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是由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与“百科全书派”的思想组成。它们是同一思潮的两种形式和两个发展阶段,从一方面说,唯物主义是“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从另一方面说,启蒙思想家都是《百科全书》的积极支持者和撰稿人。虽然启蒙学者在18世纪前半期基本上都是自然神论者,但他们都是唯物主义者。所以,恩格斯说:“唯物主  相似文献   

2.
科学文化与法国启蒙运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文化与法国启蒙运动张钢18世纪被称为启蒙时代。法国启蒙运动是这个时代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它直接影响并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启蒙运动,使人类思想的变革逐步走向高潮。在法语中,启蒙(lumière)一词既有“光明”的意思,又用来指“伟人”,其复数则表示“智...  相似文献   

3.
启蒙运动又称“理性时代”.“理性”是启蒙运动三个核心概念之一,它不仅与启蒙运动如影随形,也与启蒙运动本身一样具有多重内涵.在一定意义上,对理性的认识与反思也就是对启蒙的认识与反思.《启蒙运动与现代性——18世纪与20世纪的对话》中所录康德《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回答:什么是启蒙?》一文,以及康德的反对者哈曼的有关论文和福柯关于启蒙与理性问题的探讨会帮助人们了解西方学界对“启蒙”与“理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延安《解放日报》作为一种特殊的启蒙典范,是对晚清民国以来中国启蒙运动的继承和发展。这种启蒙话语以"革命"为话语导向,以政治启蒙、思想启蒙和科学启蒙为基本构成,并通过延安整风运动产生了特殊的话语变奏。延安《解放日报》的启蒙话语冲突和流变,凸显了中国启蒙运动和追求国家现代化过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启蒙精神的儿子,卢梭无疑属于启蒙运动的行列,但他批判的深刻性远远超出了启蒙运动的主流思想:后者仅仅批判某个特定的时代及其意识形态,卢梭则致力于批判文明社会及其意识形态建构的基本原则,从而不仅揭示了启蒙价值的内在局限,而且揭示了建构这种价值的理性自身的矛盾,并将其视为人类"自我完善能力"的辩证发展.这表明,卢梭的名字与启蒙运动是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联系起来的.这不仅因为他在许多重要方面同启蒙运动完全一致,而且在于他所具有的那些不同于启蒙思想体系的东西实际上也是启蒙精神逻辑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受欧洲中心论以及文化传播主义的影响,西方学术界长期忽视启蒙运动对拉丁美洲的影响,认为拉丁美洲只是被动、消极地接受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作为一场涉及领域非常广泛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并非只有一种表现形式。在拉丁美洲,启蒙运动的开展是以先进知识的传播为核心的,具体表现为启蒙书籍的输入与传播、学术组织的创立与发展等,这一过程促进了拉丁美洲独立思想的产生以及拉丁美洲本土科学的发展。同时,拉丁美洲对启蒙思想的接受是有限度的,拉丁美洲的启蒙思想家们将欧洲启蒙思想与自身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进行了调和。  相似文献   

7.
二百年前,磅礴的启蒙运动再度开启欧洲心智,一切现存事物皆不可回避地在理性法庭前接受无情审判.对此,康德曾指出:“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理智的广阔批判与建构极大地促进西方文明,但历史往往狡黠,经历重大浩劫与极权专治后,20世纪中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人物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在其代表著作《启蒙辩证法》中尖锐地批判启蒙(这里所说启蒙并不专指18世纪西欧启蒙运动),认为旨在征服自然和将理性从神话镣铐下解放出来的启蒙运动,由于其自身内在的逻辑而转到它的反面.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的"新启蒙运动"以对"五四"启蒙精神的继承为理论出发点,试图实现一种新的超越。它强调理性与知识和新文化的建设性,并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为旨归,因之也具有了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与革命色彩。由于受到中国特殊语境的深刻影响,新启蒙运动被裹挟在救亡、革命的外套中,自由始终被遮蔽着。新启蒙运动作为本体论事实是不应忽视的,深入把握新启蒙运动从兴起到失败的过程,对于全面认识启蒙的复杂性、艰难性,对于未来启蒙的策略、走向、期待都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苏格兰启蒙运动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另一重镇。与法、德等欧陆启蒙运动不同,苏格兰启蒙运动是一场政治转型已然完成的后革命启蒙,它的主要关切不再是政治革命而是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再是政治社会的建立而是市民社会的运行。在这一共同的思想主题下,休谟、斯密、弗格森等苏格兰启蒙思想家明确界分了市民社会与国家,并对市民社会中的人性、道德规范、社会化机制、经济行为、政治法律制度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思想启蒙与理论思考,形成了系统的市民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0.
正一、16世纪中国的明末发生过一场不同于西方"启蒙运动"的"启蒙思潮"康德(1724—1804)提出"要敢于运用理性"作为"启蒙运动"的口号。美国杰里.本特利和赫伯特.齐格勒在《新全球史》的《启蒙运动》一节中说:"牛顿(1692—1727)的宇宙理论如此完美和令人信服,以至于它的影响远远超过科学领域。他的成功让人们感到理性分析对人类行为和  相似文献   

11.
启蒙的悖论所引起的困境业已显现在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中。面对陷入困境的启蒙,简单地质疑、否定、反对启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应该把启蒙视为人类走向进步、文明的精神诉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启蒙在中国还远未完成,还需要继续进行下去。但同时也必须警惕这种生发于西方语境中的启蒙和现代性所带有的西方中心主义影响,进而打破西方话语操控下的现代性标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可以弥补启蒙理性弊端的成分从而让启蒙精神和现代性成为符合中国文化及民族性的价值尺度,以便彻底实现中国的启蒙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对于对人的发展有根基意义的学前教育中的道德启蒙教育而言,民间故事应成为其重要的教育资源。民间故事促进儿童的归属感,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并让儿童通过民间故事的启蒙得到道德的感召。  相似文献   

13.
康德的整个哲学体系,其根本的特征就是启蒙。从某种意义上说,启蒙是理解康德哲学奥秘的钥匙,启蒙是康德哲学的起点和归宿。康德的启蒙分认识、道德和宗教三个方面进行,实现了西方历史上精神自由的最彻底、最全面的开启和引领。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启蒙在20世纪前后时段形成了两个既对称又相似同时又有歧义的终端。回眸20世纪前20年“启蒙的历史”,这一时期的思想启蒙在一瘸一拐中前行,与文学的暧昧、与政治的缠绵、个人与社群关系的失衡构成了突出的特征。反思20世纪后20年“历史的启蒙”,它以前所未有的解构姿态与前一个终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无论是“先分后合”还是“先合后分”的启蒙范式都未能跳出启蒙与政治的“必然”的逻辑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学术界一再寻求突围的路径时,世纪末浮出水面的后启蒙与承接五四的新启蒙的对峙才显现出了不可或缺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启蒙思潮与“阿Q”的精神谱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五四之后,启蒙思潮从原先寻求文化变革的思想启蒙变换为一种召唤暴力的阶级性革命启蒙,这种阶级性革命启蒙一直延续到十七年文学叙事之中;改革开放之后,启蒙思潮重新兴起,主要表现为经济意识的启蒙和受抑制的人性解放.从20世纪中国启蒙思潮视角,观照20世纪乡土中国文学典型作品,解读<阿Q正传>等文本所构成的"阿Q精神谱系"与启蒙思潮的内在关系,分析中国农民走向现代性的外部压抑性结构和内在思想阻力,对于探寻新世纪历史语境下"新启蒙主义"与农民思想解放的可能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由上海工商界倡导的规模宏大的禁彩运动,其必然性、正义性、积极性及其所取得的成绩和产生的影响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然而彩票是屡禁不止的,运动之后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审视禁彩运动的发生、结果、局限和不足,反思博彩将何去何从。历史证明增强政府的规范和监控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基础的加强,逐步完善行业的发展,正确引导和提高人们的博彩意识,以顺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使博彩真正地谋福利于民众,才是社会发展之道。这些经验和教训对当今现实社会都是极具借鉴和启示意义的。同时,工商界力量的充分发挥与展现,更能真切地让我们体会到近代社会之变迁。  相似文献   

17.
大江健三郎在其文学创作的最初10年里,从战后启蒙到文化批评,完成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彻悟.大江健三郎进行启蒙的目的,是要建立起自我反思式的文化批评,即试图通过文化批评来解决文化危机.当下,我们真正需要的文学,正是大江健三郎所开创的这种既与时代密切相系相关,又与时代保有一定距离;既不放弃对个我主体性的执著,又时时意识到知识分子的责任的文学.  相似文献   

18.
作为现代性的开端,欧洲各国的启蒙运动在18世纪后半叶达到高潮,引发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导致现代社会政治制度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相比之下,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华民族被动地纳入启蒙和现代性世界版图之中。在近现代中国史上,启蒙、救亡、革命和改良构成不同阶段的主题。始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启蒙运动的高潮,指向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多个方向,并最终导致现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了更好地理解启蒙,需要认真对待启蒙与革命、启蒙与理性、启蒙的共性与个性、启蒙思想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等问题。启蒙有自己的使命,不会随着革命的完成而结束,也不会随着现代化的成就而中止。在新世纪,启蒙将为中国进一步改革提供思想指导。  相似文献   

19.
李春红 《宿州学院学报》2009,24(6):19-20,92
在参照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哲学系教授吕迪格·比特尔对康德启蒙概念理解基础上,阐释了启蒙概念包含的一般含义以及康德所谓的启蒙的特殊含义,提出现在所谓的启蒙概念不仅经历了西方语境中的发展流变同时也经过了中国化过程中的语义增值.因而启蒙概念的含义.一方面包含由西方启蒙运动所确立的具有普世价值的自由、个性等含义。同时也指中国知识分子在民族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自觉担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共时和历时为轴,以现代启蒙为核心,通过对六部作品的具体分析,发现不同性别的文本中,男女两性对自我和对异性的认识是呈悖反方向发展的两条线.结合文本小语境和社会文化心理的大语境进行深入分析,看到现代人真正实现启蒙目标的艰难.而对于女性来说,除了外在因素的阻挠,更有长期的社会整体文化心理所造成的自我心理暗示.由此,女性在拆解男性乌托邦神话的行为,是伴随着浓重的感伤意绪的.启蒙目标始终未完成,根本原因就在于男性不肯放弃其在社会和两性模式中的绝对优势,这就导致了相当多的男性的启蒙者的深层心理和实质行为的反启蒙性质,或者说伪启蒙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