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韩贸易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中韩贸易发展不平衡的六大特点。第一,贸易逆差在中韩贸易中所占比重较大;第二,中韩贸易逆差的阶段性增长比较突出;第三,中韩贸易不平衡主要是韩资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引发的;第四,中国对韩国贸易的逆差产品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第五,韩国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频繁设置贸易壁垒;第六,中国对韩国产品的反倾销措施力度加大。然后针对这些特点,相应地提出了消除中韩贸易不平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吴艳  晏琼 《学习与探索》2012,(12):114-116
近年来,中国与荷兰的贸易发展迅速,2010年荷兰已成为中国第十二大贸易伙伴,第六大出口市场。但是,中荷之间的贸易结合度指数较低,表明中荷之间的贸易依存度还不高,说明两国贸易还存在着较大的发展潜力。中荷在贸易往来中基本反映了各自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但都有部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对对方出口时未能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这也是今后中荷贸易拓展的方向。中荷两国的贸易结构逐渐倾向于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这与中荷贸易中转口贸易比重较高有很大关系,也是两国资源禀赋差异和行业内技术差距的体现。中荷应进一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推动两国贸易持续增长,提升两国的贸易规模和水平,提高两国的贸易结合度。  相似文献   

3.
郭界秀  朱廷珺 《社科纵横》2007,22(12):32-33
CAFTA是中国-东盟顺应世界区域一体化大潮的战略选择。本文从中国-东盟间存在的贸易逆差状况入手,分析了CAFTA产生的贸易效应,笔者认为CAFTA的建成会产生巨大的贸易创造效应,而贸易转移效应则不明显。随着贸易创造效应的不断显现,中国-东盟间的贸易逆差会进一步扩大,逆差扩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分工的深化、国际产业的转移以及中国自身因素的影响,逆差的存在并不代表是利益损失,而是整个世界资源配置优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已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但服务贸易发展仍然比较落后,存在诸多问题.中国香港的服务业与服务贸易起步较早,发展速度快,综合实力较强;中国台湾的服务贸易与服务业是从1980年蓬勃发展起来的,受别国连锁服务的影响很大;日本和韩国,服务贸易的出口在近20年来的增长都比较稳定,但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香港政府的完全开放政策,日本和韩国的逐步开放对策,都很好地促进了他们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展.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同在亚洲的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台湾比较分析,可以找出有利于自身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政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近年来中日贸易发展状况的回顾与展望,可以判定两国贸易关系出现了新特点:贸易规模急速扩大;贸易收支渐趋平衡;日本更依赖于中国;贸易结构以水平贸易分工为主;受金融危机影响,中日进出口贸易额均大幅下挫,但表现出复苏征兆.准确及时地把握中日贸易关系的新动向,有助于我国政府制定正确的对日贸易战略.  相似文献   

6.
倪淑慧 《日本学刊》2020,(4):109-128
贸易企业应对汇率、石油价格等因素变动的能力,实际上是由本国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和财政政策等长期因素决定的;这些长期因素使一国贸易收支呈现阶段性演变特征,因此是判断贸易收支走势的关键。进一步而言,进出口收入弹性的对比可以作为贸易收支阶段的判定指标,当出口收入弹性与进口收入弹性之比大于1,一国贸易收支通常处于顺差状态,反之则处于顺差规模缩小或逆差状态。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在实证验证贸易收支模型的基础上,对日本贸易收支趋势进行了预测,发现2020—2022年其贸易收支走向逆差的趋势十分明显;从收入弹性比考察,日本在2005年后出口收入弹性远小于进口收入弹性,表明日本贸易收支转向逆差是长期趋势,而不是短期现象。这是因为人口老龄化等引致贸易收支逆差的因素已经持续较长时间,而金融危机后的逆全球化浪潮,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也大大加快了日本走向贸易收支逆差的速度。  相似文献   

7.
高新才  梅兰 《社科纵横》2012,27(12):38-41
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毗邻,借助于WTO和上海合作组织两个平台,双方在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上有着广阔的前景.本文运用引力模型对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贸易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人口数的变化对两国贸易额的影响不大,但是吉尔吉斯斯坦人口数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两国的贸易额;两国的GDP对贸易额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但是制度因素对贸易额的影响不断增强.中吉两国必须在充分发挥多重优势,改变贸易结构,构建机能性贸易体制方面做出努力,以促进中吉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8.
由于日本经济处于长期的相对停滞,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使得两国经济规模并驾齐驱。在这一过程中,中日两国间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市场取代美国作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地。与蓬勃发展的经贸关系相比,中日两国间的制度合作却毫不进展,落后于整个东亚地区的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9.
唐铜生 《创新》2010,4(2):10-14
利用翔实准确的进出口数据,对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状况、中国与马来西亚贸易结构及贸易优势,中马两国之间同时存在互补和竞争的分析,两国的经贸发展应向贸易平衡,增进产业互补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尽管中印两国贸易绝对额增长迅速,但是双方贸易相互依赖程度以及贸易的互补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SMART模型测算的结果显示,中印FTA的建立会让中国和印度同时获得贸易增长带来的好处,并且减让前关税水平越高的产品将获得越大的贸易增长。为此,中国与印度应该携手共同推进双边FTA建设,具体采取的对策包括:推动中印多层次交流、不断提高两国市场的透明度、尽快建立贸易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和临时保障机制、优先解决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积极推动中印贸易投资便利化等。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泰两国地缘差异性及资源禀赋互补优势,双边水果贸易合作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贸易总量持续增长,贸易地位日益凸显,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中泰水果贸易合作中仍存在着:水果种类单一、深精加工有限、附加值较低、互补优势尚未充分挖掘、贸易便利化水平不高、国际与地区竞争激烈等突出问题.在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新形势下,中泰两国应充分立足互补性优势,构建水果商品贸易信息合作平台,增强宣传与培育特色品牌,完善运输渠道与减低物流费用,挖掘国内潜在市场,促进双边水果贸易合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一中日经济贸易关系自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总的形势是稳步向前发展的。1973—1989年,中国对日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135亿美元上升到196.554亿美元。其中,1987年、1988年中国对日贸易逆差分别为36.759亿美元和31.35亿美元,截止到1988年,我方累计逆差已达200亿美元相当1990年对日贸易全年总额。随着两国贸易的扩大,日本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我国1987年、1988年对日进出口即占我国当年进出口总额的19.9%和18.5%。1991年1—5月,日本对华出口即达29.8亿美元,比1990年同期上升3.6%,而同期从华进口上升26%,达54.7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中日关税、汇率政策与中日贸易问题.笔者研究发现,如果中日两国发生了双边关税制裁,则日本增加关税不一定会引致中国贸易收支变差、日本贸易收支改善.并且,一般来说,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会引致中国贸易收支变差、日本贸易收支改善;反之,则相反.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可能伴随有中国贸易收支改善、日本贸易收支变差.在中日双边关税、人民币实际汇率以及中日总产出同时变动的情况下,则中日贸易收支取决于中日两国关税变动、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以及中日总产出变动等力量之间的对比,仅从中国某一政策变动就得出对日本贸易收支不利的论断是没有理论依据的.  相似文献   

14.
论新阶段中日贸易五大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最近几年中日贸易发展状况及其相关要素的全面考察与系统分析,可以初步判定在中日双边经济关系乃至两国经济发展中居重要地位的中日贸易,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并表现出如下五大特征:一是增长态势层面的"稳步扩张型",二是动力机制层面的"良性互动型",三是收支关系层面的"中方逆差型",四是商品结构层面的"水平竞争型",五是贸易方式层面的"投资主导型".准确把握这些特征,对推进中日经济关系的顺利发展、充分发挥双边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意义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及韩国与中国之间工业合作和技术合作的某些战略 ,而这些战略对于两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是互利的。它们不仅能够进一步发展两国的经济关系 (贸易、投资以及技术贸易 ) ,而且可以对贸易摩擦的缓解作出贡献。自中韩两国 1 992年 8月 2 4日建立外交关系以来 ,在中国与韩国的贸易平衡过程中 ,这种贸易摩擦与累进赤字(accumulateddeficit)是紧密相连的。在 1 992~ 2 0 0 1年期间 ,韩国对中国出口的年均增长率上升到 2 4 % ,较之于其总出口量的年均增长率 ( 7.8% ) ,这一数字竟高出三倍之多。另一方面 ,韩国从中国进口的年均增长率为 1 5 % ,…  相似文献   

16.
贸易企业应对汇率、石油价格等因素变动的能力,实际上是由本国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和财政政策等长期因素决定的;这些长期因素使一国贸易收支呈现阶段性演变特征,因此是判断贸易收支走势的关键。进一步而言,进出口收入弹性的对比可以作为贸易收支阶段的判定指标,当出口收入弹性与进口收入弹性之比大于1,一国贸易收支通常处于顺差状态,反之则处于顺差规模缩小或逆差状态。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在实证验证贸易收支模型的基础上,对日本贸易收支趋势进行了预测,发现2020-2022年其贸易收支走向逆差的趋势十分明显;从收入弹性比考察,日本在2005年后出口收入弹性远小于进口收入弹性,表明日本贸易收支转向逆差是长期趋势,而不是短期现象。这是因为人口老龄化等引致贸易收支逆差的因素已经持续较长时间,而金融危机后的逆全球化浪潮,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也大大加快了日本走向贸易收支逆差的速度。  相似文献   

17.
1990年代以来的中日贸易扩张 ,以两国极不对称的经济表现为背景 ,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与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 ,显然并未妨碍两国贸易规模的扩张。本文以非对称经济增长下两国贸易规模扩张为出发点 ,就 1 990年代以来中日贸易扩张的特征、基础、贸易模式及其变化趋向等问题 ,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提出如下看法 :( 1 )产业结构差异与产业竞争力差异是中日贸易扩张的基础 ;( 2 )目前的中日贸易模式带有强烈的“李嘉图模式”特征 ,属于发展层次不同经济之间的贸易 ,但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贸易模式正在抬头 ;( 3)促使中日贸易模式变化的基本因素是要素禀赋变化 ,而在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的变化中 ,要素流动尤其是直接投资流动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莹  熊涓 《学术交流》2007,(10):98-100
当前,各国经济竞争的重点已经由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进行了转移。日本、韩国也日益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并将服务贸易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两国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增强,服务贸易业绩迅速提高,进出口额均居世界前列。然而,通过对日韩服务业内部结构、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标的分析发现:日韩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并不具备比较优势,因此,两国政府在服务贸易发展中选择"渐进式"模式,一方面引入国际竞争;另一方面,给予本国暂不具备竞争力的服务行业政策及管理上的双重支持。这些做法对于中国发展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具有极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贸易增长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日本丧失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这与日本1999年以来对华投资增速放缓、占外商对华投资中的比重下降有着密切关系。只要日资企业继续提升投资结构和技术水平,从边际产业转向比较优势产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就能带动设备和产品对中国的出口,使中国从日本进口增长速度和规模始终保持领先地位。这样,日本仍有可能恢复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赵伟  贾玉平 《浙江学刊》2003,(1):160-165
1990年代以来的中日贸易扩张,以两国极不对称的经济表现为背景,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与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显然并未妨碍两国贸易规模的扩张。本文以非对称经济增长下两国贸易规模扩张为出发点,就1990年代以来中日贸易扩张的特征、基础、贸易模式及其变化趋向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提出如下看法(1)产业结构差异与产业竞争力差异是中日贸易扩张的基础;(2)目前的中日贸易模式带有强烈的“李嘉图模式”特征,属于发展层次不同经济之间的贸易,但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贸易模式正在抬头;(3)促使中日贸易模式变化的基本因素是要素禀赋变化,而在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的变化中,要素流动尤其是直接投资流动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