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精神为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特征、浓郁的民族特征和强烈的时代特征.和谐文化建设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并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以人为本,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创新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创造更多更好的和谐文化产品和服务,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受传统经验主义文化与现代理性主义文化、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激烈冲突的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模式正在悄然转型,现代工业文明的理性文化模式已见雏形。我国文化模式转型的深层的动因,来自于对传统农业文化模式的批判和重建,现代技术理性与人本精神协调发展的客观需求,对文化堕距的能动调整和对民族文化与全球文化的创新性整合。为了促进我国文化模式健康转型,必须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文化模式转型的根本目标,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作为当前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民族高校学报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功能,积极参与民族地区和谐民族观的构建、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觉要求人们正确认知、理解和解释自己的民族文化历史,联系现实,尊重并吸收他种文化的经验和长处,与他种文化共同建构新的文化语境。和谐文化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自觉。因此,必须从文化自觉的高度来认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的和谐文化建设面临全球化、多元化和市场化的困境,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通过文化整合和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与多元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推动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柱。目前,我国的和谐文化建设面临着来自诸多方面的挑战。深入分析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并积极探索应对策略,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国家长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和价值支撑,文化的自觉是推动城市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更高追求,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深圳,必须树立高远的文化理想和文化情怀,确立文化建设新的更高的标杆,建设文化强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伊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入了更加繁荣发展期,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从中国国情出发,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这就是建设和谐文化、创新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的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文化建设的思想,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指明了方向,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伊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入了更加繁荣发展期,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从中国国情出发,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这就是建设和谐文化、创新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的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文化建设的思想,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指明了方向,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先进的和谐文化。发展和谐文化可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牢固的精神纽带、坚实的智力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