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回族养生旅游是对回族旅游产品的深度延伸。本文认为国内的银发市场、中年白领市场是回族养生旅游的主体,国外穆斯林市场是其潜在市场。分析了规律的行为生活习惯、科学的饮食、积极的心理养生、"东西合璧"的回族医学、独特的斋戒习俗、丰富的宁夏养生物产是宁夏回族养生旅游开发的要素。进而设计了回族农家体验游、回族休闲运动游、回族医疗保健游、回乡宗教文化游四种回族养生游产品。最后从相关部门的认识、开发模式、养生旅游规划、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宁夏回族养生旅游发展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
塔尔寺藏传佛教文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享誉海内外,成为藏传佛教文化的旅游文化品牌.但近年来藏传佛教旅游的持续过热,对塔尔寺的藏传佛教文化传承和文物保护工作等方面带来的种种影响,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之外,塔尔寺是举世闻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开放、最早实行”以寺养寺”试点和旅游开发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尤其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实践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社会问题,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在整个藏传佛教旅游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学角度分析指出中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呈现出随文化距离的增大而递减的总体特征;港澳台同胞、外国游客因文化背景的差异及其与中国内地文化关系的不同,在旅游需求结构上表现出"同中求异"与"异中求同"的文化特征.指出旅游市场细分和选择、旅游产品开发要以文化及其保护为基点,注意分销渠道的文化选择,以文化为媒进行宣传促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经济视角来调查与研究西藏墨竹工卡县藏传佛教宗教经济活动。通过对宗教经济与寺庙经济的比较以及不同宗教经济理论研究的比较,并结合西藏藏传佛教宗教活动所具有的高比例信众、高垄断地位和高度政府参与等区域特征,构建了西藏藏传佛教宗教经济活动研究的框架体系,此体系包括宗教需求、宗教供给、宗教交易与宗教市场规制。在此框架体系指导下,通过墨竹工卡县三个寺院、一个村庄和若干驻寺干部的调研访谈,得出当前西藏藏传佛教宗教经济活动在需求、供给、交易和规制领域都存在的若干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消费升级趋势的不断提高,民众对文化旅游的需求也开始逐步转变。本文以“双循环”理论为基础,通过阐述“双循环”的诞生逻辑为基础,简要分析在新时期“双循环”新格局下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潜在需求,并结合城市背景下文化旅游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在“双循环”新格局文化旅游发展的新途径,最后以天津大运河文化旅游为例,给出了天津大运河文化旅游的发展建议,为新时期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佳 《西藏研究》2006,(2):69-72
文章主要论述了清代北京城中所举行的“白塔燃灯”、“雍和宫舍粥”、“绕塔”、“喇嘛打鬼”等几项具有藏传佛教文化内涵的民俗活动,说明藏传佛教对清代北京民俗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张硕辅到江永调研瑶乡生态文化旅游产业3月10日,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硕辅轻车简从,深入江永县调研文化旅游开发工作。千家峒是瑶族的祖居故地,新建的千家峒盘王广场占地35000平方米,瑶族祖先盘王雕像端坐于广场中央,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室外盘王巨型雕像。张硕辅希望县委、政府进一步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景区服务功能;要积极引导周边村庄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瑶家乐"等旅游相关产业,努力打造瑶族特色文化乡村体验游。  相似文献   

8.
民族节日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在民族地区旅游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节日旅游中,东道主往往用表演的形式将本民族的文化进行呈现.而游客在凝视表演文化的过程中,也通过参与表演来获得身体化的表演体验.文章以广西三江侗族多耶节为研究案例,以节日活动中的表演行为为切入点,以节日空间中东道主和游客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民族节日旅游展演的背景下,东道主和游客的表演性是如何在“客-我”的互动中进行建构的.研究发现,在民族节日旅游中,东道主作为节日旅游的“主人”,为了更好地展示本民族的文化,发挥其旅游经济及社会功能,往往通过编排或排练使民族文化富于表演性,从而使其更好地在旅游舞台上进行呈现,发挥交流媒介的功能;另一方面,游客作为节日旅游场域中的“客人”,其在通过视觉的凝视对东道主所表演的文化进行消费的过程中,已不单纯地满足于视觉感官的体验,更多的在于追求身体的多感官体验,进行旅游的身体化实践和表演性参与.  相似文献   

9.
企业如何寻找和选择投资项目,重点应从三方面把握,一是进行市场细分,市场细分是投资成功的前提;二是发现和把握潜在的市场机会;三是比较优势原理在企业投资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开发桂北、桂中民俗旅游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型旅游,它的欣赏对象主要是各民族的民俗风情。近年来,桂林市和柳州市等旅游部门对开辟民俗旅游项目进行了一些尝试。如桂林市旅游局推出的“漓江民俗风情游”、“桂西北少数民族风情游”,柳州市旅游局推出的“少数民族节日游”等专项旅游项目,受到中外游客的欢迎。但是,这些已开发的民俗旅游的规模程度和提炼的深度,不论是与桂北桂中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作比较,还是与桂林市旅游发展,与桂北桂中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来比,都是远远不够的。桂北民俗旅游仍然是一个十分薄弱、亟待开发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宗教性集会是藏传佛教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既有宗教和文化娱乐的功能,还具有经济功能--为剩余产品的交换提供时空条件.这样,借助宗教性集会形成藏区集市.文章以甘孜镇宗教性集会、集市为例,简要探讨明末到民国时期这一时间段内,康区宗教性集会与集市的关系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
汉藏佛教文化交流自唐朝开始,经宋、元、明、清历朝不断,进入民国达到高潮。大勇法师曾在北京组建留藏学法团,其中的部分成员进藏求法,将大量的藏文佛教典籍翻译成汉文,推动并加强了藏传佛教研究,增进了汉藏僧人的相互了解和汉藏民族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3.
藏传佛教班丹拉姆护法神信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丹拉姆是藏传佛教护法神之一,自佛教后宏期始传播到了雪域高原,后经过各教派高僧大德的传播和渲染,渐渐成为各教派主要的护法神灵,特别是对于格鲁派而言,她与乃琼护法神组成了格鲁派红黑护法神的信仰体系。对于班丹拉姆护法神的历史、文化考证,能够使人们清楚地了解藏传佛教护法神信仰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脉络,更能展现信仰与世俗之间所存在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刘俊哲 《民族学刊》2013,4(1):40-49,108-109
藏传佛教文化在当代藏区社会具有一定的地位和自身的社会角色,其中精华和糟粕并存,对其精华的弘扬和对其糟粕的革除有着内在必然性和重要的时代价值。但是,藏传佛教文化的弘扬有一些严重制约性的因素,客观上需要加以解决。在弘扬藏传佛教文化的历史进程中,需要建立或建构能充分发挥其文化功能和当代价值的机制和模式,并且这种机制应该具有针对性、长效性和多角度,模式也应真正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仲优·昂青嘉布撰述的藏文史书《先祖言教》,记述了黄河南蒙古迁徙、发展、变化的历程,为研究这一支远离蒙古本部、处于藏族文化包围圈中的蒙古族的历史,以及民族杂居地区文化涵化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史料.仲优·昂青嘉布摆脱了藏族史家以及受其影响的蒙古史家,以弘扬藏传佛教为宗旨,以佛教史为主要内容的撰史传统的束缚,以客观诚实的态度,从世俗的角度考察河南蒙古史.  相似文献   

16.
河南蒙古族是厄鲁特蒙古和项特部的一支,在明代就已皈依藏传佛教,清初移牧黄河河曲后.由于受到藏族文化和藏传佛教的进一步影响,文化发生持续涵化,尤其是作为文化传承裁体的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丧失使得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再生产发生断裂,同时经济和生计模式的相似性和跨族群宗教认同的建立和强化,使得河南蒙古族与周围藏族间社会一体性和同质性加强,族群认同也愈来愈与文化认同叠合式模糊.  相似文献   

17.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认为西藏传统体育是西藏人文资源的组成部分,是在西藏高原地域环境和地域条件及藏民族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并在西藏经济社会的进程中和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得到认识。它和西藏历史、宗教、艺术等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民族性和艺术性。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西藏地域特点和丰富多彩的藏民族文化,深入开发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保存和发展具有藏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将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全民健身机制,使传统体育资源为促进全民健身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8.
论藏族的丧葬风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什么全民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民族,其丧葬的主要类型不是佛教所推崇的火葬而是天葬?为什么最高级的葬法是塔葬而不是最流行的天葬?为什么土葬的兴衰史与苯教的兴衰史相一致?文章从藏族的地理环境、宗教文化与民族史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藏民族葬俗双因素决定理论:地理环境与宗教交互作用决定了藏民族葬俗,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宗教的决定性影响,特别是苯教所推崇的土葬和佛教所推崇的火葬的影响;而宗教又削弱了地理环境对葬俗的限制和束缚。  相似文献   

19.
旺多 《西藏研究》2010,(1):44-49
在古代,异地文化的吸收和传播常常把宗教作为一个重要载体来实现。佛教在西藏是一种外来宗教或外来文化,因此外来僧人在吐蕃佛教发展史乃至吐蕃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成为吐蕃时期佛教传播、佛经翻译、佛教本土化的重要力量。文章着重探讨吐蕃统一政权时期外来僧人在佛教传播及佛经翻译方面的贡献以及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了解热贡艺术的源流是认识热贡艺术的起点。作为藏传佛教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 ,热贡艺术是在充分吸收和广泛借鉴印度佛教艺术、西藏佛教艺术以及汉地艺术的基础上发展并成熟起来的 ,它特殊的成长经历不仅培育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同时也为它积淀了宝贵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因而 ,认识它 ,关注它 ,并推动它的发展 ,在今天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