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犯罪构成理论是近年刑法理论研究非常活跃的一块领地。针对有关这一理论的批判和争议,本文从犯罪构成概念界定,中外犯罪构成理论比较,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特点分析等三方面,在总体上肯定我国当前的犯罪构成理论,指出这一理论符合国情。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回归人类学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在展现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那就是趋于或回归于人类学范式。说“趋于”,是因为这一范式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未曾存在过,而说“回归于”,则是因为原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便是人类学范式的开创者。这一趋向或回归并非是个别人的理论兴趣所致,而是在现实生活与理论背景两个方面有着深刻的基础。但这一点迄今尚欠明朗,故有必要从理论上加以探讨。哲学是一种理论活动,除非我们像旧形而上学那样,认为观念自身有一种独立的存在与发展,我们便不能从理论自身去看理论的发展,而是不可避免地要从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阿伦特和马克思的政治自由理论表面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实际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从理论基础来看,阿伦特从自然属性的角度分析“劳动”,而马克思则从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角度分析“劳动”;从理论领域区分来看,阿伦特采取静态的划分方式,马克思则采用动态的划分方式;从理论走向来看,阿伦特表达出一种空想的理论走向,而马克思则表达出人类走向新社会形态的科学归宿。  相似文献   

4.
20世纪西方民主理论的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世纪西方民主理论的演化,呈现了四种主要趋势:从人民民主论到精英民主论,从一元民主论到多元民主论,从政治民主论到社会民主论,从代议制民主论到参与式民主论。这四个趋势表现了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对视民主为“人民的统治”的古典民主理论的否定,另一是从规范的民主理论向经验的民主理论的转换。这两个特征一方面反映了传统的民主理论与现代的民主事实的矛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本世纪后半期西方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实证化趋向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思想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贝马斯在理论活动的初期(20世纪50-60年代),秉承法兰克福学派的传统,致力于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为社会批判理论奠定基础。70年代后,他逐渐突破了该学派的限制,汲取各派思想精华,并最终于80年代初完成了从认识论向交往理论的转向。“交往行为理论”是一部几乎涉及人文社会科学所有领域的百科全书。这一理论随着哈贝马斯的研究仍在不断拓展中。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和歌德的象征主义理论尹康庄一象征主义作为一种创作美学,是古已有之的,但对其进行系统的理论探讨与总结,在西方,则是19世纪以后的事。稍前,康德在他的《判断力批判》等著述中,主要从哲学的角度探讨过象征主义;不仅从哲学角度,而且从艺术史和创作美学角度...  相似文献   

7.
一个革命和建设理论的成熟与否,关键看这一理论在贯彻中能否避免“左”的和右的错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从它形成的前提条件和总体内容及每一条纲领,都规定了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从某种意义上说,刘易斯和拉尼斯、费景翰等人的二元经济发展理论,就是一种农业发展理论。这一理论具体论及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前提条件、推动力量和发展阶段等方面的内容。在如何改造传统农业的问题上,不能忽视这一理论的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了最简主义的转向,引起了语言学研究领域非常活跃的“最筒论”思潮。文章分别从理论动因、理论内涵以及最筒方案的发展趋势与最新动态等方面,探讨了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理论的这一次重要转向。  相似文献   

10.
从对比分析理论和错误分析理论的分歧入手,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提出几点看法,以期较全面地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关于情报价值理论的深层思考王杰情报作为一种商品,关于它的价值问题,在情报理论界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出发.对情报价值理论问题做一较为深入的探讨。一、情报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情报是情报人员经过...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彻底摒弃了以往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的抽象化倾向,恢复和重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具体性。把握具体性,避免抽象化,是我们学习、研究和运用这一理论所必须遵循的一条方法论原则。从哲学角度看,这一理论的具体性表现为理论基础的现实性、普遍与特殊的统一性,逻辑结构的体系性和概念的流动性四个方面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通过对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理论大思路的内在逻辑的探寻,揭示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及其主要内容,从而比较全面地把握这一理论的精神实质。文章遵从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基本方法,探寻了这一理论缘起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基本理论构架和基本内容,并且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阐述了这一理论作为真理的正确性和对社会实践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论,已风靡全国。但任何一种教育理论的实施,都需要建立相应的课程论体系,使这一理论更具可操作性。从建立适应个体发展的素质教育课程结构体系、建立适应个体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体系和与以上两个体系相配套的教学方法改革的三个方面,对构建素质教育课程论体系进行探析,以求该理论发展的更完善,更富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理论心理学从孕育、萌生,到不断发展并取得一定成绩,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道理。回顾中国理论心理学的历史,并借鉴西方理论心理学业已取得的成果,促进理论心理学的繁荣发展是每个理论心理学工作者的责任。我们相信理论心理学在中国有着更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包括16个方面的理论。从反映社会主义社会不同层次的本质上看,可分为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条件理论三个部分。贯穿于其中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条红线是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和评介了阿尔都塞提出的多元决定论。指出这种理论的提出,虽然具有反对庸俗的经济决定论的良好用意和一定效果,但总的说来,却是一种把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等量齐观的理论。从理论上说,它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从实践上说,它并不反映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和社会主义国家革命及建设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论企业家的本质特征及其良性成长机制的塑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的本质特征究竟什么是企业家?企业家应该具备怎样的本质特征?对此类问题的回答,从古典经济学到当代经济学,从古典管理理论到现代管理理论,一直是各抒己见,未有定论。最早提出“企业家”一词的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J·B·Say),他曾在1...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Carrington等人(1996)的“迁移成本内生”理论与Todaro(1969)的“预期收入”理论两个经典理论结合,从成本—收益角度,通过从农户继续留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的最大值函数和转移到城市进行非农生产的最大值函数入手,指出劳动力转移存在多重均衡,即从低水平均衡到高水平均衡的转变,并将政府这一变量作为农民是...  相似文献   

20.
唐代美学中有关“境”的思想,为变幻莫测的“意”找到了较为适宜的理论外衣,“意境”一词正式出现,“意境”理论从之前的潜在依附性研究变成了一种独立意义上的显在研究。“意境”理论在唐人理论建构和应用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之下,获得了基本的理论定位,在艺术审美世界中生根开花,充分整理了之前的理论成果,同时又开拓了禅化的空间思考,带着玄妙、空灵走上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