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形声字的历史类型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慎最先发明形声字的义蕴,他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黄季刚先生解释道:“事者,其义,其语根;名者、其名,其本字。凡字必有所从受之义而后演为一名,故曰以事为名;形声之字其所从之字多由假借,如以戍为悉,以右为又,是声正是本字之声,而以同声之字代之,故曰取譬相成。”(手校《大徐本说文》批语)按他的意思,形声字的创造,基于语言中的语根(主要是语词,也有语素),就是“以事为名”;取声音相同相近的字来表达语根的声音,就是“取譬相成”。黄氏在这里没有明文提及形声字的形符,但从“相成”二字可以知道,其中是包含了形符的。黄氏的解释于许意于训诂可谓皆圆通周至。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审美知觉论李天道登临探索,遇物斯感,审美活动的发生与开展,都离不开审美感知觉对外物的感知遇合。《易·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  相似文献   

3.
《书经》亦称《尚书》,简称《书》,“六经”之一。唐经学家孔颖达疏曰:圣贤闹教事显于言,言惬群心,书而示法,既书有法,因号曰书。后人见其久远,自于上世,尚者上也,言此上代以来之书,故曰尚书。这个“上代”是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挂,造书契,以代结绳之  相似文献   

4.
后羿射日,是我国古代著名神话之一。然而,世人却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如羿射九日说、羿射九乌说、两羿说等。而这些都并非历史事实,其真正的来源是《尚书·胤征》篇对于羲和的一桩冤案。羲和并非沉湎于酒之人,而是一位刚正不阿的忠臣。后羿谋权篡位,掌管日月之事的羲和便不为其颁历。不料,日食出现,"君弱臣强"之流言纷起。后羿恐慌,便嫁祸于羲和,并派胤候征伐之,以安定民心。射,通斁;日,代指日食。射日神话之源,实为后羿厌恶日食之流言,后由胤候射杀羲和演化为后羿射日之神话。此过程蕴藏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如英雄崇拜心理、民族融合需求、和平安定愿望等。历史中的国贼演化为神话里的英雄,这正是社会和谐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5.
一作者于斯编《凡例》对书名尝有明确阐释:“地道静而有恒,故曰方;博而职载,故曰舆。……是书以古今之方舆,衷之于史,即以古今之史,质之于方舆。史其方舆之乡导乎;方舆其史之图籍乎。苟无当于史,史之所载不尽合于方舆者,不敢滥登也。故曰《读史方舆纪要》。”意味它是“以史为主,以志证之”的历史与地理揉合在一起的沿革地理学著作。此书最早的刊本  相似文献   

6.
伏羲,又作虑牺、宓羲、庖牺、庖牺、炮牺、皇牺、羲皇等。伏羲诞生于距今8000年左右的古成纪,即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大地湾莲华(洲)一带地方。伏羲以发明了影响东方人的思维的八卦等12项伟大发明为标志,将历史带入文明时代,并且经历了由信史(存在)——神话(追溯)——信史(科学)三个循环演进的历史阶段,一直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受到全民族的顶礼膜拜。  相似文献   

7.
四岳是尧设四时之官,渐变为一个世袭家族。舜时因功得祚国、赐姓、命氏。四岳出自羲和,羲和出自重黎,重黎家族是炎黄集团中,垄断祭祀的家族。四岳是姬姓后裔,又是姜姓所生,故姓姜。夏代仲康时,四岳家族因日食事件受重创,封地被夺,其后人以先人官名命氏,称岳氏。  相似文献   

8.
《史记·高祖本纪》中记:“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知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建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相似文献   

9.
孙奇逢是身跨明清两代的著名心学大师。其思想造诣颇深,而犹精于《易》学。他深刻地理解“《易》以道阴阳”(《庄子·天兀》)的根本思想。如说: “《易》以道阴阳”。其理止此矣,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读易大旨》卷三。以下引此书,仅注卷次) “《易》以道阴阳”。阴阳之道,不幽明、死生、鬼神之理而已。(同上)这就是说,“道”是“一阴一阳”,是“幽明、死生、鬼神之理”,外此,将无处寻“道”矣。他从“一阴一阳”中发现了世界本质,如曰: “《易》有太极”,乾坤之生生而子息者是。(同上)这就是说,所谓“太极”,无非指“乾坤之生生而不息”罢了,“而实非另有一物立于两仪器象之前也。”(同上)“太极”不离两仪四象,是犹“形上形下不离形字”(同上)的  相似文献   

10.
千人伊姓     
祖先伊尹“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女千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这段文字出自《史记·殷本纪》,说的是夏末有莘氏人伊尹曾寻机当了商汤的厨师,以烹调之理暗示为政之理,深得汤的赏识和重用。后来伊尹助商汤灭夏,商初佐四代五王,成为上古有名的贤相。历史上有关伊尹的记载和传说很多,  相似文献   

11.
儒家从来就将天道、自然、社群、人生一概纳入观照之中。《易传》陈述儒家先王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实际上反映了儒家整全性思维肇自远古的史影,而并非只是具有观象制器的意涵。  相似文献   

12.
有邰氏,乃炎帝神农氏姜姓的一支部落,起源于陕西眉县之邰亭,后东迁于汾水下游,称为台骀。其后有继续东迁至山东费县之台亭者,称墨台氏,春秋初被鲁国所并。一、有邰氏的起源据《左传》昭公元年:“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嘉之,封诸汾川。……由是观之,则台骀汾神也。”《史记·郑世家》也载晋平公之病是“实沈、台骀为祟……台骀,汾、洮神也”。按金天氏为  相似文献   

13.
"干"的本义为进攻性兵器。"天干"十字,实是以"甲"为冠的古兵器名字的有序排列。揭示这一隐秘的关键是:一、从文字学的角度考证"■"("甲"的最初形态)可能取象于古代"张弓引矢"的合体之形,后转为象护身之甲;再证"丙""丁"亦与兵器相关,进一步支持郭沫若等人对其余数字皆取象于"兵"的解释。二、从思想史的角度证明:作为兵权崇拜取代"性征"崇拜的时代标志,古代人借用兵器名排序天干,出于兵器为圣人所造,并仅可用于执行天讨、天伐的认识。这种"代天伐恶"的宗教观念是炎黄以来我祖反对抢掠、争利以及欺凌弱小民众等非正义战争的过程中滋生出来的,至夏、商之时成为一种天治主义的意识形态;周朝将之向人文主义方面推进,春秋时期演变为"以战止战"的战争观,从而构成了《孙子兵法》的重要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了晋太史蔡墨的一段话,其文云: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昔有(?)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故帝舜氏世有畜龙。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名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  相似文献   

15.
《左传》僖十五年,有云:“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易.乾.彖》亦云:“万物资始,乃统天”.是知数理所生,原出自然.仰观俯察,书契肇造,物观初基,于是以宣.《周髀》作则,历数方兴.日月推移,山川高下,祖庖牺而宗禹,(?)旧典于陶唐.权舆太古,世代县邈;其始源于口传,继乃备于竹帛.载籍记注,雅颂篇章,事有其实,言有其由,固未可以达少辽远,而遽视为子虚乌有也.  相似文献   

16.
钟姓源流考     
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有关专家的调查和统计,钟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8%,是当今第五十六大姓。寻根溯源,钟姓最初来自安徽凤阳东北之地,后来称盛于河南颍川,钟姓既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又是一个多源的姓氏,钟姓之源主要有四:改子为氏;以邑为氏;以官为氏;少数民族中钟姓。  相似文献   

17.
据郑樵《通志·氏族略序》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姓氏制度大致如下:“三代之前,姓氏分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故姓可呼为氏,氏不可呼为姓。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于文。”在有关姓氏制度的文献记载中,郑樵的《氏族略序》可谓记载比较详备,可信程度亦较高。联系春秋战国时代有关的其它历史文献来看,姓氏制度其实就是西周春秋时  相似文献   

18.
姓氏谈     
中国姓氏,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家族是以婚姻血缘关系结成的社会单位.我国古代社会,姓与氏最初是分开的.《通志·氏族序略》”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践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  相似文献   

19.
出征宜社、战后报社、田猎献禽于社是两周军事行动中的祀社仪式,意在获得社主的护佑,能够保卫疆域不失。宜社受脤,表明将士受国之托,戮力报国;若不用命则戮于社。战后告社,胜则凯乐以奏,败则祓社以哭。田猎献禽,是以猎物血牲于方社,以祭祀社稷山川;同时烹庖于宗庙,以祭祀先公先祖。《诗经》中诸多军征之诗,当为军社祭祀之辞。  相似文献   

20.
论翻译     
自侯官严氏倡“译事、三难信、达、雅”之说,于是吾国之谈翻译者,咸奉此三字为译学之圭臬;然亦有讥其于信达而外更求尔雅为画蛇添足者。曩读狄特勒氏《翻译原理论》一书,始知严氏之说亦有所本。狄特勒者,十八世纪英苏格兰之历史学家也;顾其人亦长文学。西历一七九○年,氏于爱丁堡皇家学会中宣读《翻译原理论》之原稿,旋即印行。自来谈翻译之术者,古罗马以还,代不绝人,间亦有粹美之作,如英人德来登、安诺德诸氏之所著者,然皆零篇碎简,专就一问题发挥,未有穷幽极微,袞然成帙,如此书之详且尽者,宜其为斯学之绝唱矣。狄氏博学洽闻,且精德、法、拉丁、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诸种文字;书中繁征广引,颇足惊人,惟其说理晓畅,行文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