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观点速读     
汪洋:只有当“人官”,才不会被骂“狗官” 近日,在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畅谈“做人为宫”之道。他警醒在场官员,只有做好了人,做官才能成为“人官”,而不会被老百姓骂为“狗宫”。汪洋要求官员做造福民众的“开拓者”。为了引导  相似文献   

2.
周文顺 《领导广角》2002,(10):31-31
日前,笔者游览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目睹过三堂正门一副对联,至今印象深刻:“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好一个“既当官又当老百姓”!我不禁心头一震:区区一个内乡县令,远在干古之遥。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有着浓厚官本位的传统的国家,“官面子”之大自不待言。面子最大、最威风十足的“官”,当然要数那些个垄断了第一人称“朕”(秦以前人人可用,秦朝开始为皇帝专用)的皇帝,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士,率士之滨,莫非王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的官面子大矣哉!从皇帝往下数,各级官员的面子也都大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处人看品质,做官先做人。人品不正,难以做好官,官风不正,难以做好事。一个人的品德如何将直接决定其做事的性质、方向和结果。  相似文献   

5.
“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都离不开一个“怕”字。当官的自然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古人所说的“官有所畏”。“官有所畏”,实际上是一种忧惠意识。越是仕途顺利,越要管好自己,注重名气,越是权高位重,越要警钟长鸣,抵制诱惑。  相似文献   

6.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县级领导的一件首要工作,那么对于各县区领导干部来说,这个科学发展观究竟有哪些内涵,又怎么去做呢?《农民日报》近日在头版头条对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县委书记李风臣的发展观作了一个阐释,颇具新意,归纳如下,供县级领导参考。当好“父母的官”——人本观:源于宋代的“父母官”一词本意是对管理“父母之邦”官员的通称,可演绎至今,往往成了部分地方官员“自为父母,颐使臣民”的代称。李风臣说,不做“父母官”,愿当好“父母的官”。胡锦涛总书记讲,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作为“父母的官”,  相似文献   

7.
吴英 《领导广角》2001,(8):22-23
“县委书记”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是一个地方最大的官;一方面他在行政级别中是个“小官”。如何处理这“一大一小”的关系,是县委书记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8.
好官汪洋湖     
《领导广角》2001,(11):12-12
在关东大地,长白山下,松花江畔……人们都传诵着一个廉洁奉公的名字,赞颂着一种勤政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个名字就是优秀共产党员汪洋湖,这种精神是共产党人特有的、代代相传的精神。我们的记者、编辑读过一千篇一万篇文章,但缺少像今天这样感动、这样激动,展读《我骄傲我有一个这样做官的爸爸》这篇好文章,我们很多同志的眼眶湿湿的,大家不约而同地说,“好官”、”好官”、”好官”……这是一篇多好的文章,汪洋湖是一位多好的官。  相似文献   

9.
1、告别“官本位制”,给企业家提供一个决策开放、行政开放和信息开放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0.
张政  蒋燕 《领导广角》2003,(4):10-10
自去年11月份召开党的十六次代表大会以来,政坛内外的人士普遍感觉到政坛上频频出现的新气象,专家们认为,这体现着一种“官”念之变,是传统“官”念正在向现代“官”念的一种转换。  相似文献   

11.
官瘾     
古老的中国,素有“官国”之称,官国者,官本位之国也。元代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猪、八民、九儒、十丐”之说,颇能反映官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尊贵地位。清谚云,“升官发财”,道出了官与财的关系:要想发财,就要做官,官做得越大,财也就越多。清代法律中,官是享有特权的,官可以不与平民在公堂上对质,可以不亲自在法官面前答辩。  相似文献   

12.
张鸣  龚怡端 《领导文萃》2006,(1):119-122
清末官场上据传有三屠,张之洞为“士屠”,袁世凯为“民屠”,岑春煊为“官屠”。张之洞得名大概是因为他主张废科举,断了大批“士”的上升之路;袁世凯则是因为镇压义和团,杀了不少大师兄、二师兄之类的团民;而岑春煊的“官屠”之名,却是从他立志整顿吏治这儿来的。岑春煊的发迹是因为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西太后老佛爷仓皇出逃,一路上缺兵少将,餐风露宿,担惊受怕,在这紧要关头,第一个赶来勤王的地方官,就是岑春煊。有岑带来的千把兵马,不管顶用与否,老佛爷总算心里踏实了许多。从此以后,当时还是个按察使的岑春煊,深受老佛爷的宠信,一路官…  相似文献   

13.
问题     
《领导文萃》2011,(5):134-135
荫官制度已发展为“照顾”官员子女的“显规则” 眼下,彼此照顾是很多官员之间已然达成的默契。甚至成为一些地方的“显规则”。而且,这样的“照顾”心态也是渊源有自。历代都有荫官制度,官只要做到足够大,子孙后代无须考试,便可直接为官,官阶越高,“荫”得越多。  相似文献   

14.
《决策探索》2010,(2):48-48
中层领导,就其位置,处于上层和下层的结合点上;就其身份,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是“官”和“兵”的统一;就其工作,专业性较强,不是杂家而是专家;就其职责,比较具体:布置、检查、总结、反馈——都要亲自考虑、亲自动手。根据这些特点,要做好中层领导的工作,有其特定的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15.
关于“护短”,人们总是视其为不良行为,认为“护短”是一种不能正视错误的表现,是溺爱的代名词。而我却认为,对于领导尤其是一把手来说,有的时候,“护短”是一种管理的艺术,科学合理地运用“护短”艺术,非但不会将下属宠坏反而会增强领导的效果。护“民”不护“官”。所谓“民”与“官”,是指班子成员与普通下属,机关干部与黎民百姓。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之间由于某种原因总是会发生一些冲突,而处于优势地位的总是“官”。作为单位的一把手,处理这样的冲突,必须正确把握度,处理时在心理上要稍稍倾向于“民”,即便责任对半,也应对“官”处罚偏…  相似文献   

16.
《决策探索》2013,(24):1-1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楹联,乃是清康熙年间河南内乡一位名叫高以永的知县所撰。其语虽浅显直白,却饱含着古代官吏对为官之道、为政之德的独到见解。以古鉴今,其中的“官念”“民念”的观点,给人以启发。  相似文献   

17.
当领导的很忙,但不能忙得没有一点时间去思考问题,否则就会成为一个“糊涂官”。身为领导,应经常用心去反复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我凭什么当领导”不同的人当领导有不同的当法,比如,有的人是凭德才当领导,有的人是凭经验当领导,有的人是凭吃苦精神当领导,有的人是凭关系当领导……作为一个现任领导者,应经常扪心自问:我现在是凭什么在当领导?领导的“官名”虽可由上级封出来,但领导的“官威”是靠上级树不起来的。一个领导如果没有几招能让上下称道的真功夫,这个“官”就会当得有其名而无其实。毛泽东同志早在1939年就说过这样一句话:“…  相似文献   

18.
先为人,还是先为“官”?民为“本”,还是“官”为“本”?人生、入党、掌权究竟为的是什么?这些是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基本问题。要真正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实践“三个代表”,切实做到“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相似文献   

19.
做官容易吗     
做官,是很不容易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话虽然各代都有,但真能做到的,可谓寥寥。能够清廉正直,不大刮地皮,也便算得好官了。做官,也是最容易的。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官”有如下妙解:“出则舆马,入则高坐;堂上一呼,阶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此名为‘官’。”这样的  相似文献   

20.
贺海峰 《决策》2009,(1):20-22
李军曾经表态:“我不在贵阳干几件事,到贵阳来当这个市委书记干什么?”他希望自己在离开贵阳的时候,老百姓们会说:这个人是一个清官,是一个勤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