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56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0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月20日下午在北京揭晓。以下是评选结果。  相似文献   

2.
学生时代谈到科学家(尤其是大科学家),总不免产生一些误解,因为曾读到过牛顿将手表投入锅里煮、陈景润走路都在思考以至撞上电线杆等“怪事”,以为科学家就是一群性格怪癖、行为怪诞的“怪人”。一提到科学家,眼前也总浮现白发怒张、额头有深深皱纹的爱因斯坦沉思的形像。科学家真是这样的吗?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着手策划并编辑《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起,我终于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起科学大家来。这十几年来,随着不断地与两院院士等大科学家的频繁接触,我相继编辑推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自述》、《严济慈文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画册》、《百年科技回顾与展望》、《中国科学技术前沿》、《新世纪的嘱托》、《转基因动物与医药产业》、《科苑撷英》丛书等,并且在《上海画报》上开设了重点介绍科学家的“名人自述”专栏。这一系列的工作,让我同科学家,尤其是不少两院院士交上了朋友,也分享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洞悉了院士坎坷的成才与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3.
2008年3月,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被任命为卫生部部长。连任国家卫生部部长,远在上海的妻子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获知消息后说:“他这个人比较认真,而我们两个人又长年不在一起,希望他在工作之余,要注意身体。”寥寥数语,关爱在心……  相似文献   

4.
数字     
超八成 ——在今年的两院院士新增选名单中,中国科学院新增的35名院士中,八成是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现任官员;中国工程院新增的48名院士中,现任官员超过85%;工程院60岁以下新当选的院士中,均有校长、院长、副院长、董事长等职。  相似文献   

5.
2007年2月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学家李振声获得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成为继袁隆平、吴文俊等之后又一获得该奖项的杰出科学家。  相似文献   

6.
2007年2月13日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离开我们一周年的纪念日。王选院士是享誉避界的著名科学家,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其技术引发了我国的印刷革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编发这篇回忆文章,以表达我们崇高的敬意、深切的怀念和不尽的哀思…  相似文献   

7.
2011年7月21日下午1时,"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王大珩因病逝世。王大珩,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现代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要技术,不要博士王大珩祖籍江苏吴县,1915年2月26日出生在日本东京。父亲王应伟是一位天文  相似文献   

8.
吴良镛,师从梁思成。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他创建了中国人居环境科学,成功开展了从区域、城市到建筑、园林等多尺度多类型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曾获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等。  相似文献   

9.
最近,中国工程院公布了有关违规院士的处理情况,一石激起千重浪,大家的注意力很快从“要不要公布”之类的事件讨论转向“科学家的公众形象、社会责任,乃至我们目前的科研体制”等深层次问题的思索。在众多的声音中,我们发现很少有科学家自己的声音,于是,我们特意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同济大学海洋学院马在田教授。  相似文献   

10.
近百年来,湖南人才群起现象,举世瞩目,真可谓“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但在人们印象中,湖南人才群好像就是政治家、军事家,要不就是哲学、史学、文学和文化艺术方面的专家,几乎集中在社科学方面。其实,只要考察一下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选聘院士的情况,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湖南院士人才辈出,群星灿烂,是又一个精英群体。院士制诞生于1666年法国皇家科学院。从那以来,能获得院士殊荣的人,都是科学金字塔尖上的人才。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科学院首次选聘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同年,中国工程院成立并选聘…  相似文献   

11.
天下大观     
中国科学院新增的35名院士中国科学院新增的35名院士中,8成是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现任官员;中国工程院新增的48名院士中,超过85%是现任官员;工程院60岁以下新当选的院士中,均有校长、院长、副院长、董事长等职务,仅有一人例外,台湾云林科技大学的杨永斌只有教授头衔无行政职务。  相似文献   

12.
屠守锷(1917年—):浙江省湖州市人,导弹和火箭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元勋"奖章。  相似文献   

13.
两年前。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一书的策划和责任编辑,方鸿辉,先生曾采访了两院院士严东生教授,并以《青春永驻——访严东生院士》为题。将采访录刊于我刊“科苑风流”专栏。两年转眼逝去,严院士近况如何。他又在忙些什么?  相似文献   

14.
2014年1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程开甲荣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当96岁高龄的程开甲走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领奖台的时候,在不少人眼中,这位老科学家还是十分陌生。有人开玩笑说,程开甲可能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公开学术成果最少的一位了。  相似文献   

15.
中澜 《老人天地》2008,(5):10-11
黎介寿、黎磊石是同胞兄弟。哥哥黎介寿1924年生,是中国肠外瘘治疗的鼻祖、亚洲人同种异体小肠移植的开拓者;弟弟黎磊石1926年生,是中国现代肾脏病学的开拓者、创始人,两人都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这对兄弟院士多次获得高等级科技成果奖。  相似文献   

16.
余玮 《老年人》2004,(4):9-11
刘东生,辽宁省沈阳人,1917年11月出生,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地质学专业,我国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环境地质学家、高山和极地科学家,有“中国黄土序列的古环境研究之父”之称。现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  相似文献   

17.
余玮 《中外书摘》2007,(8):10-15
叶笃正,安徽安庆人,著名气象学家,中国大气物理学创始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开拓者。1916年2月出生于天津,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出任过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委员会主席、中国全球变化委员会主席、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特别委员会委员、国际气象和大气物理委员会委员、国际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委员会执委,当选过全国人大常委。现为中国科学院顾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系中国科学院院士、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气象学会和英国皇家气象学会荣誉会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叶玉如,荣获了2004年度“联合国教科文一欧莱雅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这是中国科学家第二次获得这一有“女性诺贝尔奖”之称的奖项。  相似文献   

19.
荐书录     
《中外书摘》2014,(2):66-66
《九天揽月》是国家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的自述作品。欧阳先生用朴实的语言追忆个人的成长历程尤其是探月的梦想走进自己人生的经历,详细介绍了中国探月工程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进程。欧阳先生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同时,也在探索人生的意义,他期待国人在庆祝探月成功的同时,能更多地了解“月亮文化”。  相似文献   

20.
他是一位79岁的老人,穿一身迷彩服,左臂套着一个白色袖章,袖章上印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几个醒目大字。他的名字叫卢世璧,著名骨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文职将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