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明 《殷都学刊》2004,(4):49-54
陈独秀 2 0世纪 30年代初在上海被捕 ,南京受审是陈独秀政治生涯接近尾声时的一个重要事件。陈独秀大气凛然的政治表现———法律程序各环节的抗辩与斗争 ,很值得我们作历史回顾与文化分析 ,国民党“训政”下的法治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陈独秀晚年的政治思想和舆论立场。  相似文献   

2.
一、失误不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历史的主流,而是次流.纵观党的70年历史,党确实犯过错误和有过失误,甚至重大失误.在民主革命时期,党曾有过包括象陈独秀和王明那样几乎使革命丧失殆尽的“左”和右的错误.在建国后的三十年时间里,党在领导工作中又出现了1957年反右派扩大化,1958  相似文献   

3.
一、知识分子必须自我革命刘少奇同志在党的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指出:“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是我国在思想战线和政治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这是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带有决定意义的斗争。由于这个斗争的胜利,就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形成了一个共产主义的思想大解放,从而深刻地改变了我国的阶级力量的对比”。这一段话,深刻地指出了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革命性质及其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谢从高 《江汉论坛》2004,3(5):65-67
三民主义对于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陈独秀对三民主义及其与共产主义的关系问题进行过阐释。陈独秀的阐述大体能够结合革命形势、服从斗争需要。但同时又存在理解比较简单的问题,这是由于多方面原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对于他的错误我们应当客观、科学的看待.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在我党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反对陈独秀错误路线的斗争,这些斗争是完全应该的,但其方法有缺点:一方面,没有使干部在思想上彻底了解当时错误的原因、环境和改正此种错误的详细办法,以致后来又可能重犯同类性质的错误;另一方面太着重个人的责任,未能团结更多的人共同工作.对于陈独秀的错误,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得出合乎实际的结论.我们应当正确地看待共产国际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能把失败的原因完全归结于陈独秀个人,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实事求是的,我们应当尊重事实,尊重历史.  相似文献   

6.
国民党左派、右派是中共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概念,并以此来指导革命实践。《向导》周报在此概念形成与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共合作伊始,中共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国共合作的实际,形成了国民党内有左派与右派的基本判断,并逐渐形成完整概念。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部分化日趋严重,中共适时提出“新右派”概念,完善理论,并根据形势变化,制定对国民党内“扶持左派”与“斗争右派”的策略方针。中共的国民党左派与右派概念,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对蒋介石的派别划分,是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陈独秀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很有影响而又极为复杂的历史人物.不管对陈独秀的功过是非评价如何,有一点是我们应该承认的,那就是作为一个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在整个社会普遍关注妇女问题的时代大潮之中,陈独秀在其政治生涯的起始之初,就开始关注中国妇女解放的问题,尤其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和中共建党前后,陈独秀更是热情关心、支持、参与了中国妇女的解放运动,不仅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妇女问题的文章,从历史、现实及理论上精辟地分析了妇女悲惨的命运,备受苦难的根源以及争取自由解放的道路,并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妇女解放运动的行列中,为推动中国女性思想的启蒙和争取解放的斗争做出了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著名领袖之一。他在新文化运动中,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同封建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对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在推动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过程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本文只就五四运动前陈独秀的民主观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五四前夕的陈独秀,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家。他的民主主义思想也和其他思想家  相似文献   

9.
反右派斗争的深刻教训牛崇辉(一)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中断了从八大开始的工作重点转移,对国内阶级关系、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处理发生偏差。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是探索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评陈独秀与"立三路线"的分歧和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彦 《江西社会科学》2003,(11):153-157
按照传统党史教科书上的说法,"立三路线"是中共党内的第二次"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且不说这次"路线"错误是否存在,但是当时以李立三为首的党中央确实在革命形势的分析上,以及对当时社会性质的认识上都存在极"左"的倾向.相反,由于陈独秀处于"局外人"的地位,所以摆脱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错误判断,对当时的形势有更加清醒的分析.但是由于陈独秀的观点与"立三路线"不同,所以两者就有了争论甚至斗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其间经受了一九二七年和一九三四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这说明,在民主革命时期,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是我们党所犯的两次最大的错误,一右一左,从两个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略论反右派斗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王怀臣《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整风过程中,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鼓吹所谓‘大鸣大放’,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地发动进攻,妄图取代共产党的领导,对这种进攻进行坚决的反击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而又十分复杂的人物 ,其政治思想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以往对陈独秀政治思想的研究 ,偏重于分析中共三大前后和大革命后期的右倾错误 ,忽略了 1 92 5年五卅运动前后陈独秀政治思想的进步和发展。这样 ,既不能全面地研究陈独秀的政治思想 ,也影响到对中共早期历史的评价。1  从 1 92 3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到中共三大前后 ,是陈独秀政治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 ,陈独秀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作了许多错误的分析。在对于工人阶级的认识上 ,陈独秀由以前重视工人阶级转为重视资产阶级 …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沈寂 《学术界》2002,(4):255-264
该文是作者 2 0 0 2年 6月 1 5日在安徽省陈独秀研究会第二届大会上作的报告 ,较系统地回顾了在陈独秀家乡———安徽省成立研究会以来所开展的工作、陈独秀研究的历史以及安徽研究陈独秀的特点 ,概述了当前陈独秀研究的形势、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并就陈独秀的评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认为要尊重历史 ,还是让陈独秀留在民间的好。  相似文献   

15.
<正>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很有影响的人物,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政治生涯中渡过。虽然五四时期他首先举起民主、科学两面旗帜,发起新文化启蒙运动,以激进民主主义者著称于政治思想界。但是,他涉足政治活动并非始于此时,而是在辛亥革命之前。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刚刚步入青年时代的陈独秀,就冲破封建主义思想的禁锢,投身于爱国革命活动,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他的这些早期活动,为其五四时期的斗争准备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因此,弄清陈独秀在这一阶段的思想,有助于对他的一生作出全面的历史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反对国家主义派的斗争,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这场斗争结果表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不可抗拒的。今天重温这场斗争,对于总结革命斗争经验,指导现实斗争,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一) 中国国家主义派是一个产生于二十年代、由一小撮法西斯主义的无耻政客所组成的极端反革命的派别。它和国民党右派一样,都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它产生于二十年  相似文献   

17.
由北伐战争开始到“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广东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和国民党右派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斗争。从中山舰事件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就积极勾结帝国主义,向蓬勃发展中的广东工人运动进攻。北伐战争一经开始,右派为了加紧篡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领导权,其进攻更变本加厉。广东四十万工人(?)面临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右派的联合威胁,仍然不稍畏怯,赤手空拳,对敌人英勇斗争和反击,历时凡九个月之久。虽然最后终于因为反动势力的强大和我方策略上的缺点和错误,到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北京大学的辉煌不是因为学术水平,而是因为倡导民主与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陈独秀是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是北京大学辉煌历史的直接创造者。陈独秀能够长北京大学文科,全赖蔡元培的赏识。蔡元培为使陈独秀能够顺利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不但替陈独秀编造了“日本东京日本大学毕业”的假学历,还替陈独秀编造了“曾任芜湖安徽公学教务长、安徽高等学校校长”的假经历。陈独秀长北京大学文科后,积极“整顿北大”,并引进优秀人才,使《新青年》的作者汇集北京大学文科,开创了北京大学文科的光辉历史。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是我们党最早认识武装斗争重要性和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早在旅欧勤工俭学期间,就曾研究法国工人运动的经验,认识到工人运动与军事运动相结合实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指出“法国工人同军队一旦能联络起来,这事便有了希望。”①一九二四年一月,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形成后,加快了革命的步伐,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五年,扫荡了广东的反动势力,一九二六至一九二七年,举行了胜利的北伐战争。在这场空前广大的人民大革命中,站在历史潮流前面领导的,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优秀的共产党人。在斗争中,周恩来同志站在毛泽东同志一边,同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作战,同国民党右派作战,同时也同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作战,卓有成效地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相似文献   

20.
1929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开除陈独秀党籍,这个消息传到苏联后,1930年年初,苏联中国问题研究院召开了三次研讨会,讨论中国的机会主义和中国大革命的历史。会议以后,共产国际经中共中央转给陈独秀电报,敦促他去莫斯科,重新讨论他的党籍问题。这个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事实,即在开除陈独秀的党籍问题上,斯大林与中共中央向忠发、李立三等人存在分歧。斯大林的重点打击目标是托洛茨基,加上其他原因,开除陈独秀的党籍并不是斯大林所希望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