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解: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叶著名待人.早年与柳宗元等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做过许多地方的刺史.晚年官至太子宾客.他一生写下不少具有丰富内容的诗篇,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因为他长期被贬,因而不少诗篇中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相似文献   

2.
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先后被贬朗、连、夔、和四州达23年之久。这些中唐时的南方荒远之地,在刘禹锡的笔触下,展现出了新鲜、可爱的一面。这一时期刘禹锡的文学创作,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尤其是刘禹锡对民间文学的学习,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刘禹锡在朗州(常德)十年,文学创作方面最大的贡献,就是受傩祭、傩戏表演中唱词的启发,创制了“竹枝词”的民歌形式.刘禹锡在夔州任职之前,已经在朗州、连州(广东连县)盘桓17年之久,早已创作了许多竹枝词.因此,说竹枝词产生于刘禹锡在夔州(重庆市奉节县)任职以后,既与史载不符,也与实际不符.  相似文献   

4.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谪朗州十年。他在朗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文,表现了诗人贬谪后的种种心态。其中主要有三种坚贞,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愤懑,对造谣中伤,打击革新人士的权贵表现出极大的愤怒与不屈;豁达,在逆境中不消沉,开朗乐观。  相似文献   

5.
其一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其二再游玄都观绝句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注:承召,奉到朝廷的召书。玄都观,唐时长安城内最大的一座道教庙宇。紫陌,京城的街道,陌,原指小道。红尘,闹市的飞尘。无人不道,没有人不称说。中庭,即庭中,院子里。前度,前一次。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刘禹锡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司马,十年后,刘禹锡从朗州被召回长安。目睹腐败的政治局面,刘禹锡内心无比愤慨,…  相似文献   

6.
刘梦初先生在其新著《刘禹锡朗州诗文研究》中对所论对象有较准确的评价和较深入的论析,时有新见,而且作者的眼光并未局限于文学一隅,更没有放松对现实和人生的关注,而是有意识地将古代的研究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土家人是巴人的后裔,其中经历了由巴而蛮(武陵蛮、五溪蛮),由蛮到土的民族演变过程.刘禹锡在被贬朗州、夔州期间接触了不少土家人,因此,其乐府诗创作的内容、形式、艺术风格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巴人土家族民歌的影响,这使他的乐府诗创作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为后世诗歌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8.
中唐“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和刘禹锡分别被贬为永州、朗州司马,长达十年之久。此间,两人在思念乡间,渴求“自由”、希冀“量移”,坚持志节以及抨击邪恶,同情民生诸方面的心态基本上是相同的。但也有相异之处。准确而深入地把握住两人为远州司马期间的种种心态,有助于研究和评价作家与创作。  相似文献   

9.
更始帝延续新莽制度,以州牧行大将军事,但并没有赋予其统御一州地方军队的绝对军权。光武帝从建国伊始便重新确立了以郡为重心的地方军制,在重兵所向之州郡,以将军领太守事,或太守赐将军号、行将军事,即以太守作为征伐和屯戍的地方官统帅,而州牧退居边缘。州牧军权非如学界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晚至建武十八年复刺史才被削夺,两汉之际州不能将属郡兵统合为“州兵”,州牧亦不曾真正成为一州军事统帅。建武十八年复刺史,保留了其督察属郡军事的合法权力,为和帝以后刺史大规模介入地方军事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0.
1 《吴郡志》卷十一《牧守》:“范传正,字西老,为苏州刺史,有殊政,进拜宣歙观察使。在刘禹锡后。”按:《旧唐书》卷十五《宪宗纪》:“元和七年八月甲辰,宣歙观察使房式卒。丙午,以苏州刺史范传正为宣歙观察使。”《旧唐书》卷一六○《刘禹锡传》:“六月(按当大和五年),授苏州刺史,就赐金紫。”据卞孝萱先生《刘禹锡年谱》考证,刘禹锡为苏州刺史在大和五年十月,大和六年二月抵任。则刘禹锡为苏州刺史在范传正罢苏州刺史任后二十年。  相似文献   

11.
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刘禹锡,由于参加“水贞革新”之故。一生多难。从三十四岁开始,直到五十七岁,渡过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远谪年犹少,放归鬓已衰。”这种磨难,对他一生的命运来说,是不幸的;但对于他的诗歌创作,却提供了一般人无法得到的源泉和动力。刘禹锡的大量诗文,都是他在被贬期间的发愤之作。他一生写了八百余首诗,而在被贬期间所写的大量的咏史诗、寓言诗和抒情诗,则是其诗作中思想性和艺术性较高的一部分。这里仅就其咏史诗作一个探讨。  相似文献   

12.
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是唐代刺史史料的总括式研究,偶有一些不甚妥帖之处。《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所存唐代刺史史料,对《唐刺史考全编》考订结论中刺史名、州名、时间等讹误及不确者多有订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3.
唐代名相、诗人李德裕在党争中失利,于大中三年(公元849年)被贬逐到海南岛,但其具体贬所究在岛上何处,自明代以来,便说法不—,或谓崖州,东谓振州。1962年,郭沫若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肯定了振州说.笔者认为,振州说是缺乏根据的.  相似文献   

14.
刘禹锡散文多作于被贬时期,表现了他被贬后的痛苦、愤懑,尤其是不屈的精神。其艺术性,主要表现为富有激情,借古讽今,婉妙幽远;语言运用骈句占了相当的比重,对秦汉散文语言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独树一帜的诗人。他以迥异于流俗的“骨干气魄”,在当时便赢得了“诗豪”和“国手”的称誉。审视刘禹锡的创作历程,不难发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贬居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的十年。这十年,是刘禹锡诗歌创作的转折时期、开拓时期、收获时期。正是这一时期的一系列  相似文献   

16.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尽人皆知,但他写此文的一段故事,恐怕还是知之不多的。 刘禹锡在唐贞元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 科,授监察御史。因参加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 力的活动被贬为司马和刺史。当时,和州知府是 个权利之徒,他对刘禹锡故意刁难,一再缩减其 居室标准。按当时官员待遇,刘禹锡可以住三间 居室,应该在衙门内居住,而他却把刘禹锡安排 在城南面江的一个住处。刘禹锡并不埋怨,还撰 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联语云:“面对大江观白 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后来知府又让他搬到北 门,房间也由三间减少为一间半。此房位于德胜 河边,附近有一排排柳树。刘禹锡面对此景,又作  相似文献   

17.
“竹枝词”以情感“含思宛转”见长。刘禹锡在被贬郎州、夔州之时 ,被当地风物所感 ,仿《九歌》而作《竹枝词》 ,用以表达个人的贬谪情怀 ,并在题材选择、情感蕴含和艺术表现等方面 ,表现出了较鲜明的个人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8.
类比思维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思维。作文构思中它以某种观念和意象为中介,把两个相类似的观念、情节、意象相类比而实现它的作用。比如,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以被谪官吏的愤懑为中介,把刘禹锡、自居易等被贬官吏与沉舟、病树相类比,完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的构思。而学生作文的要求多种多样。类比思维的表现形式在构思中也是丰富多样的。  相似文献   

19.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刘禹锡的年近九十的母亲去世.在护送亡母灵柩路过衡阳时,接到了柳宗元去世的噩耗.刘禹锡悲痛欲绝,停下来为柳宗元料理后事,并写了《重至衡阳伤柳仪曹》诗,借以寄托哀思.后来,刘禹锡两次写了《祭柳员外文》,并为柳宗元编纂文集.此后,刘禹锡有两年多的时间在洛阳守丧.至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冬,才被任命为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刺史.  相似文献   

20.
贬谪朗州对刘禹锡的诗文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刘禹锡的“气干文支”、“立言寓言”和“辄立评议”的创作思想同韩愈的古文理论是互相呼应的 ,“氓谣俚音 ,可俪风什”更使其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取得了极有价值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