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孙中山研究的重要意义孙中山是一位享有很高声誉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是在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以前,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最杰出的历史人物。他毕生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相似文献   

2.
廖仲恺(1877——1925)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卓越战士、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左派的一面光辉旗帜。他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特别是晚年他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下,协助孙中山先生制定并坚决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最后为坚决把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其他反革命派的斗争进行到底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被害至今已五十七年,但他的为民主革命英勇献身,随着时代潮流不断前进的革命精神,却始终为后人所崇敬。本文拟对廖仲恺的革命经历和政治思想的发展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廖仲恺(1877—1925)是我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政治活动家,孙中山的亲密战友,是坚持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代表人物。1924年国民党改组以后,廖仲恺为推动我国工农运动的发展,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立下了卓越的功勋,使他由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家成长为工农群众的好朋友。研究和探讨廖仲恺的这个发屐历程对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和中国革命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廖仲恺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著名政治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孙中山的久经考验的亲密战友,国民党左派的领袖,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挚友。廖仲恺诞生于美国旧金山一个爱国侨商家庭。少年时期是在美国排华风潮日益猖獗的环境下渡过;稍长以后,又在香港学习。祖国积弱,华侨的遭受欺凌,以及香港同胞饱受殖民者的压榨等等客观实际,使他的爱国思想逐渐滋长。本世纪初,廖仲恺便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他为追求民族独立和祖国富强,付出了毕生的精力直至贡献了宝贵的生命。他“一生苦斗,革命为党,牺牲为国”。他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永远值得后人的学习和崇敬!  相似文献   

5.
论孙中山早年的洋务观苑书义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然而,他并非一踏上人生旅途就成为革命者,而是有一个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过程。他曾经在改良思想支配下,对名噪一时的洋务运动产生过兴趣,表达过自己的看法。从登上历史舞台到1894年11月创立檀香山兴中...  相似文献   

6.
廖仲恺作为孙中山的忠实助手,鼎力协助孙改组国民党并建立了首次国共合作联合战线;他作为国民党左派领袖,在国共合作后的新形势下,忠诚地执行孙中山的三大革命政策,与共产党人携手进行革命;他作为国民党左派领袖,为巩固与捍卫两党联合战线努力奋斗,直至为此最后献出生命。廖的言行表明他是献身于首次国共联合战线及其事业的第一功臣。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先生不但是中国近代一位最伟大的革命家,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为中国古代哲学向中国近代哲学的转变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我认为只有把他所建构的近代哲学思想体系,放在中国和世界哲学发展的总链条中,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才能对孙中山的理论贡献作出恰当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二十年代实现的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第一次合作,是我国民主革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走上高涨,它开拓了各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反对共同敌人的新道路,它的经验教训直到今天还是值得我们借鉴。作为国民党领袖孙中山的主要助手廖仲恺,在国共合作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探索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廖仲恺的思想发展和革命活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以及廖仲恺的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民主革命的整个历程来看,廖仲恺坚持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贯彻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也形成了国家至上的国家发展观、重视建党的政党发展观、严格建军的军事发展观以及以民为本的社会发展观。其思想与孙中山的思想都是无愧于"最邻近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廖仲恺在探索救国救民和建国安邦道路的过程中,在反对教条式地搬用西式思想理论和方法来指导中国革命,以及在反对机械地搬用前人的既有经验来解决中国问题的意义上,不同程度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值得后人铭记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的政党组织建设思想是其政治学说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所从事的政治斗争无论成败都总是和革命政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处在中国近代社会急遽变革的历史潮头,他及时地将政党这一近代社会特有的政治现象纳入革命斗争和国家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11.
香港作为一个特殊的地区,在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发挥过特殊而又重要的历史作用。1、香港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源地之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是从孙中山开始的,而香港则成为他所领导的革命团体和政治力量的重要活动基地。1884年,孙中山前往香港求学,期间,适逢中法战争。他目睹了香港工人拒修法舰和停止装卸法货的正义行动,依靠民众的力量和否定现有政权的思想潜滋暗长,“余自己酉中法战争后,始有志于革命。”①1887-1892年,他再次来到香港,入著名维新人士何启创办的西医书屋,在这里,他倡导革命,惊世骇…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孙中山的战斗的一生贯串了两个历史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前一个阶段中,孙中山以鲜明的革命民主派立场,与改良派进行了尖锐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是为我们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终生的战土”,是近代中华民族优秀分子中最光辉的典范。 孙中山“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高尚的品格与进步思想,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孙中山所以能为中华民族立下丰功伟绩,成为世界伟人,从他的主观方面分析,是与他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他为了改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断地寻找真理,探索革命的道路。他一生的革命实践,经历了推翻清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的革命时期,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反袁”、“护法”的斗争时期,以及坚决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改组国民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现国共合作的时期。概括地说,他一生经历了从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的伟大转变,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廖仲恺是鼎力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建立首次国共合作联合战线的主要助手,在国共联合战线实现后的新形势下,他又模范执行孙中山的三大革命政策,忠诚地与共产党人携手合作,为巩固与捍卫两党联合战线,努力奋斗,以至献出生命. 1 还在国民党酝酿改组之时,廖仲恺同共产党人的合作就已开始,而且这种关系还随着改组工作的进展及完成日趋亲密. 1923年10月,孙中山将筹划国民党改组的具体工作付托给新组织起来的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经办,并由廖仲恺全力主持这一工作.当时身为中共中央驻粤委员、中共广东区委书记的谭平山也是临时中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866.11.12—1925.3.12)诞辰130周年,本刊特发一组有关其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志纪念。 本文从学术上论述孙中山革命思想和理论的时代意义,认为孙中山强烈的民族意识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思想基础,他为中国近代的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在意识形态方面进行了不倦的开拓性探索、吸收和融合,其思想和理论都是中西文化精华的结晶。孙中山由爱国而革命,以革命来救国的精神永远鼓舞着全中国人民为实现其理想而奋斗。  相似文献   

17.
青年孙中山有着在青年时代特有的想像气质,不能完全以成年孙中山大义凛然、目标明确、志向坚决的革命家形象来投影.本文即欲通过对1895年广州起义之再探,发覆钩沉.1895年前后,革命的社会条件尚不具备,但孙中山捕捉到了一些隐约可见的新动向,并欲将其提前引爆.此时他只有革命的理想,还未形成成熟的革命思想.他为广州起义设计的方案亦不无粗疏、大意和主观臆断.这次举事只是一次纸上谈兵的"头脑革命",但却促成了孙中山个人身份的根本变化,使他从醉心于革命的想像者,逐渐转变为真实的革命者.  相似文献   

18.
一九二三至一九二五年是廖仲恺一生中在中国革命史上最为重要的两年。在这两年中,他对改组国民党、领导工农运动和创办黄埔军校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前两个方面,国内外研究廖仲恺的专家都有专文探讨,本文似主要考察廖仲恺在黄埔军校筹备中的作用、党代表的职责等问题,从一个侧面来探讨廖仲恺作为一个民主革命家在国民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不僅是近代中国的偉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而且也是亞洲民族解放斗爭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在亞洲国家反殖民主义的斗爭空前高漲的今天,研究孙中山对亞洲民族解放斗爭的貢献和影响,說明他如何从亞洲民族解放斗爭得到鼓舞和吸取經驗教訓,探討他对亞洲民族解放斗爭的看法的发隧,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这样  相似文献   

20.
廖仲恺(1877——1925)是我国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两个革命阶段。他自二十世纪初年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活动以后,无论在同盟会时期或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时期,都作了出色的贡献,成为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特别是一九二四年以后,廖仲恺成了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的核心人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立下了卓越的功勋。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