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秦耕 《中国民族博览》2023,(13):171-173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与雕刻工艺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凭借其精湛的技巧和丰富的象征意义,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与雕刻工艺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和幸福境界的向往。本文主要就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与雕刻工艺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
回族雕刻艺术是回族建筑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形成了自己的类型和风格,其中的代表作品和人物,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价值.要保护与传承回族雕刻艺术,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也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3.
宋代是我国工艺美术史中的辉煌时期之一,在我国陶瓷史中,宋代瓷器具有极高的地位,其中蕴含的艺术审美价值值得不断深思挖掘。文章主要对宋代瓷器在造型、釉色与装饰三方面的艺术审美价值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4.
艺术与审美     
艺术和审美这两个术语历史久远,中外学者对艺术和审美这两个概念及其意涵的认识也充满争议。作为非西方社会艺术研究的补充,人类学从研究非西方社会的艺术与审美起步。而伴随着理论范式的转换,其研究重点由艺术形式及文化的多样性延展到对形式所蕴含的观念和意义的探索。在民族志表述危机之后,学界对基于哲学思考的审美研究进行了更为深刻的反思,艺术与审美的人类学研究对相关领域也产生了更广泛的影响。在当代政治、经济、科技和族群等因素裹挟下,艺术与审美研究愈发复杂,也愈发具有挑战性,人类学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5.
开封地处中原腹地,古称"汴州""大梁".历史上先后七朝定都于此,为我国少有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夷门自古帝王州"的开封就是经济文化中心,在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地表古建遗迹众多.山陕甘会馆便是其中艺术价值和建筑价值较为显著的一处.开封山陕甘会馆集宫殿建筑、商馆建筑以及清代民居建筑为一体,既有雄伟壮阔的雍容,又有着典雅韵致的精巧玲珑.其中建筑装饰的雕刻包含三种形式:木雕、砖雕和石雕.无论从选题、造型、纹饰、制作技艺还是审美心理都集中体现了中原地区雕刻装饰特色、独特艺术风格以及浓郁的中原民俗特质.  相似文献   

6.
<正>2008年8月,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举办的"中国故事"文化展示活动中,一些造型各异、功用不一的傩面具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而这些傩面具大多出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相似文献   

7.
西方人类学的艺术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依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大致划分为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三个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兴盛,人类学的艺术研究开始出现学科建构的迹象,其显要标志是艺术人类学的诞生,这是一门介于美学/艺术学和人类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内在地具有审美和文化两大属性,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艺术人类学还应走向作为审美文化批评的研究范式,这一研究范式采取一种“间性”的思维方式,将对艺术的考评放在审美与文化之间,在它们的双向交流互动中把握艺术;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田野工作基础上的文化诗学方法;而努力发挥其介入现实、介入生活的文化功能是作为审美文化批评的艺术人类学研究的目的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回族装饰艺术以其鲜明的宗教性、民族性体现了回族文化的内蕴,特别是其在伊斯兰图案艺术、阿拉伯书法艺术、精美的雕刻艺术等方面的追求,呈现出了独特的民族审美情趣和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9.
田野工作与艺术人类学、审美人类学学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讨论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学科特点,特别是在研究方法和方法论上的特征,强调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必须从田野工作出发,搜集丰富的个案,积累文化事件的大量细节,以求对特定场景中的艺术作品的意义有所认识,对艺术文本进行不同方面的阐释.此外,还根据人类学研究方法的一般思路,结合艺术和审美研究的特点,提出进行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阐释的切入角度.应该努力阐释来自田野的文化现象,用细节来说明当地人在艺术活动或者审美观建构中是如何思考、如何感觉或体现,以及如何行动的.在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研究中,掌握阐释工具和手段与把握阐释理论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0.
11.
伊斯兰建筑装饰艺术是人类建筑文明史上的瑰宝,是伊斯兰文明的物化象征标志,它以千姿百态的多样风格,广布世界各地的空间格局,成为地球村上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线。伊斯兰建筑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总结并描述中外伊斯兰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装饰艺术的风格及特征,通过列举并分析一些伊斯兰建筑实例的形态特点,可以把握伊斯兰文化艺术的特质。  相似文献   

12.
阳清 《青海民族研究》2008,19(1):169-172
<山海经>中神祗的佩饰文化,主要表现在头饰、胸饰、手足饰等方面.佩饰文化的点缀,不仅使<山海经>中的神祗曾因"异类整合"和"畸形成体"形象而致的怪诞、恐怖氛围转向世俗化、人性化,而且为我们更好地发掘和理解早期人类社会的文明状况提供了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青海同仁浪加村的人口、婚姻与家庭状况进行分析,总结了浪加村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及婚姻与家庭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现今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牧区存在鼠疫、性病、伤寒、天花等疾疫流行的情况,那里的藏族和蒙古族主要依靠社会力量(其中包括民间藏医、寺院以及人们在日常生活方面的行为规范和约束)对疾疫进行救治,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当地疾疫的防控干预不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很大的发展,疾疫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调查研究表明,近几十年黄南牧区疾疫救治与防控的进步,不仅表现为由民间自发防控向国家政府行为的转化,还表现为由治疗向预防的发展以及疾疫防控的法制化。它在某些方面改变了民众对传统社会组织与宗教的依赖程度,反映出国家力量对边远民族地区基层社会的管理在不断深入和强化。  相似文献   

15.
甘青藏族妇女社会地位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甘青藏族妇女的传统社会地位、在家庭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在藏区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贡献等三方面作了分析,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当代甘青藏族妇女的真实生活状况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6.
青海地区农业起源可追溯到六千年前。中国历代王朝及青海地方官员都先后采用“戍边屯田”、“移民屯田”、交流引进、教民农桑、引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耕技术、兴修农田水利等促进措施,推动农业生产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等方法对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居民的全民健身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制约三江源地区居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主要因素,最后针对三江源地区居民如何更好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河湟地区既是一个地理空间又是一个社会文化空间。天主教在青海的传播,是明清时代背景下,西方基督教文化在青海河湟这个特定社会空间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适应和宣传。一方面,天主教作为一种异质文化,在青海的传播表现出一些特点;另一方面,天主教在青海的传播成效不大,与适应这一地域空间而生的河湟文化的成熟性有很大关系。但无论如何,基督教文化的传入,毕竟是近代西方文化与青海地方文化的一次直接的接触和交流。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是教育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通过分析民族地区学校体育课程发展的现状 ,提出了改革体育课程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文物看青海地区多元文化的形成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自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历史上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本文通过对富含羌文化、汉文化、藏文化、北方游牧文化和中西亚文化等因素的风格独具的历代馆藏民族文物文化属性的研究,阐述今天青海独有的多元民族文化,是由历史上青海地区的各民族经过长期的彼此影响,互相吸收,互相融合而形成并发展来的。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了解民族文化的多元性,能更好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此推动我省各项事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