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地区白垩系储层中低渗透储层占73.11%,储层中粘土矿物以蒙脱石及无序伊/蒙混层矿物为主,高岭石、绿泥石和伊利石整体含量较低,但局部富集。室内敏感性实验分析表明:研究区低渗透储层具有敏感性复杂、多种敏感性共存的特征,敏感性尤以水敏最强,是造成主力油层低产、无产的直接原因。酸敏实验表明:常规土酸酸化不能有效改善研究区的储层物性,也不能有效降低储层水敏性。针对研究区储层具体特征,筛选配制了配方为8% 盐酸+2% 醋酸+2% 氟化铵+1.5% 粘土稳定剂A+2% 铁离子稳定剂TLJ 的复合解堵液。模拟地层温度、压力条件,进行了水敏样品的解堵改造实验和原样提高渗透率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蒙脱石及伊/蒙混层矿物相对含量高、绿泥石相对含量低的储层,该复合解堵液具有较好的解堵效果和物性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120块岩样XRD、SEM分析结果表明,下二门油田纵向粘土矿物演化规律明显,浅、上层系以蒙皂石—高岭石组合为主,中、下层系为绿泥石—高岭石—伊/蒙间层组合,深层系为绿泥石—伊利石组合。发育七种粘土微结构类型,地层微粒的稳定性由占主导地位的微结构类型决定。微结构稳定性序列为层流状>绒球状>畴状>叠片支架状>絮团状>蜂窝状>支架状。预测碱敏、水敏、盐敏和出砂是最严重的地层损害方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逐渐深入,深层致密碎屑岩油气藏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致密碎屑岩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往往是寻找高效储层的发育规律,而高效储层的形成机理与成岩过程中的粘土矿物有着密切的关系,致密碎屑岩储层中常见的粘土矿物有高岭石、绿泥石、混层粘土和伊利石。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背散射等研究手段,分析不同类型粘土矿物的形成机理,结合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对其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成岩粘土矿物的形成与储层碎屑颗粒的成分、气候、沉积环境及古温度等有密切关系。海(湖)平面变化对成岩阶段早期形成的粘土矿物具有明显控制作用,随后这些早期形成的粘土矿物影响着成岩晚期的粘土矿物类型、含量和分布。碎屑岩颗粒组分、沉积相和层序地层相结合,可以有效地预测碎屑岩储层中粘土矿物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为深层高效储层的预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W油藏Z1油组为高孔低渗低阻油藏,低阻油层的地质成因复杂多样。依据Z1油组储层发育特征,研究了储层粘土矿物的类型、颗粒的分布形式和泥质含量,以及上述粘土矿物特征对Z1油组低阻的影响。研究发现,Z1油组低阻层段的粘土类型以伊蒙混层为主,其相对含量高;粘土颗粒较均匀地成薄膜状、絮状分布;平均泥质含量高。粘土矿物组构产生的附加导电性和高泥质含量是影响Z1油组低电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  相似文献   

5.
粘土矿物广泛分布于川中广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各个层段中,是须家河组重要的烃源岩和致密砂岩储集层中的填隙物,对砂岩储集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岩芯铸体薄片鉴定基础上,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以及X–衍射仪等对砂岩中的粘土矿物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认为:早成岩期形成的绿泥石薄膜抑制石英次生加大,有效地保护了原生孔,对致密砂岩储层物性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自生伊利石在砂岩储层中将原生孔和次生孔分割成无数微孔,在降低有效孔隙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储层的渗透性,是造成川中须家河组储集层低孔低渗特征的重要原因之一;自生高岭石往往预示着次生孔隙发育区带,但在研究区分布有限,仅见于须六段。  相似文献   

6.
石油与天然气在沉积岩中发生了运移、聚集事件,必然影响沉积岩的成岩环境,引起成岩矿物发生反应。采用粘土X 衍射、气体成分、包裹体分析等手段,结合莺琼盆地不同地质背景条件,分析粘土矿物伊/蒙混层异常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莺琼盆地伊/蒙混层异常演化与天然气(烃气和CO2)热流体的运移和聚集有关,不同演化方式反映热流体运移路径、断层构造差异,而且气藏类型大小与伊/蒙混层演化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岩芯观察, 铸体薄片、 扫描电镜、 阴极发光、 碳氧同位素、 粘土矿物 X 衍射及流体包裹体等测试分析指出, 宜川—旬邑地区延长组长 6 ∼ 长 8 油层组主要为灰色、 灰褐色、 灰白色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储集层砂岩经历了机械压实、 胶结、 溶蚀和交代等一系列成岩作用。X 衍射分析显示该区常见的粘土矿物主要是伊利石、 伊利石/蒙皂石混层、 绿泥石等, 镜质体反射率测试 Ro为 1.03∼1.31, 结合包裹体测温及成岩现象等综合研究表明: 该区油层组砂岩主要进入了晚成岩 A2亚期, 部分已经达到了晚成岩 B 早期, 且厘定了该区的成岩作用序列, 指出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导致该区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因素, 长 6 长 8 油层组因压实作用与胶结作用损失的孔隙分别达 23.82%, 25.65%, 3.99% 和 3.31%, 溶蚀作用新增孔隙度分别仅为 0.84% 和 0.83%, 储集层砂岩绿泥石环边的生长与早期石英弱次生加大对原生孔隙的保存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旺 9 井—旺 16 井区、 旺 6 井区及庙 38 井区为该区有利成岩相展布区域, 在平面上开展有利成岩相研究可以有效地指导该区优质储层的识别与预测, 为该区油气勘探服务。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气藏岩性致密、渗流阻力大、压力传导能力差,地层压力的下降会对渗透率造成伤害而影响气井产能。目前,一般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评价储层应力敏感性。以吉林油田龙深气藏为研究对象,从储层岩石硬度、裂缝分布、粘土矿物含量以及含水饱和度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气藏具有较强的应力敏感性,储层岩石存在较强的泥化现象,粘土矿物含量高是产生应力敏感的主要原因,形成了储层岩石变形的规律性认识。为了降低应力敏感带来的危害,应用了降低粘土矿物膨胀程度的压裂液进行体积压裂,优化了合理的生产压差,新井试气结果理想。研究结果为该类气藏的合理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钻采过程中,进入地层的流体与储集层敏感性组分不配伍常常导致地层损害。塔里木盆地东河塘油田下石炭系东河砂岩储层与高PH值工作液的相互作用也是如此。采集该储层岩样品200余块,进行岩相学分析和敏感性实验表明:PH值越高,地层损害程度越大;而高PH值的工作液不仅引起粘土矿物的分散、运移,而且还导致部分矿物的溶解和新矿物的沉淀,使渗透率大幅度下降;同时,碱敏损害程度亦与盐度和流速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从构造演化分析入手,通过对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石油地质条件的分析,总结了油气分布特征,并对影响油气成藏及分布的主控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西北大陆架的油气分布在平面上具有分区性,石油主要富集在侏罗纪晚期形成的北东向狭长裂谷内,天然气主要分布在狭长裂谷之外的构造高地上。纵向上,油气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于中生界。同时,油和气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层性:天然气主要分布于三叠系和侏罗系储集层,而石油则主要分布于白垩系及以上地层。西北大陆架的油气富集主要受烃源岩、构造背景、大型三角洲沉积体系和区域盖层以及后期保存条件的控制。烃源岩的性质及分布决定了西北大陆架的富气贫油及油、气的平面分布特征;大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及优质的区域盖层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决定了油气富集的层位;紧邻洼陷分布的构造高地,发育多种类型的圈闭,成为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  相似文献   

11.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以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为核心的低碳经济模式,逐渐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接受,也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点。通过分析四川省碳排放的总体情况以及在降低碳排量方面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在减排约束下四川省应该积极发展水电工业,合理发展天然气产业,因地制宜努力发展新能源,并提出加大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力度,推进碳减排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相结合,制定有利于低碳能源发展的电力价格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信息成本变量,主要分析信息成本加剧CDM机制的失衡的各类市场形态,再提出以"碳权"交易所的信息功能克服由于信息成本问题所加剧的失衡问题,防止我国在参与CDM机制过程中,陷入仅被廉价地掠夺低成本减排能力,却忽视发展高可持续性项目的陷阱。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做出的减排承诺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在面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开展煤层气CDM项目无疑是有效路径之一。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开采条件优良,开展煤层气CDM项目具有广阔前景,未来煤层气CDM项目将成为我国CDM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开展煤层气CDM项目不仅能够带来巨大的减排效应和可观的经济效应,还能推动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现阶段我国煤层气CDM项目具有项目数量少、签发质量差、项目分布不合理等特点;存在项目建设能力差、项目成本高、CERS价格不合理、相关政策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煤层气CDM项目,应从加强能力建设、开展单边项目、建设第三方市场、强化管理、完善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开展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获得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既有助于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又有利于引进发达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环保等方面的先进技术,还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具有开展CDM项目的优势,各级政府和国内相关企业应抓住CDM项目机遇,熟悉CDM项目申报的程序规则。为了进一步推进清洁发展机制在中国的实施,应尽快加强和完善推进清洁发展机制在中国实施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5.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碳金融的发展为低碳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是低碳农业发展的助推器。完善法制建设,构建农业CDM项目的法律保障体制,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和食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也可以为碳金融的发展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近二十年低碳经济研究进展及未来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变暖的核心在于碳排放,人类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是高碳经济。而低碳经济则是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形态,主要表现为经济低碳化和低碳经济化。碳排放和碳减排是国际外部性和代际外部性并存的环境问题,由此出现'吉登斯悖论'。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碳减排,促进碳减排的政策手段主要是基于庇古税理论的财税手段和基于科斯定理的碳交易手段。而碳税的'双重红利'假说有待进一步检验,全球和中国的碳交易机制设计也有待进一步改进。初始碳排放权的分配、碳减排的政策手段选择、碳减排的成本收益比较、区域碳减排的政策设计、碳减排与能源定价机制的关联等均可能是低碳经济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7.
《京都议定书》对于附录1国家提出的强制减排义务催生了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主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由于"清洁发展机制"(CDM)的开发,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全球碳交易市场。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及巨大的国际减排压力,使得中国有必要建立本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但是中国目前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障碍与法律困境,摆脱困境的对策是我国碳排放市场的构建要与我国承担的国际义务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与承诺相适应,在承担强制性减排义务之前,我国以自愿性减排为主,不宜出台强制性减排的立法,应通过法律机制的引导作用逐渐构建和完善自愿性碳排放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目前获得签发及正在实施的森林碳汇项目主要有三种类型:CDM碳汇造林项目,中国绿色碳基金支持开展的碳汇造林项目以及其它碳汇造林项目。当前影响中国碳林碳汇发展的主要因素:国际法的国内适用问题,国内林权制度改革的冲突。中国森林碳汇法律制度完善的主要内容:行政许可及行政监督权力的立法完善,立法促进国内碳汇的发展与国际碳市场的衔接与交易流通。  相似文献   

19.
目前京津冀晋蒙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仍处于高耗能阶段,区域内能源供求矛盾突出,碳排放水平较高,低碳技术水平较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为了实现在低碳经济方向下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目标,应该积极探索区域内低碳经济的市场交易机制,构建低碳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与调控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建立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基于Tapio脱钩模型,通过计算陕西省1995—2011年五大类产业CO2排放量与产业发展脱钩指标,研究了陕西省产业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陕西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碳排放脱钩状态不容乐观,而第三产业发展与碳排放关系整体上比较理想,属于低碳排放产业。因此,必须探索陕西省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大力推进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陕西省低碳经济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