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市老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全国老龄委的指导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实施城镇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上,把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及时推出一系列政策和配套措施,努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水平,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健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实现了天津市养老事业从救济型到普惠型的历史性跨越,促进了老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孙永勇 《城市》2009,(1):54-57
一、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应该首先在县域对接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是二元经济一体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实现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全国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马上推行全国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当前,最重要的是先要找到一个起点或是一个切人点.然后分阶段采取措施来逐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城乡二元化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与社会治理结构,在一定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负面影响逐渐涌现。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城乡二元化出现的原因与负面印象,进而从制度建设与顶层设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为全国城乡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位列"五个统筹"之首的统筹城乡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思路和重要方法。近年来,成都、杭州、南京、嘉兴、新乡等地,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行了深入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很多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必须牢固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当前,全社会正处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  相似文献   

5.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但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长远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决定了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能够有效地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城乡社会保障统筹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挑战,例如:城乡之间在管理机制上的差异、立法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城乡之间的发展存在差异性、统筹的层次较低等一系列问题与挑战.所以,在实施城乡社会保障统筹的过程中,要协调好城乡之间的发展关系,对城乡社会保障统筹进行统一的规划,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范围,应当加快社会保障立法这一方面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完成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健全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英国城乡统筹政策对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革命后,英国迅速开启了城市化进程,在经历了早期城市化带来的城乡失衡、城市居住环境恶化和生态系统破坏的教训后,英国政府开始了对城乡统筹政策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世界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经验。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快速推进,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矛盾逐渐凸显,这些矛盾的解决需要我们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统筹、联动发展的城乡一体化道路。当前处于工业化后期的中国,面临着与工业化时期的英国几乎相同的城市化问题,因此,有必要学习英国的城乡统筹经验,以为我国的城乡一体化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8.
青舟 《城市观察》2013,23(1):1-1
推进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然而,在原有体制框架下,忽视了城乡有机联系,孤立地进行城市和乡村建设,传统的发展模式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因此,我们只有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才能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才能促进城乡互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农互惠,进而实现城乡统筹的一体化发展;我们只有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才能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才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进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瑞金的尊重农民意愿的城镇化建设,新余的精美特新统筹城乡发展模式,都让我们看到了城乡一体化为人民谋的福祉。然而,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个涉及社会各个层面的大课题,具体到各县市、地区,以及各项政治制度、经济政策,随着这项工程在各地的逐步推进,其中的问题和矛盾就会慢慢凸显出来。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曾说过,城镇化的本质是农民进城。也就是把农民的身份变成市民。从农民变成市民并非只是改掉户籍那么简单,涉及户籍制度、资源再分配等等,不是  相似文献   

10.
吴清  龙琛 《现代妇女》2014,(11):150-151
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带来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巨大差异,并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要素,本文在探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统筹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在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大格局下,以河北省第一经济增长极定位的唐山市曹妃甸区,在新的战略机遇面前,如何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以实现第一经济增长极发展目标,是需要全市、全区上下共同探讨并认真加以实践的。目前唐山市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客观上还存在一定的城乡差别。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则成为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大格局的必然选择。如何统筹城乡发展?笔者认为,首要的是要解决好"三农"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是打破城乡分割体制,建立起城乡统一制度,以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只有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好,在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中逐步减少农民,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降低农业比重,工业化和城市化就有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成都市老龄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城乡统筹科学发展战略,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13.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农村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城市发展也需要农村的促进和支持。统筹城乡发展旨在建立一种城乡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统筹城乡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趋势。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并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此提上了日程,在历次重要会议中也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浙江省绍兴市为例,介绍了推进城乡区域供水一体化的3种模式以及取得的一些成效,特别指出了推进城乡区域性供水还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城乡统筹就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在深入推进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制度的约束,制约着城乡统筹稳定就业与充分就业的实现,需要以制度突破保障城乡统筹就业的推进。  相似文献   

16.
正如重庆模式所要展示的,公共服务的充分化供给和均等化供给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走向城乡一体化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7.
五年来,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发展工作,在思想观念上、方式方法上、工作推进中形成了清晰的思路。总的说来,妇女发展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确立了新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教育培训的新跨越,工作方式的新突破,工作领域的新拓展和工作水平的新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上海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层次问题突出表现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明显,促进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郊区人口持续导入,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要求提高;农村土地和产权制度改革滞后,深化改革的条件尚不成熟;郊区城市化进程加速,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亟待转变;新城和小城镇等城乡统筹载体建设有待加强。上海城乡统筹发展要牢牢把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成果共享化、发展权利平等化内涵,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互动发展,以推进新型城市化战略为主攻方向,以加强城乡规划一体化为前提,以加快新城开发建设为突破口,以土地管理、集体产权、社会管理制度改革为支撑,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努力实现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方式、优化城乡资源要素流动方式、优化城乡统筹发展方式,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近几年的发展态势来看,中国城市城乡一体的全域城市稳步发展,正处于城乡一体的初现阶段向快速发展阶段的转换阶段,城乡一体发展呈金字塔型、层次性、梯度性分布,但区域内城市发展差距趋向收敛。缘于中国城市的发展历史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在287个内陆城市中,大多数城市的城乡一体发展水平较低。城乡要素互动水平较低,忽视农村孤立发展城市的局面在多数城市依然存在,城乡之间缺乏有效、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城乡网络体系仍在构建之中,城乡隔离现象严重,城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差距明显,城乡差距较大,城市化进程难以满足工业化进程要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也逐渐增多。从总体上看,由于缺乏工业化和科技能力依托的超前城镇化、现有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城乡两元管理体制的阻隔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和作用,现阶段失地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境遇尚不能尽如人意;他们中有较多的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对于当下生活现状的不满和未来生活前景的忧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