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的现代化 ,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方式 ,另一方面也赋予道德行为、价值观念、及道德交往、关系、结构许多新的内涵。网络社会的道德状况有其鲜明的特点 ,也对传统道德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必须构建与网络社会共鸣的道德观念、道德精神 ,加强网络道德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社会变革要求道德教育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的改革带来了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自然会引起反映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道德变化.道德教育如何适应改革开放出现的新情况、新要求,成为时代的新课题.分析了传统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左”的思想的影响,即将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混为一谈;道德教育脱离实际等问题,并比较了传统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特别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时代迅速到来的网络道德要求之差异,以及所表现出的滞后和不和谐,指出道德教育必须直面社会现实和网络技术的挑战,在突出道德主体性本质的同时,积极改进道德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3.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以意识形态话语权维度辨析,网络道德批判有利于对网络道德问题的审视、纠正和监督,在新闻传播、民意表达和社会动员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道德失范现象频发,网络道德批判也随之存在诸多问题,网络道德批判缺乏舆论导向性,网络道德批判的场域过于虚拟,网络道德批判呈现泛道德化趋向。应当充分发挥道德批判在网络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建立辩证的网络道德批判范式,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引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维护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对已有的关于网络道德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从概念范畴探讨了网络道德和网络伦理的关系,进行理论建构,分析了网络社会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并对网络道德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的5个主要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和虚拟性,使得网络交友突破了边界限制,拓展了交友范厨和空间,降低了交友成本,更加轻松自由,并给交友双方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网络交友根据交友在线与否、交友模式和交友目的三种划分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网络交友具有主体更隐蔽、身份更平等、方式更随意、范围更广泛、时间更经济的特点。由于网络的特殊性,网络交友可能产生了诸如泄露个人隐私、扭曲道德人格、交往心理障碍、交友诚信失范、传统婚恋观受到冲击等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因此,净化网络交友空间,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友观,增强尊重隐私权的道德意识,加强网络道德伦理教育等成为网络交友的基本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6.
从结构与行为的视角探讨了互联网对人类互动行为的影响。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发现: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为人类的互动行为提供了的新的互动域,借助互联网人类可以超越传统交往的时空限制、主体范围限制、交往方式的限制实现对人类的互动行为的重构;另一方面,网络互动行为又不得不受到入的社会地位、人格特质等社会因素的制约。这就应证了吉登斯的社会结构“二重性”理论,即社会行动既受存在的社会结构制约,同时又构成社会结构的结果,人们每天都在编织着所处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7.
目前,互联网已成为网民表达诉求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成为监督官员的另一种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公民社会的建立。但网络监督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和不足,如可操纵性和欺骗性、非理性和情绪性、网络暴力、侵犯他人隐私、法律法规不完善。因此,必须通过立法的完善、网站、网络道德的建设、信息的公开、舆论的引导和反应的积极、观念的转变等方式,促进网络监督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正改变着人类的学习、生活、娱乐方式,并进而影响着精神领域的道德建设。它以其自身特点强有力地推动道德发展,但同时又带来诸多伦理问题,从道德行为、道德意识,道德规范等方面对传统道德提出挑战。因此,防范网络道德危机,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尤显必要。它有赖于人类社会从立法、科技进步、道德纪律、道德自律等方面全方位地加以思考解决。  相似文献   

9.
党报等社会舆论传统主导者在社会奖惩道德导引中发挥了独到的作用。但在网络新媒体时代,社会舆情传播路径、发布主体、信息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已出现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改变,在此背景下社会舆论传统主导者在社会奖惩道德标准取舍、执行及监督中的作用被大大削弱;面对挑战,传统主导者需要在网罗人才、掌控资源、确立规矩等方面采取应对措施,以巩固其在道德导引中的主导地位,从而在网络新环境下继续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网络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病毒、黑客、垃圾邮件以及网络侵权、犯罪等失范现象。网络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对网络社会的行为规制不能照搬现实社会中的规则,用以维系现实社会正常运转的道德约束、制度监督和法律制裁等各种机制,在网络社会中遭遇到严重困难。阐述网络社会的特点及其行为特征,从表现形式和发生原因的维度考察网络社会行为失范的现象,分析网络社会行为失范法律规制的瓶颈,在此基础上对网络社会行为秩序的法律重构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活动方式以及社会互动关系,对个体的道德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积极的意义看,网络通过传播多元化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信仰,引发道德冲突,促进个体道德思维的发展;通过创造"网络群体",扩大了个体交往的道德环境;通过创设的"虚拟现实"环境,帮助个体进行角色承担的情感体验.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技术也对个体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当下对网络自由的理解,存在着激进的或绝对化的网络自由观、简单的或单向度的网络自由观,以及理想的或彼岸式的网络自由观。在这三种网络自由观下,网络自由被单一化、片面化和极端化。为了保全网络自由概念的整全性,需要从网络空间、网络社会和网络价值三个向度对其进行理解。网络自由的空间向度、社会向度以及价值向度隐含着其与网络秩序的辨证性张力关系。网络空间向度体现了技术自由与技术控制之间的张力,网络价值向度体现了个人自由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张力,二者均需在社会向度上予以限制,而网络道德共识和网络法治则是其中两个纾解网络张力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大学生已成为网络社会中非常活跃的群体.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改变"网民"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同时,网络社会也对传统的社会道德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社会道德失范的分析,提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论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社会独立的活动空间需要新的行为规范来调整 ,网络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当代信息技术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需要新的行为规范加以预防和消除。网络社会的行为规范中 ,网络道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网络社会呼唤网络道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 ,既是网络社会对传统道德教育的挑战 ,也是道德教育的世纪选择  相似文献   

15.
网络讨伐作为一种网络社会行为方式,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在一定环境影响下产生,且在其发展、实践的过程中带来相应的社会影响。一方面起到了增强个体道德自主性、充分表达民意、锐化社会监督、补缺社会救助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网络讨伐的发展也潜存社会信任危机、累积暴力性倾向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网络社会的发展运行正在从无序走向有序,在影响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同时,必然引起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网络本身的社会问题,也包括网络对现实社会所造成的冲击和影响?文章从网络社会学的角度对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进行调查分析,认为大学生存在网络道德认知迷失?道德行为失范和道德情感危机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措施,以期实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网络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网络社会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不同于传统社会的崭新的社会形态。它具有匿名性、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网络社会的这些特点使网络社会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道德问题。构建网络社会的道德体系是网络社会发展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与普及 ,以它为载体的网络社会业已形成。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使得网络人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念受到重大影响 ,使处于传统的现实社会和现代的虚拟社会之间的人类群体对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道德冲突问题进行思考。本文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国外网络道德行为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微电子技术革命为基础的计算、通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结构的崛起,和以匿名为主要特征的虚拟行为方式的凸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新的道德风险.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国外学界对由网络引发的诸多新道德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概要介绍国外网络伦理学的发展状况、理论视野和核心议题的基础上,对近年来有关网络道德行为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网络虚拟社会伦理问题的成因与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网络技术和网络建设的发展 ,一种新的社会存在形态——虚拟社会正在浮现。虚拟社会的本质特征是虚拟性。虚拟的本质就是“数字化”、“符号化”。虚拟社会区别于现实社会的虚拟性等特征 ,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这些问题的爆发 ,既与网络技术及其运行的不完善有关 ,也与网络中人性的异化有关 ,还与网络外部的社会根源有关。对虚拟社会中的伦理问题的克服与控制 ,首先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与阐释 ,以认清问题的实质。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网络技术进行道德关怀、整合传统伦理资源 ,来矫正网络技术发展的价值导向 ,形成网络时代的新道德 ,实现人性的全面发展 ,最终实现网络虚拟社会伦理问题的终极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