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田同之以“男子而作闺音”论词,准确地把握了词最为范式化的特质。花间、南唐词人,在创作中大都“遵循一种惯例性的艺术表现范型”,即“男子而作闺音”范式。这种范式由温庭筠开创,为花间、南唐词人所强制乃至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2.
唐五代词中描写的女性形象以“男子而作闺音”的文学传统与唐五代特定的历史文化为背景,并有男性心理期待隐藏其后,从中体现出的两性心理的异化尤其是对女性的异化,成为词体本身独特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男子作闺音"是唐宋词发展历程中凸现的一种畸形的文学现象。而宋代元夕恋情词,则为我们打开了全新的视野,男性词人笔端流露的不再局限于女性的哀怨与叹息,他们更以"男性话语"昭示着自我的高傲与尊严。用平淡语写浓情,用端直语写缠绵,在一定层面上实现了"作妇人语"向"男性话语"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陈子龙《湘真阁存稿》和《倡和诗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子龙是明末清初云间词派的重要人物。他的《湘真阁存稿》作于甲申国变之后,是一部唱和之作,收在与其他五位云间友朋的唱和总集———《倡和诗馀》中。本文拟将陈子龙《湘真阁存稿》与其他词人的唱和词作对比分析,从词的意象、闺情词、咏物词三方面入手,研究其表现的共同倾向和相互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徐灿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女词人,清人对其评价甚高,认为可与李清照并峙千古。笔者通过具体的文本解读,试对徐灿《拙政园诗馀》中闺情词作以赏析和研究,感受其词沉郁幽咽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6.
无遗山词题材广泛,其言情词大致可分为三类:爱情词、悼亡词和闺情词,且又各具特色:写爱情而不拘限于个人的私生活范围之内,有反封建礼教色彩;抒悼亡之情,则承继苏武,既有独特之处,又有对这方面题材掘进之意念;其闺情词具有托喻性质,更能体现遗山词刚柔相济、豪放婉约兼胜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张孝祥是南宋重要的词人。历来对他的词作研究都着眼于其豪放词,尤其是爱国词,对其婉约词的研究较少。张孝祥的婉约词有深厚的思想渊源,理学盛行的时代背景对其婉约词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婉约词作呈现出"尚理""尚雅"两种创作倾向,并渗透了禅宗思想。张孝祥婉约词分为宴饮闺情词、相思爱情词和写景咏物词三类。其婉约词作具有清空旷达、俊逸缥缈和雅化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曹尔堪是明清之际柳洲词派盟主,其词风一向以"清"闻名,而其艳词却历来为学者所忽视。其艳词根据内容,可分为宴饮狎伎和闺情伤怨两类。宴饮狎妓之作不仅显现出词人受晚明俗艳词风影响的明显痕迹,而且体现了词人词风转型期词作交杂多种风格的复杂性。而从其闺情词中,则可强烈感受到在云间派影响下的雅化倾向。正是这种雅化,使其后期的清雄之风有效避免了流于叫嚣的弊病,预示着清代艳词对温柔敦厚之诗教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韩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其歌诗集《香奁集》多以都市女性生活为题材,内容上呈现出绮艳、“淫靡”的特点,并且采用“男子作闺音”的表现手法,具有典型的词体特色。韩的《香奁集》不仅体现了晚唐的审美风尚,而且成为后代词人借鉴的重要对象,在词体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两宋文人词发展的结果就是确立了雅词的正宗地位,并形成雅词在艺术风格上以婉约为本色的词学观念。前贤和时贤对词的“雅正”和词的“婉约”风格分别都有深刻的论述,但正因为是分别的论述,故总有“两张皮”的遗憾。本文则打算从词的闺情题材入手,把“雅正”和“婉约”统一在一个命题中进行探讨,庶几作整体的美学把握。词的雅化和婉约风格一般说来都是同闺情题材分不开的,因为词多写闺情风月,自然就形成的婉约柔媚美学风貌,也因为词多写闺情风月,稍加放任就流于佚宕淫靡,才有秦、周、姜、张的“复雅归宗”运动以匡正。而闺情词的雅化结果就形成这样一个总体的审美特征,如  相似文献   

11.
北宋词坛上的两束奇葩——魏玩与朱淑真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玩与朱淑真,是北宋词坛上的两束奇葩.魏玩<鲁国夫人词>风调谐婉,语言清新,其善于化用唐人诗句,以"自言体"代替"代言体",转换抒情形式等特点,对推动词体艺术的雅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朱淑真<断肠词>主要由闺思与咏物两大类构成,其中又以闺思为最.意象的纤丽细弱,比喻的别出心栽,赋物以人格化,是朱词表现在艺术方面最为突出的特点.二人的共同努力,为北宋女性词谱写出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2.
明人和宋词,即明人对宋代词作的跨时空追和与赓续,是明代对宋词的传播与接受的一种形态表现。明人和宋词不仅数量多,而且涉及的宋代词家亦广,包括宋代大家名家。和宋词的主要模式有三种,而其产生的缘由则是出于宋词的名篇效应、明人社交的需要及个人情志表达的需要。论述明人和宋词可以一窥宋词在明代的流传接受轨迹及明人词学发展的印记。  相似文献   

13.
陈与义是两宋之交的杰出诗人。他的诗、词创作在当时都有名气。他的诗、词创作既都具有多元化风格的一面,又有诗多纪实词多言情不同的一面。陈与义诗词互动首先体现在简斋词题材立意的诗化和创作技巧的诗化,这些是诗歌对词的影响和渗透;其次体现在简斋词对简斋诗流丽特点的影响以及简斋诗句化用词句等方面,这些是词对诗歌的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14.
谭献词学的“正变”观念是对周济“正变”观的一种反拨。不同于之前学者讨论词学正变多从词体发生的角度立论,谭献更注重词的功能。他认为词是古代乐教的重要载体,故而,言志之词是为词的“正声”,永言之词是为词的“变声”。具体而言,表现手法疏越、显豁之词为“正声”之词,表现手法含蓄、婉丽之词为“变声”之词。谭献不仅以其“正变”观建构唐宋词史的体系,而且用以建构清词史的体系,这体现在他的《复堂词录》和《箧中词》两部词选中。  相似文献   

15.
中晚唐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艳诗,这些艳诗对之后新的诗——词产生了重要影响。晚唐的许多词作者,往往同时也是艳诗作家,因而创作时会不自觉地将艳诗中的内容和手法运用于词中。同时,艳诗作品在当时被谱曲传唱且颇受文人的欢迎,因而其在与音乐结合且具有娱乐功能这一点上与词取得了同一。在艺术手法上,李贺、温庭筠、韩俚等人的艳诗多用暗示烘托的手法来抒情,诗中具有幽深细腻的意境,轻灵悠扬的韵调,绮艳精关的语言,这些特点后来都推及到词的创作之中,并促进了“词为艳科”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何大圭是南宋初期词人,早著文名,与著名词人张元干、诗人吕本中等有交游唱和,与“南宋四名臣”之一的李纲关系尤为密切,靖康中李纲兵援太原,大圭为其幕官参与抗战。然生平湮没无闻,迄无考订。经检史乘笔记与类书、方志,并与时人行事、作品互证,考明了其一生大概行踪:政和八年(1118)十八岁进士及第,历任太学录、秘书省正字、枢密院干办官、浙西安抚司参议官。晚年居福州。  相似文献   

17.
"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晏殊是宋代寿词大量创作的始作俑者,晏殊的三十余首寿词主要可以分为寿帝、寿妻、自寿三大类。对于晏殊的寿词,前人的评价大多过低,其实晏殊大量地创作寿词有其深刻的时代和个人因素,他的寿词的文学和文化价值均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唐宋词的文人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就情感表现而言,花间词以艳情为主旋律,南唐君臣创作始露闲情、性情之消息,经两宋之发展,词应写性情之真成为广泛的共识。艳情与闲情、性情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即词的文人化之作用,三者之间既有一定的前后贯属,也有密切的意义互联。  相似文献   

19.
张锚是活跃于南宋中兴诗坛的著名诗人,家世显赫,甚有才艺,喜好以诗会友,招徕四方名士,因而声名远播,在诗坛具有重要地位.他呼应了杨万里、陆游等人创新求变的诗学精神,主张转益多师,广学古人,追求活法悟诗,独造平淡,成为反拨江西诗风、推动宋诗发展的积极因素.其个性豪夸放纵,诗风亦具有同样的特征,在诗坛自成一格.但由于较为拘泥于自我,而未走向更为广阔的时代和社会生活,所以尽管他以独特的诗学造诣而擅名诗坛,却终究不能比肩中兴四大家.  相似文献   

20.
《全清词》的编纂是一项长期、浩大的工程,因清代词人词作数量巨大,除去别集外,多有词作散布于各类文献,为编纂带来很大难度,难免有所遗漏。今从词选、词话、家乘、方志等各类文献中辑得词作94首,及残句5句,为《全清词·顺康卷》及《补编》和各类辑佚文章所未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