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四川藏区"跳锅庄"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瑾 《中国藏学》2002,(4):79-84
"锅庄"是藏族民间歌舞,它流行于四川、云南等省的藏族地区及西藏昌都一带.本文通过对四川藏区传统民间歌舞娱乐方式--"跳锅庄"的探析,试图探讨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藏区的传统民间娱乐活动的发展演变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族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适应过程和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本文先从法理上论证法律与习惯的内在关联性,然后再从历史维度考察两者的演化渊源,进而得出结论:法律与习惯不仅要相互尊重、相互补充,更是可以互动的.基于此判断,本文主张以互动性为基点,以"法律习惯化与习惯法律化"为主线,重述习惯与法律之关系.法律习惯化就在于法律应该具有习惯的习俗化面向、生活化面向、民意性面向、本土化面向.其目的在于:赋予法律以习惯的内容,赋予法律习惯的特性,以此构筑法制现代化的"依赖路径".习惯法律化即是习惯向法律转化或借助于法律从而使习惯的功用得到更大的发挥,在当下中国,它主要通过纳入和转化两种方式实现习惯法律化的.其目的在于:使习惯的功用借助于法律得以"硬化"或最大化,使习惯的价值与精神得以与法律相通或重构.两者融洽的效果应该是:法律经由习惯、习惯通过法律而共同构织人类生活的意义之网.  相似文献   

3.
本文先从法理上论证法律与习惯的内在关联性,然后再从历史雏度考察两者的演化渊源,进而得出结论:法律与习惯不仅要相互尊重、相互补充,更是可以互动的.基于此判断,本文主张以互动性为基点,以"法律习惯化与习惯法律化"为主线,重述习惯与法律之关系.法律习惯化就在于法律应该具有习惯的习俗化面向、生活化面向、民意性面向、本土化面向.其目的在于:赋予法律以习惯的内容,赋予法律习惯的特性,以此构筑法制现代化的"依赖路径".习惯法律化即是*-7惯向法律转化或借助于法律从而使习惯的功用得到更大的发挥,在当下中国,它主要通过纳入和转化两种方式实现习惯法律化的.其目的在于:使习惯的功用借助于法律得以"硬化"或最大化,使习惯的价值与精神得以与法律相通或重构.两者融洽的效果应该是:法律经由习惯、习惯通过法律而共同构织人类生活的意义之网.  相似文献   

4.
正蓝印染,是湘西民间传统而古老的印染技艺。在土司王朝统治湘西的800年里,民间印染工艺与湘西人日常生活紧密相伴。清代"改土归流"政策加快了湘西的发展进程,中原汉族文化技术的进入也加快了湘西印染工艺的发展进程。到19世纪下半叶,整个湘西的染织行业,从业人员达到数万人,这个时期成为湘西民间染织行业的鼎盛时期。经过历史的洗礼,如今,湘西是湖南省唯一完整保留民间蓝印染工艺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瑶族崇拜社王,有较悠久的"做社"(祭社)历史."做社"是一种民间宗教仪式,同时也是宣讲习惯法的一种方式.广西金秀郎庞瑶族在20世纪50年代停止举行"做社",至80年代末恢复.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通过对"做社"活动的描述,讨论现代化进程中瑶族习惯法的保留与变迁,分析现代化对瑶族习惯法的具体影响,探讨现代化变迁中瑶族习惯法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6.
"家西番"地区祭灶神习俗的象征符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西番"人的民间灶神信仰呈现了藏民族传统习俗与汉式灶神观念融合为一体的特色.本文拟从"家西番"人祭灶神习俗的象征符号意义入手,探索在民俗文化现代化进程中"家西番"民俗变异融合的规律,思考"家西番"人作为一个特殊的族群,如何实现族群的认同和加强自我主体性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右派分子龙云说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是"一个祖先","同系一族,因地异名,住在昆明的人可以叫做'昆明族',住在北京的人可以叫做'北京族'".这种否定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反动论调,实际上是国民党反动派的老调重弹,是和蒋介石的臭名昭彰的"中国之命运"一书的论调完全一样的.对于这种反动论调,我们可以用事实把它粉碎.我国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从最早的史料中,就可以找到"华夏"、"夷"、"狄"、"?"、"羌"等等,当时,"?井而饮,耕田而食"的和那些"逐水草而居"的各族之间,就有着显著的差别.在历史上,有的民族曾在祖国的局部地区建立过统治权,有的曾统治过整个中国,如蒙古族和满族,这是一般人都知道的;有的民族由于地处边远,解放前在民族压迫制度下,和其他民族接触少,因而不为人知道或者很少为人知道.但是它们并不因为别人不知道而不存在.  相似文献   

8.
龙杰 《民族论坛》2013,(7):33-34
正绣花鞋垫,是土家族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是由土家姑娘的日常爱好,渐渐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具有民族风情的民间传统工艺产品。土家姑娘自古就有挑花绣朵习惯,当地人们也常常以工艺水平高低来评判她们是否心灵手巧。"男儿看田边、女儿看鞋垫"。这句流行于土家族地区的谚语,就是对心灵手巧土家女儿织出漂亮绣花鞋垫的褒扬。  相似文献   

9.
"私了"作为民间社会的解纷实践理性,源于民间对正义的自我解读以及作为解纷资源的可及性。在西部民族地区,"私了"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私了"被视作无可争议的民间理性而被交往共同体或利益共同体支持,"私了"的结果契合民间正义且与国家法无根本冲突而为官方容忍;另一种是因"私了"的程序与结果规避国家法,稽越了民间社会对正义应有的自治底线,而对国家法造成颠覆的情形。对"私了"问题的研究志趣在于肯定其价值合理性的同时,使其理性层面的价值不纠缠于理论争论与描述中,而是通过规范法学的技术,使"私了"这类民间规则从"经验合法性"上升至"规范合法性",为国家法与民间法的软性融通提供智识贡献。  相似文献   

10.
试论近代昌都地区的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1840-1949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川 《西藏研究》2005,27(3):19-24
中国藏区的民间信仰中神灵众多、由来庞杂、颇具民族特色和历史传统,经历漫长岁月而世代传承。它们在当地民众的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影响,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社会习俗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在简要概述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近代史(1840~1949年)上的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坛庙后,认为昌都人民的信仰习惯,与藏区其他地区有所区别,在中国藏区众多的信仰习俗中占有不容忽视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甘青两省民族走廊地区的民间信仰种类繁多。处于不同族群文化边界的民间信仰在保持文化差异基础上实现了信仰共建。这种"族际性"民间信仰的研究为我们分析跨族群社会整合、宗教共生等问题提供了资源。民间信仰"族际研究模式"强调在以往分析模式的基础上增加族群间互化互动的分析视角,注重其所处的族群边缘时空局域与文化涵化场域,注重分析民间信仰在族群边界建构与跨越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对民间手工艺根雕与现代产品结合进行阐述,分析根雕艺术的发展现状与困境,提出根雕与现代产品结合发展的对策,希望对民间手工艺根雕的现代化发展起到积极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一男 《回族研究》2012,(4):110-113
本文以生态美学之"家园意识"为出发点对回族民间音乐进行研究,包括回族民间音乐在表演场所和思想内容上的"家园意识",以及原生态乐器所反映出来的"家园意识"。由此可以认识回族民间音乐本质上的自然性、神秘性与审美性。  相似文献   

14.
谭正航 《民族论坛》2012,(18):14-18
民间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的积极功效,我国当前所采取的严格管制民间金融的基本政策具有较为严重的缺陷。民族地区民间金融规制政策的选择,不仅要遵循民间金融规制的一般性规律,也要考虑到民族地区公平发展、经济欠发达和金融资源稀缺以及民族地区传统习惯与文化规定等特殊性影响。民族地区对民间金融应采取疏堵并举、综合引导基本政策,应利用国家扶持政策和民族自治立法权,率先承认民间金融正当法律地位,并建立完善的规制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根,也是最有民族性、社会性、文化性以及群众性的舞蹈形式。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人们艺术审美的迫切需求以及舞蹈艺术的现代化,原生态的民族民间舞已经完成了从民间到课堂的舞蹈场域转换,自娱性的民间舞蹈在当地蓬勃发展的同时,逐步转换为专业的舞台表演形式。本文通过对民族民间舞蹈的舞台化发展现状,民族民间舞从"原生态"走向"舞台化"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侗族民间信仰具有经济功能,能助推侗族地区现代经济形态形成;它包孕了适度理性主义精神,并能孕育和发展一些现代精神品质;同时它有助于规避或弱化现代化的潜在危机,因此侗族民间信仰具有促进现代化的功能,是侗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中可资利用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族源、语言、宗教和习惯等,国家法当进入这些特殊"乡土社会"之时,其与当地习惯法的冲突自然不可避免。在社会转型、价值多元的当代中国,如何实行避免脱离本土资源的"法治"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本研究从法人类学角度出发,在对西北某一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之上,分析国家法与习惯法在民族地区的冲突,探讨西北民族地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民间美术是我国民族审美、创造最本质的精神,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十分紧密的关联,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劳动生活中最朴质的艺术语言、艺术思想。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对民间美术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使很多优秀作品断绝传承,这对中国民间美术的良好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对此,在新时期,必须立足于现代社会背景,对中国民间美术进行创新,实现中国民间美术的现代化传承及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回顾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部氏族人宗教信仰变迁的基础上,研究指出民间宗教文化的现代化变迁与社会发展步调一致,其信体系内涵发生了嬗变。国家的在场为民间宗教信仰提供了合法性基础,且在这一体系中底层精英的作用日渐凸显,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发现信仰群体出现两极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公众的社会生活已进入移动互联时代,而河北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传播、发展,也必须深入到网络空间,才能取得可观的成果。有鉴于此,本文在论证河北民间音乐文化与互联网科技产业实现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依托河北省内高校音乐实践教学,争取同网络文化传播企业的校企合作来推动河北民间音乐文化与互联网科技产业相融合的若干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