尽其才”而被无端消耗,造成的损失仅经济指标一项已超过9000亿元。中科院余仲才认为,体制不合理、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个人幸福的核心在于两个基本概念:“过日子”与“做人”。  相似文献   

17.
<正>民间歌曲在音乐历史发展的浩瀚无垠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彰显着该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自信。而“中国民族声乐”这一理论的提出则是要在中国优秀民族音乐的基础上,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声乐和音乐体制,并紧跟时代步伐,体现当代精神。面对当今学术界层出不穷的学术热点,对与“中国民族声乐”学术建设的热情却一直有增无减。当作者读到中国音乐学院青年女高音博士黄茜所著的《采音观乐:寻找圆融、自在、灵动、美妙的音乐人生》一书时,让我看到了“中国民族声乐”学习的正确路径。该书是黄茜在中国音乐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创作的,是在其博士学习生涯中以及博士论文的基础上,进行亲身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熟悉社会学思想史的人都知道,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韦伯早年毕业于柏林大学法律系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但终其一生,他都以经济学家的身份在弗莱堡、海德堡和慕尼黑等几所著名大学里先后被聘任为经济学教授;而学术界又都公认他是著名的社会学家,其学术著作,无论是从文化论上着眼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题为“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的一系列(包括中国宗教、印度宗教和古代犹太教)比较文化史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张冉 《现代妇女》2014,(12):386-386
当代中国雕塑发展迅速,雕塑的精神是雕塑的灵魂,目前我国雕塑精神正处于转折时期,雕塑文化、精神的发展处于转变时期,是由西方文化向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变,是由浅层文化向深层文化的转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与国民文化精神意识的不断增强,雕塑中在政治、经济的精神文化影响了中国雕塑家对传统的认识,是其民族自信心和时代责任感具体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多,研究生自身的学术素质和科研能力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本文针对如何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进行分析,提出培养科学精神、提升自身科研能力、承担社会责任及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研究者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